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們的抑鬱心理表現
(1)不斷地更換環境。他們可能在學校裏發生過一些矛盾,使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們感到所在環境有沉重的壓力,經常心煩意亂使其不能安心學習,迫切讓家長為其調換班級和學校。當到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時,其心態還是與以前一樣沒有好轉,還認為新環境裏的一切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就反複地要求更換環境。
(2)長期的情緒憂鬱或低落。有些青少年朋友們遭受挫折或失敗時,不能從困難中崛起而長時間的情緒抑鬱或低落持續在二周以上,這些不良反應都是青少年時期抑鬱心境的重要表現。
(3)前途渺茫。你們麵對一帆風順達到的目標和理想,而沒有歡快的心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例如:他們為考上名牌大學而愁眉苦臉等。
(4)缺乏精力。青少年們因為缺乏精力,而導致自己的認知能力或感知能力減退,使自己在學習、生活及社交中的效率明顯下降。
(5)不正常的心理暗示。如有些青少年們一到學校或教室就會感覺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等,隻要離開這個特定的環境,一切就會正常。這種表現都是潛意識的不良心理。
(6)不能表達內心的情感。他們在高興、歡樂、悲哀、憤怒及恐懼認識上,不能正常地向別人表達心中的愉快和不滿,尤其是不能用表情表達出來。這種行為就是情感或情緒的表達障礙。
(7)反抗父母。他們因為父母的管教過嚴,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例如:不整理自己的房間,衣鞋亂扔,不按時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夜不歸宿、離家出走等。
克服抑鬱,磨煉自我
情緒抑鬱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鬱鬱寡歡,悶悶不樂,興趣喪失,缺乏活力,反應遲鈍,幹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不願參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對生活缺乏信心,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樂,並伴有食欲減退、失眠等。可見,抑鬱心理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們的健康成長。那麼,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應如何克服呢?
(1)學會正確地發泄。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們可以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父母或知心朋友訴說,不要把它存放在心理,這對你身心健康是極不利的;如果你的內心非常的難受而身邊又沒有訴說時,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大哭一場或記日記等。這些都有助於你消除抑鬱心理。
(2)多結交朋友。經常和朋友保持聯係的人,別人的精神狀態遠比喜歡孤僻的人好得多,因為一個人如果生活在集體中,就會感到集體的力量。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自信心,還能減輕情緒上的抑鬱。
(3)保持友善的心態、學會自我安慰。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態能使人的神經係統的興奮水平到達最佳狀態。所以,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朋友們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多往好的方麵想想,用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麵對一切,保持豁達、樂觀的情懷。不要好高騖遠,而要勇敢地麵對現實。
(4)積極參加運動。體育活動能夠使生活豐富多彩,以清除心理緊張,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所以,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每天應適當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運動,比如慢跑、散步、踢毽、體操等,這些都有助於你排解陰霾的心情。所以,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有助於青少年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使情緒樂觀、穩定。
(5)吃一些對抗抑鬱的食物。如:深水魚、葡萄柚、菠菜、櫻桃、全麥麵包等等。
(6)享受美妙的音樂。當你心情煩悶時,聽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和歌曲,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不僅能幫你減輕疲勞,還能給你帶來不可思議的美妙感受。
(7)克製自己。有抑鬱心理的青少年朋友們要學會容忍和包容,並磨煉自己堅強的意誌力。因此,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誌力來消除心中不愉快的情緒,並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改變認知,完善自身的人格,增強麵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與自信。隻有這樣,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長期的抑鬱會使人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使人無法有效地學習、工作和生活。要避免抑鬱或從抑鬱中解脫出來,就需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看清自己的長處,建立自尊,增強自信;調整認知方式,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麵;擴大人際交往,多與人溝通,多交朋友。
7克服浮躁心理
在青少年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自己茫然不安,讓他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青少年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以這樣說,你們的青春是同浮躁鬥爭的青春。
浮躁是指輕浮、做事沒有恒心、見異思遷、心緒不寧、總想不勞而獲,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期,這是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個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同時也麵臨著多種危機。
浮躁——一種心理通病
浮躁是一種情緒表現,更是一種不可取代的生活態度。自古以來,中國的曆史文化一直教人們為人處世要沉穩、含蓄,心平氣和、不急不躁。浮躁現在已成為一些青少年們的心理通病之一,他們對前途盲目,對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計劃;學習時心神不定、缺乏主動、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朋友看到歌星能掙大錢,就盲目地想當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當作家,就這樣整天浮想聯翩,但又不願付出行動。還有的青少年朋友愛好轉換太快,不管做什麼事都忽冷忽熱的,今天學彈琴,明天學古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一事無成。
在茂密的樹林裏,有兩隻小鳥,一隻叫麻雀、一隻叫啄木鳥。它們倆在樹林裏尋找食物。麻雀站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從這棵樹上飛到那棵樹上,東瞅瞅、西看看,一條蟲子也沒有找到,餓的在樹上直發慌。而聰明的啄木鳥默默無言地跟在喜鵲的後麵,一旦發現樹有病了,就停下來專心致誌地尋找,直到找到蟲子為止。
最後,麻雀因為浮躁餓了肚皮,啄木鳥因為認真、專一有了收獲。
現有好多青少年朋友們像麻雀那樣,好急功近利,最終卻一無所獲。
青少年們產生浮躁心理的原因如下:
(1)由於家庭環境產生的原因。在不斷更新的現代社會裏,很多父母都處於矛盾甚至無法適應狀態。於是,就表現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態,這種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響到子女們的身心健康。
(2)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在班級激烈競爭的氛圍中,心中定的目標不是太明確。於是就容易出現心神不寧、迫不及待、煩躁不安。
(3)遺傳基因的緣故。有關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強而頭腦不靈活的青少年容易產生急躁、沉不住氣,做事好衝動,注意力不集中。
(4)從自己的自身表現來看。一般攀比心理也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心理上經常和別人同學攀比,造成對學習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現有的狀態不滿足,於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5)有時忽視了對自己灌輸文化知識,自身的道德品質及意誌的培養,因而造成他們在學習的過程怕苦怕累,做事急於求成,缺乏應有的恒心與意誌。
戰勝浮躁,走向成功的階梯
我國著名音樂家傅聰在英國留學時,有一段時間感到莫名的煩躁,始終靜不下心來學習。他的父親傅雷得知情況後,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要經得住外界花花綠綠的誘惑,要沉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證心靈的暢通無阻,才能讓知識記在內心,印在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