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抗日反蔣浪潮的衝擊下,蔣介石及國民黨遭到了應有的譴責,蔣介石被迫於12月15日宣告下野。
陶行知和白求恩
學過毛主席《紀念白求恩》一文的都知道,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人,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來到中國。那麼,是誰請白求恩到中國來的呢?
1936年7月起,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為聯合華僑和國際人士,支持國內抗戰、促進國際反法西斯鬥爭力量的聯合,自籌經費,奔走呼號於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1937年7月30日晚,陶行知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醫療局舉行的歡迎西班牙人民之友宴會,當白求恩大夫來到陶行知麵前時,主人熱情地為他倆作了相互介紹。白求恩大夫一聽說陶來自中國,立即緊握陶的手。陶行知激情滿懷,向白求恩介紹“七七事變”後的中國,白求恩被陶行知愛憎鮮明的話語感動了,毫不猶豫地表示:“如果需要,我將願意到中國去!”“謝謝您,謝謝!”陶行知的眼眶濕潤了。於是,在這一天的記事簿上,記下了一位不平凡者的名字:諾爾曼·白求恩。
1938年3月14日至4月24日,正是世界各國援華熱潮高漲時,陶行知在半年多時間裏,四次訪問加拿大。使他激動不已的是,他得到了白求恩大夫正率領醫療隊赴延安的消息。
“烈士”稱號的由來和演變
“烈士”一詞,最早見於商代。伊尹說:“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過烈士一詞:“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古代所謂烈士,雖有“謂以身殉道,而不屈者”之說,但一般常指臨危不懼的節義之士,是活著的人。如三國時,曹操的《龜雖壽》詩中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指人雖老但仍有抱負,有才幹。元、明、清時,對戰死的軍人,稱“陣亡”或“戰歿”將士,而不稱烈士。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府,對抗戰殉難者,褒稱“忠烈”,烈字含義始有演變。當時,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軍隊,仍沿元、明、清時的用語,戰場犧牲的指戰員,叫“陣亡將士”。
1947年4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公布施行的《東北解放區愛國自衛戰爭陣亡烈士撫恤暫行條例》,由“陣亡將士”改稱“陣亡烈士”。這是一個實質性的演變,烈士一詞始成為現在意義的、最光榮的稱號。1980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第三條規定:“我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在革命鬥爭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稱為革命烈士。”給“烈士”一詞賦予完善的含義。
中國民兵的“冰戰術”
1942年,晉東南一個寒冷的冬夜,北風呼嘯著,黃沙滿天,20多個民兵,挑著七八副水桶,趁黑來到白晉公路上。他們先從溝底下汲了水,挑到公路上,再把水倒在一段險要的路麵上。白晉公路有日寇的運輸汽車經常來往,民兵選擇的這段路麵,狹窄而傾斜,路的一邊又是一條深深的山溝。水順著斜坡的路麵流下去,很快就結成了一層厚厚的冰。
第二天上午,鬼子的3輛汽車照例開來了。汽車上載著幾十袋白麵和許多日用品,還坐著20多個押車的敵人。熟車熟路,鬼子對民兵布下的“冰戰術”全然不知。當汽車一開到冰路上,立刻像一匹受驚的野馬不聽使喚,順著斜坡直往下滑,接二連三滾到深溝裏去了。
20多個敵人死的死,傷的傷,3車軍糧物品都成了民兵的戰利品。
開國大典
南京國民黨政府被逐出大陸之後,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這時候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機完全成熟了。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出席會議的各方麵代表662人。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界民主人士、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毛澤東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莊嚴地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六人為副主席,選舉周恩來、董必武、陳毅等五十六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會議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定於北平,並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全國人民大團結。
會議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奠基典禮時,毛澤東率領代表鏟土,還親筆題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文。
9月30日,大會閉幕並發表了《宣言》,莊嚴地宣告:“中國的曆史,從此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之後,於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推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迅速組成政府各機關,施行各項政府工作。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針。同時發表公告,向全世界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國家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同日下午3時,首都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國歌、禮炮和30萬群眾的歡呼聲中,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廣場上升起。
隨後,舉行了閱兵式。朱德總司令驅車檢閱了陸、海、空三軍的受閱部隊後,回到主席台上宣讀了人民解放軍總部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殘餘的反動軍隊和一切反革命匪徒,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閱兵式曆經3個小時,在場的群眾目睹了自己軍隊的強大陣容,無不興高采烈,掌聲像波浪一樣,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
晚上,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與群眾一起參加了慶祝開國大典的遊行晚會。舉著紅燈和火炬的群眾隊伍像望不到盡頭的火龍,通過設在天安門城樓的主席台前,分向東西兩路穿向全城,數以百計的秧歌隊和許多彩車在遊行隊伍中載歌載舞,數十幅一丈多長的紅色大旗迎風招展,直徑三尺多的紅鼓和數百個腰鼓同時敲起快樂的鼓點。人們歡呼跳躍,放聲歌唱,整個廣場、整個北京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