第四章戰爭戰役
自人類出現以來,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是血腥的、殘酷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銘記戰爭,反思戰爭,並從中吸取教訓。
我國古代戰爭
涿鹿之戰
46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而戰。它也是我國曆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
長平之戰
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巨鹿之戰
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0000楚軍同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楚漢之爭
是我國曆史上在秦朝滅亡之後,以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為首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為爭奪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官渡之戰
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
是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也是曆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夷陵之戰
爆發於蜀漢章武元年,結束於蜀漢章武二年,是三國時期東吳和蜀漢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南部五郡而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淝水之戰
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係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
玉壁大戰
玉壁在南北朝時,是極為顯要的軍事重鎮。在1400多年前,這裏曾發生了一次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術最雜、傷亡最多的封建勢力爭奪戰,曆史上稱為“玉壁大戰”。
怛羅斯之戰
是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現在阿拉伯和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興阿拔斯王朝的勢力,在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的戰役。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碰撞,阿布·穆斯林手下的一個戰將擊敗了優勢的唐軍。
郾城之戰
是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1139年,金朝統治集團內完顏宗弼一派得勢,主張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次年,金朝向宋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軍進行抵抗。
崖山海戰
是宋朝末年宋朝與元朝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失敗告終。此次戰役之後,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製了中國。
鄱陽湖之戰
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南部中國在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寧遠之戰
1626年明朝和後金之間進行的一場戰役,這也是首次明軍戰勝後金軍。戰爭中,明軍在主戰場寧遠城獲勝,而在分戰場覺華島失利,所以明朝稱這場勝仗為“寧遠大捷”。
薩爾滸戰役
明清之際重要戰役。薩爾滸之戰本由明方發動,後金處於防守地位,然而該戰役竟以明軍之慘敗而告終,並由此成為了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我國近代戰爭
平型關大捷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3個團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伏擊日本第五師團二十一旅團輜重隊,殲其1000餘人的戰鬥。是中國開戰以來第一個殲滅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士氣。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至5月,中國第五戰區部隊與日軍華北方麵軍、華中派遣軍各一部,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至隴海鐵路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防禦戰役。
百團大戰
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役。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為“百團大戰”。
黃橋戰役
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1940年新四軍向蘇北敵後發展中,於江蘇泰興縣城以東黃橋地區,在陳毅運作和粟裕具體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進攻的一次戰役決戰。
七戰七捷
蘇中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戰略防禦階段初期,華中野戰軍在江蘇中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進攻而連續進行的7次作戰的總稱,因而又稱其為蘇中“七戰七捷”。
延安保衛戰
1947年3月13日開始。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中國共產黨根據敵我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創造戰機,逐步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
萊蕪戰役
戰爭是華東野戰軍以臨沂一座空城,換取殲滅國民黨軍56000餘人的重大勝利。這一戰役俘敵數量之多、殲敵速度之快,都創造了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