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要打擾別人的學習或休息時間。如果你的同學在學習或休息時,盡量不要打擾他們,這些都是尊重別人的具體表現。
7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
換位思考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從客觀條件上來說,它是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的思想聯係起來,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因此,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彼此間的友誼奠定基礎。
一位智者說過:“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做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把自己當做自己。”這句話告訴人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沒有換位思考,等待你的極有可能是失敗、痛苦、沮喪或者淚水,甚至於無底的深淵;如果你換位思考,迎接你的極有可能是勝利、輕鬆、希望、微笑、支持,或是至尊的榮耀。不誇大的說,天地之差,生死之別,尊卑之成因,好壞之緣由,可能僅僅是取決於換位與否。
青少年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征:他們一方麵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地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時,這一心理特征表現得尤為突出。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換位思考,不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或衡量別人,積極地換位思考,這樣就會減少矛盾和摩擦,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必不可缺的就是諒解,諒解是理解的深一層包容,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或“誤解”的時候,如果為此而耿耿於懷,那麼,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但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受,或許很容易就能達成諒解。在生活中,一般隻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
在人際交往中,有時會有很多誤解或是交往中碰到的矛盾,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在考慮問題時,隻考慮了自己,而忘了從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
上完晚自習回到宿舍裏,張同學給家裏打電話,時間打得比較長,其他三位同學也想給家裏打電話,看到張同學那幅慢條斯理的樣子,他們有點不高興。而張同學在電話裏談得很起勁,好像忘了周圍有人等著打電話,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張同學終於打完電話了。這時王同學開始給家裏打電話,他說著說著就忘了後麵的兩位同學,他還沒說完呢,宿舍的燈就熄滅了,後麵的兩位同學紛紛指責王同學,而王又指責張同學,張同學不服氣,四個人開始吵了起來。
在這個事件中,很顯然,張、王兩位同學都是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的,他們心裏隻考慮到自己的需要,而沒有為別人考慮。以王同學為例,張同學在打電話時他很著急,他抱怨張同學不考慮別人,而當他開始打電話時,他又隻顧自己,不為後麵的同學考慮,如果稍微為別人著想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矛盾了。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為此,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若常常表現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對方,這樣往往會誤解別人。
很多人在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立足於自我的立場,考慮更多的是利益和需要,卻總是很少關心他人的需要,更別說是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了。這樣這就造成了人際溝通中的理解發生障礙和阻塞。我們平常總說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理解別人,主要就是由於我們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造成的。要做到換位思考,在考慮問題之前,我們先問自己下麵幾個問題:
(1)如果我是他,我需要的是……
(2)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3)如果我是對方,我的做法是……
(4)我是在以對方期望的方式對他嗎?
……
換位思考,有時候而且是多數時候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利益。當你跟別人有了摩擦的時候,如果不去換位思考,可能你就隻會一味地去想你是多麼的委屈,你會陷入一個胡同裏跳不出來,一直想著別人憑什麼這樣對你。但是如果你換位思考了,也許你會發現對方跟你有一樣的疑問,然後,你就會找到症結所在。
有一隻狗無意間闖進一間四壁都鑲著鏡子的屋子,突然,看到房間裏一下出現了這麼多隻狗,它大吃一驚。於是,對著這些狗齜牙咧嘴、喉嚨裏發出陣陣攻擊的低吼。那些狗也對著它張牙舞爪,而且都是怒吼的麵容。這隻狗一看,嚇壞了,於是,它不停地狂吠著試圖逃走,沒想到它一跑,那些狗也跟著它追。它隻好不停地繞著屋子跑,直跑得體力透支,倒地死亡。
可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是無法生存的。如果這隻狗會換位思考的話,那麼它會先朝那些“狗”搖搖尾巴、其後果也會是截然不同的。
那麼,青少年怎樣才能學會換位思考?
(1)在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青少年的出生背景各不相同,想法、意見、理解也不同……也許某一天,你的朋友會讓你生氣,請先站在對方的角位思考一下,到底是為什麼?有時候,往往會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而導致改變自己的內心想法,這就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障礙。每一個人的思考都是有所不同的,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都應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2)在理解中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這一個要素。他們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這種換位思考並不是真的換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別忘了換個位置思考,多一分理解與寬容。
學會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具備了這點,他便能使自己快樂,也同時使別人快樂。對於能換位思考的人來說,每天都是美的,每個人都是友好的,透過屏窗望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白雲朵朵,萬綠叢中紅花點點鑲嵌之美景;而對於不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來說,每天都是最最痛苦的煎熬,每個人都會對別人冷眼旁觀。所以,學會換位思考成就自己,也快樂別人。
8戰勝衝動,避免衝突
青少年時期是個易衝動的時期,所以比較容易與別人發生衝突。在生理學上,衝動是指神經受到刺激後產生的興奮反應。在日常生活中,衝動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也就是說理性弱於情緒的心理現象。當和同學發生衝突了,不要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
衝動是魔鬼,其結果青少年將為之付出很大的代價。
一般青少年的情緒特征是以衝動和暴發為主的,這就叫做邊界性格紊亂的心理疾病。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常常會遇到很多不稱心的事情。例如:學習時受到外界幹擾,珍愛的物品被別人損壞或自尊心受到傷害等,這些都容易使其發火。有些青少年與人相處時往往因為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所以,經常發火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因此,青少年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
有關專家說“衝動的行為對於他們來說總是有特殊的意義,”青少年時期邁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他們情緒和感情都極不穩定。有些青年學生不善於控製情緒,因此,而深受其害。比如,有時因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極度悲傷或大發脾氣,有時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還有的青少年常常被悲觀、憂鬱、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青少年因為成績不好或學習壓力重,就跳樓自殺。由此可見,自身的情緒控製非常重要。實踐證明,調節自己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先把你認為惱火的事擱在一邊。等你冷靜下來後,再去處理它們。其實,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是體現在自身情緒控製的成敗上。發脾氣是值得讚揚的,如果你能把握住在適當的場合理智地發脾氣,那也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此,控製情緒不隻是簡單的抑製,而是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中進取的。
珠海市某中學初二學生小可,今年16歲,他在家中是獨生子,長這麼大以來他一直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可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脾氣暴躁起來,有時因衝動還與其他同學吵架,事後仔細想想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必要小題大做。在家裏他也經常與父母慪氣,有時父母批評他幾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動肝火,把父母氣得直跺腳,但是也無可奈何。小可為自己的脾氣感到很苦惱,他知道自己不對,可是事情一旦發生了,他又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過後又十分後悔。
有一天,同桌借了小可的一支鋼筆,但是因不小心把筆弄壞了,小可很生氣,雖然同桌誠懇地向他道歉了,但是小可還是當眾把同桌罵了一頓,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他們之間的友誼,而且,小可的形象在其他同學眼中也大受損傷。小可為此事內疚了好久,他真的搞不懂自己現在怎麼那麼的衝動。
上麵例中的小可就是因為情緒衝動,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最終造成犯下不可彌補的過錯。那麼,愛衝動的青少年應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