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
解放戰爭期間,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國民黨軍第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完全消滅。
遼沈戰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戰爭曆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淮海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對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的戰役。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攻,以傷亡39000人的代價,控製北平、天津及華北大片地區。
渡江戰役
是我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行動。此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這一勝利加速了全國的解放。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內戰,美國當局也悍然介入朝鮮內戰。金日成向毛澤東發來緊急求援電報。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正式下達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部進入朝鮮協同作戰。
世界古代戰爭
特洛伊戰爭
發生於公元前1260年。戰爭是以特洛伊王子帕裏斯誘走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倫為起因,道出以阿伽門農及阿喀琉斯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裏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10年攻城戰。
美塞尼亞戰爭
指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地區的美塞尼亞人反抗斯巴達侵略擴張和奴役的三次解放戰爭。確立了對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霸權。最後一次戰爭以美塞尼亞人移居西西裏島而結束。
伯羅奔尼撒戰爭
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從公元前431年持續至公元前404年,最後斯巴達獲勝。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
亞曆山大東征
是公元前334至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三世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
布匿戰爭
布匿戰爭指迦太基與古羅馬先是爭奪西西裏,後是爭奪地中海整個西部地區統治權的侵略性戰爭。布匿戰爭共3次,是奴隸製社會時期軍事學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
十字軍遠征
是西歐封建主於1096年至1270年間對近東國家發動的侵略性戰爭。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社會經濟的分化,並成為統治階級對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進行掠奪的原因。
百年戰爭
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至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庫利科沃會戰
是弗拉基米爾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裏·伊凡諾維奇率領的羅斯軍隊同韃靼蒙古軍隊於1380年9月8日在庫利科沃原野進行的一次會戰。是羅斯人民反抗韃靼蒙古壓迫的轉折點。
三十年戰爭
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全歐參與的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戰爭以波希米亞人民反抗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而告結束。
意大利戰爭
戰爭發生於15世紀末,是意大利的強鄰法國和西班牙,在爭奪亞平寧半島的鬥爭中矛盾激化,終於導致了持續半個多世紀的意大利戰爭。
伊朗土耳其戰爭
戰爭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幌子進行的,是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貿易交通線的控製權。
世界近現代戰爭
俄土戰爭
是17世紀至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黑海等進行的一係列戰爭,前後共長達241年,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國四敗七勝,動搖了土耳其的統治。
俄瑞戰爭
16世紀60年代起至19世紀初,沙皇俄國同北歐大國瑞典為控製波羅的海多次發生戰爭,其中規模較大的有8次。
北美獨立戰爭
1775年4月19日,在來克星敦打響第一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
衛國戰爭
是俄國抗擊法國入侵的一場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以法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這場戰爭是由於法國與俄國之間已經存在的深刻的政治和經濟矛盾,經拿破侖一世發動的侵略戰爭而更加激化所致。
高加索戰爭
是19世紀初沙皇俄國為反對受英國和其他西方列強支持的土耳其和伊朗的擴張,以及為此必須鞏固俄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而進行的軍事行動。
滑鐵盧戰役
拿破侖一世的最後一戰。於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英普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決戰。英普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
美西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