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5寬容待人,贏得友誼

寬容是藏在內心深處的愛心體諒,是一種智慧和力量。中國有句古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不僅是對生命的洞見還是一種文明的胸懷。

如果青少年有一顆寬容的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對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

楊麗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人,朋友很少,令她時常感到孤獨寂寞。有一次做課間操,解散後,她被同班的一個同學踩了一腳,那個同學趕緊向楊麗道歉,他點頭、彎腰,連聲說:“對不起,真的很抱歉。踩疼沒有?”還從口袋裏拿出一包餐巾紙遞給楊麗。可楊麗沒有理會他誠懇的道歉,反而說:“你眼睛瞎了嗎?這麼大一個人站在你麵前,也要來踩,你腦子有問題吧?真是的。”罵完後,楊麗又瞪了他一眼,便憤憤地準備離去,這時周圍的同學都愣住了,踩著她腳的那位同學被罵得滿臉通紅,楊麗聽到有一位同學小聲說了句:“犯得著這麼生氣嗎?隻不過踩了一下腳,並且別人馬上賠禮道歉了。沒勁,走!”

忍讓寬容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古人有訓:“得饒人處且饒人。”“吃虧就是便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均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寬容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凝固劑。法國著名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不僅是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在人與人之間日常交往中,它是一種可取的人生態度。青少年在與朋友、同學、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場合交往接觸,總免不了與意見相左、磕磕碰碰的時候,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各自主動退讓,寬以待人,少計較得失,有利於減少矛盾,維護人際間的和諧,於人於己,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出現過於計較個人功利的傾向,這種寬容忍讓的精神更是應當加以提倡。

佛經言:“一念境轉。”如果你選擇了仇恨,那麼以後的生活都將會在黑暗中度過;如果你時刻想著如何去報複別人,那麼你就會整日愁容未展、心事重重;相反,如果你選擇了寬容,放下心中的包袱,給對方一個燦爛的微笑,把陽光灑向大地,陽光也會照在你身上。因此,寬以待人、寬大為懷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一種美德,更是協調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寬容待人呢?

(1)容忍別人的缺點。

青少年朋友應該明白,人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隻要不是特別過分,就應該理解和寬容。在學校和同學相處,要學會包容和忍耐別人的缺點。因為,自己也可能有別人討厭的缺點,多一點包容也就是多給自己機會與別人好好地相處。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和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所以要學會容忍。

(2)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作為青少年,如果與一個性格特別執拗的同學在一起,兩個人都不懂得寬容的時候,那麼矛盾就會越來越深。其實,這樣的朋友也沒有別的毛病,隻是性格太執拗。要想包容他,你就必須把複雜的問題想得簡單一點,否則的話衝突會越來越激烈。

(3)不要記仇。

仇恨可以蒙蔽人的眼睛,仇恨就是人心裏長的一個毒瘤,它會隨著仇恨的增長而在體內長大,仇恨的人不懂得如何去寬容別人。

(4)從小事做起。

大凡成功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事做起;困難的事,其實是由很多容易的事組成的。而寬容的人,始終不會計較名譽、地位,當然做事總願做小事,所以總是把有好處的事情讓給別人去幹。同時,事情做成功了,也不把功勞歸自己所有。沒有做成功,也不沮喪,而是及時查找原因,逐步完善。所以說,隻有你做好每一件小事,你也就學會了寬容。

(5)善於理解別人。

善於理解別人,以豁達的胸懷原諒別人。他人無意或過失傷害了自己,不予計較和追究,原諒、饒恕他人的錯誤和過失,哪怕是他人故意刁難自己,隻要沒有造成嚴重傷害,對方又表示了歉意,也應原諒、饒恕對方。

6尊重他人,為友誼加分

尊重他人是情感互動交流的基礎,是愛心的付出。簡單地說,人與人間的相處,愛是基礎,尊重是表現形式。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廣博而真誠的愛作為基礎,就不會懂得尊重他人;然而,如果沒有對他人的尊敬,那麼,人世間的友愛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懂得尊重他人,學會奉獻真誠的愛心,隻有這樣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青少年學會尊重他人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自身的能力和美德。它的基礎就是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並維護別人的自尊。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你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就得尊重別人。在這個社會上,一個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所以,青少年在交往中,一定要用和藹的態度對待對方,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這個世界上,人都是感情動物,隻有你對他好了,他才會對你好。自己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就好比一個人站在鏡子前,當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會笑;當你皺眉不展時,鏡子裏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那麼鏡子裏的人也會怒氣衝衝地對你大喊大叫。換句話說,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所以,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就必須先尊重他人。

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別人的認同,每個人的人格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隻求索取不求付出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會被人接受的。那麼,青少年應該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古語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試想一下,你沒有尊重別人,那麼別人怎麼會尊重你呢。同樣,你如果將怠慢和不敬施於人,他人又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因此,要想得於他人的他人,就必須平等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將尊重他人看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無論是三歲小孩還是年過花甲的老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有關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個人交友和受尊重的欲望都非常強烈。生活中如果老師還沒有叫下課,就有同學大聲叫著說:“下課了”,此時,老師聽了會有什麼感覺,他認真教學而得不到同學們應有的尊重,心裏會非常難過的。每個青少年都渴望自立,都希望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當你回到家時與父母或長輩打聲招呼,這是對他們最起碼的尊重;上課時專心聽講,課下按時完成作業,這是對老師辛勤勞動的尊重。如果你能以平等的態度與他人溝通交流,在對方受到尊重的同時他們對你也會產生好感。相反,如果你表現得居高臨下、盛氣淩人,那麼,在別人心理上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就會拒絕與你交往。

青少年在與別人溝通時,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否則,受損失的一定是你自己。俗話說:得人一尺,敬人一丈。意思就是說隻有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加倍的尊重你。如果你想處處得到別人的尊重,那麼,你就先從學會尊重別人開始。因此,青少年在生活中,要時刻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讓生活更加美麗。

在美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他常常在課餘時間幫一家中型西餐廳洗碟。

廚房的管理員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很慷慨大方,但是他最不好之處就是很嘮叨。他經常在留學生工作時,自己站在旁邊“演講”:“你太幸運了,美國政府批準你來我們這裏讀書,我又給你一份工作和食物,現在你連吃飯錢都省了……”這位留學生始終保持著沉默。

有一次,這位管理員又重複說這些話時,留學生站起身指著那管理員說:“再說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

從此以後,那位管理員再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因為他知道了隻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上麵的例子明確說明了隻有真正學會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終才不會使自己受到損失。

青少年要學會尊重。

青少年學會尊老愛幼是一種可貴的傳統美德。因此,青少年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尊重他人。

(1)學會尊重他人的個性。青少年對於別人的習慣及觀點,要具有容納的意識。在不同的人麵前尊重也是有差別的,要學會容納別人的個性和缺點,諒解對方的一時過錯。

(2)要有良好的心態。青少年在學校的大集體中,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楷模。隻有擁有“虛心使人進步”的謙虛態度,把握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處世哲學,才能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3)尊重別人的個人隱私。每位青少年都有一兩個知心朋友,不管你們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你一定要為彼此保留一份私人空間,不要隨便打聽他人的私人生活。相信隻要你有熱心慷慨的大度,當你的朋友確實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困難時,自然就會主動開口向你求助。

(4)要學會用文明語言。人類最大的交流工具就是用語言傳遞情感。因此,青少年要學會使用文明用語。一句簡單的“對不起”是對自己的過錯表示真誠道歉,這不僅體現著你對別人的尊重還突出了你的真誠友善。一句“沒關係”表示你對別人過失的原諒和寬容,同時也表現出了你寬闊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