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我調解

如果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壓力比較大,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消除壓力,日積月累肯定會達到目的。

音樂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當心情沮喪、悶悶不樂時,打開唱機,聽聽歌曲,你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冶情操,激發熱情,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它對人的情緒有影響作用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經常聽歡快的音樂,對調節情緒有積極作用。尤其在心情不佳的時候聽一些舒緩、輕鬆的音樂,能夠讓你緊張焦慮的情緒逐漸鬆弛下來。

把自己喜歡的照片整理好,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愉快的事情寫在一張張卡片上,每當情緒有波動時,就打開卡片看一看自己儲存的快樂,這樣也有助於調節情緒。

可以適當調節一下飲食習慣。比如,冬季氣候幹燥,易“上火”,這時要多吃水果和清淡的食物,特別是適當增加一些甜食,對改善抑鬱情緒有極大的幫助。

微笑可以使人振奮精神,但強作歡笑則是毫無用處的。心理學家告誡人們說,假笑、突然而短暫的笑和皮笑肉不笑,都不能帶來愉快的情緒。正確的方法是應該從文雅的微笑開始,逐漸發展為熱情而開朗的笑,繼而大笑。如果你一時想不起來令你發笑的趣事,就至少想些愉快的事。關鍵是用這一技巧使你一天的情緒保持高昂。畢竟,它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有利於驅除煩惱,消除心理疲勞。因此,在心情焦慮時,不妨來點幽默,找點笑料,一笑解千愁。

古人曰:“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遇到煩惱、憂愁和不快的事時,應首先學會自我解脫,去讀一讀或翻一翻你喜歡的書籍和雜誌,分散心思,改變心態,冷靜情緒,減輕痛苦。而且還可以采取高聲朗讀的方法,當你富於表情地朗讀時,可以改變除悲傷以外所有不愉快的情緒。你可以朗讀馬克·吐溫小說中某些有趣的篇章,或者狄更斯作品中譏諷辛辣的段落。據科學研究證明,抑鬱症患者通過富有表情的朗讀,可以大大地改善不良情緒。

充足的睡眠對於戰勝壓力至關重要。雖然學習時間緊,但還是要製訂有效的時間表。這不僅僅意味著每天睡固定的幾個小時,同時意味著每天在同一時間就寢,以保持你的生物鍾節奏,而且它對於緩解學習中的壓力非常有幫助。

“情緒美容”主要從四個方麵著手:關注自我、放鬆心態、學會享受和懂得表達。你應該注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比如經常反思自己是否焦慮,是否抑鬱,並尋找解決的辦法,讓自己時刻輕鬆愉快。對於那些進取心強,凡事都想爭得第一的青少年來說,放鬆心態是尤為關鍵的。學習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向上奮鬥,生活還應該是享受人生的快樂。隻有學會享受,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樂趣。

7困境中保持微笑

任何人的一生之中都擺脫不了苦難,雖然程度不同,但苦難依舊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把苦難看作是一種挫折,以一種悲觀的心態去對待,那麼,到最後隻有被它所打倒。但苦難往往也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轉機,或許正如約瑟夫·艾迪遜所說:“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喪失和失望的麵目出現;隻要我們有耐心,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困境中,依然要笑對人生

家境貧寒的謝坤山,很小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但是因為家裏沒錢供他讀書,所以他很早就輟了學。貧困的家境使得他比同齡的孩子都早熟,從十二歲起,他就到工地上打工,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支撐著這個家。然而命運卻偏不垂青這個懂事的孩子,總將災難一次次降臨到他的頭上。在他十六歲那年,他因為誤觸了高壓電,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到了二十三歲,一場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隻眼睛。之後,他心愛的女友也離他悄然而去了……

然而,接踵而來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喪失對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勇敢而滿懷希望地麵對這一切。為了不拖累可憐的父母,也為了不拖垮這個特困的家庭,他毅然選擇了流浪。他獨自一人帶著一身殘疾上路,從此與命運之神展開了博弈。

在流浪的日子裏,他一邊打工掙錢糊口,一邊忙於公益事業,救助社會。後來,他漸漸地迷上了繪畫,他想重新給自己灰色的人生著色。但那時候,他對繪畫一無所知。於是,他就去藝術學校旁聽,學習繪畫技巧。沒有手,他就用嘴作畫。用牙齒咬住畫筆,再用舌頭攪動,因為這樣,他的嘴角時常會滲出血來;少條腿,他就“金雞獨立”作畫,通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他酷愛在風雨中作畫,捕捉那烏雲密布、寒風吹襲的感覺……就在他人生最困頓的時候,一個的漂亮女孩竟然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毅然走進了他的生活。

這使謝坤山的生命有了一個支點。從此,他更加勤奮作畫,到處舉辦畫展,作品也不斷地在繪畫大賽中獲獎。俗話說“苦心人,天不負”。後來,他終於成了一位很有名的畫家,贏得了人生的殘局。

笑對人生中的困境,是一份超然。用這樣一份超然的心態去對待一切,謝坤山贏得了愛情,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贏得了事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他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告訴人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在困境中依然要保持微笑。

困境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艘在時間的海洋裏航行的航船。當你的船兒即將打造完畢,沐浴著金色的陽光下海遠行時,你是否明白,人生的意義其實就在於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駛過一片又一片險灘,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馬克思先生曾說過:“為了不在空虛的苟且偷生中生活碌碌無為,來吧,讓我們一起走向坎坷不平地的遙遠征程。”可見,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越過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有一次,上帝來到人間視察民情,當他看到農夫種的麥子結實累累,感到很欣慰。但是,農夫見到上帝卻說,50年來我沒有一天停止祈禱,祈禱年年不要有風雨、冰雹,不要有幹旱、蟲災。可是,無論我怎樣祈禱總不能如願。於是,農夫突然吻著上帝的腳說:“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滿足一下我的請求,在這一年裏,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災?”上帝答應了他。

第二年,果然一年之內都沒有狂風暴雨、烈日與蟲災,農夫的田裏也結出了許多麥穗,甚至比往年的還多了一倍。農夫高興壞了。可等到秋天去收獲時,農夫卻發現幾乎所有的麥穗都是癟癟的,沒有一顆好籽粒。於是,農夫就含著淚問上帝: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上帝回答說:“你的麥穗沒有經曆過苦難的考驗,所以才會這樣。”

一粒麥子,倘若不經曆風霜雨雪、烈日幹旱、蟲災等的考驗,尚且如此,那麼,對於一個人來說,更是這樣。困境是你證實自己的一麵鏡子,這麵鏡子高懸在生命的險峰,它照出勇士攀登的雄姿,也照出懦夫退卻害怕的身影。戴高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就是說,一個人隻有經受過困難,才能夠證實自己的能力。

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人士,無不是從困境中走過來的;不論哪一部名人傳記,無不是麵對困難並戰勝困難的人生經曆。困難是永恒存在著的,逃避困難,就等於拒絕接受成功。困難可以鍛煉人,考驗人,成就人。我們應該感謝困難,因為在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時,我們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人生若不經曆磨難,可以說本身就是一種災難。如果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那麼人類就不會進步,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了。而當我們每個人認真審視自己內心的時候,也會欣然發現,那些能夠點燃自己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當時被視為磨難和困苦的境遇。因此,一個完美的人生,是離不開苦難的。

“苦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所以,當苦難來到你的麵前時,請微笑著勇敢地麵對它,那麼此時你麵前的苦難就成了你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曾經有人說,人的臉型就是一個“苦”字,人一來到世上就該受各種苦難。仔細想想,這話不無道理。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又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涯,沒有一刻鍾不在與艱難、困苦、疾病、災禍打交道。那麼,既然困難與挫折是生活常事,就讓我們微笑著來麵對這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