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曆史故事3(1 / 3)

第二章世界曆史故事3

美國獨立戰爭

1775年4月19日,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華盛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

華盛頓發兵圍攻波士頓的英軍總部,並切斷它在陸上的一切供應線,封鎖海港,取得了勝利。

在歡慶勝利的日子裏,第二屆大陸會議開幕了。1776年7月4日,會議通過了一個重要文獻——《獨立宣言》。《獨立宣言》道出了北美人民的心聲,紐約人民響應號召馬上行動起來,打碎了樹立在那裏的英王喬治三世銅像,並鑄成子彈。

英國侵略軍惱羞成怒,進一步增兵入侵,占領了美國當時的首都費城。華盛頓為了孤立英國的侵略政策,多方開展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等國援助。1778年6月,法國軍艦開進美國,英軍隻好從費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轉向南方海港城市約克頓。法軍與華盛頓部隊兩路進擊,前者用海軍封鎖海港,後者用陸軍從正麵猛攻約克頓。1781年9月,駐守在約克頓的英軍統帥康華理率部千餘人向華盛頓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華盛頓在擊敗英軍以後,解甲歸田,回到弗吉尼亞繼續經營自己的種植園,過著寧靜的田園生活。1787年,華盛頓再度出山,主持製定了美國憲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並於1789年4月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成為美國的開國元勳。

林肯廢除奴隸製

1860年,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就在林肯當選總統後不久,南方種植園的蓄奴主義者們發動了叛亂,宣布脫離聯邦而獨立,成立了所謂的“南方邦聯”,大種植園主傑弗遜·戴維斯任總統,他們聲稱“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隸勞動是自然、正常的狀態”。

1861年4月12日,南方邦聯不宣而戰。

麵對危局,林肯當機立斷,於4月15日發布募兵令,招募誌願軍討伐南方叛逆。誌願軍士氣高漲,作戰勇敢,但由於指揮無方,第一仗就被南軍打得大敗,誌願軍一直退到華盛頓城郊。

“一定要解放黑奴!”林肯下定決心。為了挽回敗局,林肯在1863年1月1日,發布了《解放令》。命令規定,從即日起,美國所有奴隸都成為自由人,受政府和軍隊保護,他們可以平等地參加各項工作,包括參加軍隊等等。美國人民興高采烈,紛紛集會慶賀。

林肯清楚地知道隻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他起用了年輕有為的將領格蘭特做一個方麵軍的統帥,直下密西西比河出海口,封鎖南方軍的水路交通。

7月4日,林肯又任命格蘭特為美軍的全軍統帥。兵分四路,四麵圍殲南方軍,務求一舉掃平。

南軍節節敗退,於1865年4月9日全部投降。至此,整整四年的南北戰爭,以南軍的徹底覆滅而勝利結束。

失敗的南方種植園主極端仇恨林肯,出於報複,他們花錢雇傭殺手,於1865年4月14日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十大街的福特劇院裏,將林肯槍殺。

4月19日,美國白宮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林肯總統的儀式,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讚頌這位總統為人誠信的同時,更懷念他為解放黑奴所做的豐功偉績。當時,馬克思還代表第一國際給林肯以極高的評價,稱他是一位英雄。

拿破侖奪取政權

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以急風驟雨之勢摧毀了法國腐朽的封建製度。1794年的熱月政變,建立了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他們推行的政策引起了新的矛盾。在國內,投機倒把盛行,貨幣貶值,物價飛漲,而工資卻很低。勞動人民還要負擔各種苛捐雜稅,基本生活根本無法保障。人民群眾對督政府強烈不滿,曾幾次舉行起義,力圖推翻督政府的統治。

在國際上,英、俄、奧等國結成第二次反法同盟,英軍在荷蘭登陸,從北麵威脅法國;俄軍進入意大利北部,到達法國南部大門口;奧軍在德意誌南部打敗了法軍。法國處於反法聯盟大軍壓境的形勢下。

在人民運動高漲、王黨複辟活動猖獗和新的反法聯盟威脅之下,法國大資產階級急需一個強有力的軍事政權來穩定統治。於是他們把視線集中在當時正出征埃及的拿破侖身上,最後他們把拿破侖作為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捍衛者推上了政治舞台。

1799年10月,拿破侖從埃及回到巴黎,11月9日(霧月十八日),他依靠軍隊上層,在巴黎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次日,他解散五百人院,奪取了政權,組成執政府,拿破侖自任第一執政。1804年5月,拿破侖再次修改憲法,宣布法國為帝國。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偕同約瑟芬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侖一世。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侖成了資本主義製度下的皇帝。

俄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1853至1856年間,俄國與英、法、土耳其、撒丁聯軍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因主戰場在克裏米亞,故稱克裏米亞戰爭。

克裏米亞戰爭的失敗,使俄國在近東的擴張受到沉重的打擊,加深了國內農奴製的危機,農奴製的廢除已經勢在必行了。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決心改革,建立了一個“農民事務秘密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擬定改革方案。但由於貴族的反對,又拖延了許多年。

1858年,農奴實在忍受不了壓迫,又開始發起暴動。後來暴動頻繁,5年間發生了300多次。亞曆山大二世見此事無法再拖,便擬定了廢除農奴製的改革法令,於俄曆1861年2月19日頒布,稱為《二月十九日法令》。

但這次改革並沒有滿足農奴要求無償獲得全部土地的願望,改革也沒有使農奴從地主的權力下解放出來,獲得自由的農民還是要受地方貴族掌管的“村社”監督。

盡管這樣,亞曆山大二世的農奴改革仍把俄國帶進了資本主義時代。

從60年代起,俄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產業革命也逐漸完成。自此,俄國已成為歐洲強國。

日本開展明治維新運動

1865年12月,日本的長州藩討幕派高杉晉作率領以農民為主體的“奇兵隊”擊敗保守派,奪取了藩政權。隨後,薩摩藩討幕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製了藩權。不久,這兩股力量結成討幕聯盟,與幕府軍隊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