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軍事謎團4
未來戰爭謎團
無形坦克會應運而生嗎
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將使未來坦克的麵貌大為改觀,美國已投資上百億美元研製先進的戰場計算機和網絡,以及“無形坦克”這樣的戰車,以便更迅速地進攻和有效地殺傷敵人。
在21世紀初,坦克的小窗口將被大麵積的彩色顯示板所代替,大大地開闊了坦克乘員的眼界。如果要察看坦克周圍的情況,顯示板會變成像玻璃一樣的透明體,供人眼直接觀察。
若要了解遠方和其他方麵的敵我情況,坦克內安裝的電子計算機將從諸如全球定位係統衛星接收器、指揮與控製中心、紅外傳感器和其他傳感器、坦克車相互之間的通信聯係數據庫和計算機本身的數據庫等多種途徑獲得信息,並顯示在顯示板上。
將上述各方麵的信息綜合後,車組人員就能迅速及時地獲知任何方向所發生的情況,而不必放慢行車速度出車觀察。更引人注目的是,隨著軟件和通信設備的完善,具體來說,坦克乘員隻要將一張大小如信用卡一樣的智能卡在閱讀器上劃過,坦克上的計算機就會提供需要的信息,並顯示出來。
戰爭機器人的使用之謎
由機器人代替哨兵值勤、站崗、放哨、警衛,這已在1984年就研製出來了。利用機器人清掃現場,在1991年美國就開始使用了。機器人操縱的坦克已經有了,正在發展的是用機器人去操縱飛機、潛艇等。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曾經編寫過一份報告,題目是“陸軍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究與發展計劃”,提出在戰爭中使用的機器人有100多種。
其中有:布雷機器人,能挖坑、埋雷、裝引信和打開保險;排雷機器人,協助人在雷場中開辟通道,標出安全路線;車輛救護機器人,可以在泥濘和淺水條件下作業;步兵先鋒機器人,可以當步兵班的尖兵;戰鬥搬運夫機器人,用在危險環境中運送給養、彈藥和傷員;地麵觀察員機器人,觀察某一地域的特定目標;戰術偵察機器人,派到敵後觀察、火力偵察;街道偵察機器人,用在城市街道巷戰;欺騙係統機器人,模擬一支戰鬥分隊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功能會得到不斷完善。把微處理器安裝到機器人身上,可以使機器人有大腦、眼睛、耳朵、嘴巴、手和腳,成為一個高級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智商會不斷提高,它的種類和活動範圍會不斷擴大。有人甚至預言,總有一天,戰爭發生在國外,而機器人的操縱人員可以坐在國內控製台前進行操作。隻是目前機器人的造價還是太高,所以暫時還不會大量生產,大量使用,有的不過是種設想。
機器人坦克是怎樣執行任務的
機器人坦克有兩種,一種是遙控式機器人坦克,是由遠處的操縱人員通過電纜、電波或光纖通信等進行控製的無人駕駛坦克。這種坦克上除裝備有遙控設備外,還配備有電視攝像機,以便監視機器人坦克的行駛路線和方向是否正確;另一種是智能機器人坦克,它不需要人操縱,而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裝置自動完成預定的動作和任務,這也是未來坦克發展的趨勢之一。
無人駕駛坦克在執行爆破任務時,在它的前裝甲板上裝有450千克炸藥。當坦克行駛到爆破地點時,操縱人員用遙控裝置使坦克拋下炸藥後駛回,然後由人操縱將炸藥遠距離引爆。這樣既可保證操縱人員的安全,坦克又能多次使用。
智能機器人坦克上配裝有高速電子計算機係統和各種先進而又可靠的傳感器等,通過預存的和新采集的信息,能自主地選擇最佳的行駛路線,以到達目的地。
正是由於機器人坦克比普通坦克優越,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都在大力研製這種坦克。
直升機會由電腦操作嗎
現代的直升機飛得很快,速度已達每小時350多千米。不僅如此,它還飛得又高又遠。現在它的最大飛行高度為10000多米,而最大航程是3000多千米。另外,它還是一個大力士,運載量最大可達40多噸。
直升機具有這麼多的優點,是與它的獨特形狀和結構分不開的。它頭項上像幾把大刀似的螺旋槳,轉起來好似一把傘,通常叫做旋翼。直升機就憑著這些大刀片在空中旋轉來直升直降,懸停或做任意方向飛行。
它的尾巴也挺怪的,尾巴很長,還向上翹著,上麵還掛個螺旋槳,它的作用和船上的舵一樣,能使直升機向左或向右轉彎。直升機的肚子挺大,這是為了在它的肚子裏裝載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它的肚子下麵還裝有起落用的橡膠輪子。
現在一些新式武裝直升機,其外形越來越和普通飛機相近了,機身呈流線型,而且在機身兩側裝有小翅膀。這樣,既可使升力增加,又能用來懸掛魚雷和導彈等武器彈藥。有的直升機還將尾槳用一個圓環罩起來,隱藏在垂直尾翼內,當它在高空飛行時,人們很難區別它是直升機還是普通飛機。
目前,電腦、自動駕駛儀和雷達導航儀等先進設備都已登上直升機了。這樣,飛行員的操作就更靈活方便了。未來的直升機將主要由電腦操縱飛行,甚至還可按照要求自動進行攻擊作戰。
載人航天係統為何用於軍事戰爭
載人的航天係統,主要是載人的空間站和載人的航天飛機,對今日的空間戰爭有重大的影響。蘇聯是先發展載人空間站,後研製載人航天飛機。美國則相反,先發展載人航天飛機,再發展空間站和空間巡航機。
空間站可以供多名宇航員長期居住和工作。在軍事上,可以作空間指揮所,可以作為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碼頭,可以裝載大型偵察儀器長期對地麵偵察監視,還可以作為戰略武器的空間發射台。蘇聯從1971年開始發展“禮炮”號載人空間站,10多年時間發射了7個,其中兩個是純粹作軍事用的。
航天飛機是一種有人駕駛的空間飛行器,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飛船一樣沿軌道運行,也能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在軍事上,它可以用來對敵方衛星進行檢查、捕獲和破壞;可以對自己方麵的偵察衛星進行維修、補充電源、更換膠卷、收取記錄,必要時還可以直接執行偵察任務;
如果裝上炸彈,可以飛到很遠的地方對地麵目標實行戰略轟炸。美國利用載人航天飛機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實驗。這種飛行器,應該把它看做是一種載人的航天兵器。
航天飛機是未來戰場上的主將嗎
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一樣,需要用運載火箭從發射台垂直發射。起飛後,它相繼將兩個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和又粗又長的外部燃料箱分離掉,輕裝前進,並依靠本身攜帶的3台主發動機進入預定的軌道飛行。完成任務後返回。在重返大氣層後,它和普通飛機一樣能在機場跑道上滑行著陸。航天飛機每次飛行後,經過短時間的檢修,又可以重新發射升空,而且可反複使用100次。
航天飛機最拿手的本領還是用來發射、維修和回收衛星,甚至還能用來截獲和破壞敵方衛星。通常,人們把人造衛星稱作“人造月亮”,所以可將俘獲敵方衛星叫做“九天攬月”。將敵方的衛星攬回來後,或者沒收,或者加以改裝,使它為自己一方服務和工作。
在未來的空間戰場上,隨著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的出現和發展,航天飛機不僅能用來擊毀對方的飛船和衛星,而且還能攔截敵方正在飛行途中的導彈,甚至還能裝載導彈去襲擊敵方的重要目標,因此,航天飛機將成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將。
智能雷達是如何辨識目標的
電子計算機等現代高科技的發展,為雷達向“智能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人們已經研製出一些能夠識別敵方和我方飛機的“智能雷達”。
美國研製成功的一種智能雷達,是根據雷達發射的特殊回波信號來識別目標的。這種雷達使用的脈衝信號的持續時間為1/100秒,其頻率範圍較寬,從幾百兆赫至幾千兆赫。
這些信號與飛機相遇時,能使機身金屬體內的電子發出振動。振動的大小強弱隨飛機的形狀和尺寸而不同,就是說,每種飛機都能產生其本身的特殊振動信號。由於脈衝信號頻率寬廣,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飛機都會產生與雷達波共振的頻率信號。雷達接收到從飛機上反射過來的頻率信號回波,經電子計算機運算和處理之後,就能辨認出它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