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被阻擊
當蒙哥馬利對隆美爾進行千裏追捕時,艾森豪威爾正指揮盟軍加緊向突尼斯推進。
盟軍在西北非登陸成功後,軸心國在非洲所占據的最重要港口是濱澤特、突尼斯,其次是遠處於南部的斯法克斯和加貝斯。在的黎波裏被攻下之前,它雖然是個良港,但軸心國的船隻駛往那裏,幾乎要在馬耳他島英國航空兵和海軍鼻子底下經過,因而已不起太大作用。所以艾森豪威爾的注意力集中在突尼斯北部。盟軍如能迅速占領突尼斯城和濱澤特,非洲的軸心國部隊就幾乎被切斷了海上補給線和退路,那麼其全軍覆滅也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艾森豪威爾把迅速搶占突尼斯北部視為主要戰略目標,讓英國的安德森將軍率第1集團軍從阿爾及爾迅速向東進發。
安德森將軍及其部隊幾乎全是英國人,二話未說就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登陸剛成功,他便於11月11日率領部隊從陸、海兩路向東疾進,相繼占領了季傑利、菲利普維爾和波尼三個港口,還深入內陸攻取了君士坦丁等地。然而,安德森的推進遇到了許多困難。
一是他的兵力太弱。由於缺乏船隻,無法從海上給他運來大批增援部隊。艾森豪威爾曾令在奧蘭登陸的美國部隊抽出盡可能多的部隊增援安德森,然而這個命令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和執行。結果,安德森隻得憑借速度和勇敢執行他的任務。
二是盟軍的摩托化裝備嚴重不足,從阿爾及爾往東通向突尼斯城的單軌鐵路路況很糟,難於派上用場。
三是天公不作美。安德森向東挺進不久,就遭到不合時令的大雨襲擊,道路泥濘難行。倉促建起的臨時機場跑道多不能使用,空軍無法提供有力的空中支援。安德森的部隊一連數日在孤立無援中艱難推進。在蘇克-阿赫臘斯和蘇克-艾爾巴,與希特勒派來搶占突尼斯的軸心國地麵部隊第一次發生了遭遇戰。
艾森豪威爾於11月下旬將司令部從直布羅陀迅速遷往阿爾及爾,隨之動身前往前線。此時軸心國空軍掌握著戰場製空權。艾森豪威爾沿途發現,盟軍前線部隊時刻都密切監視著空中,在和卡車駕駛員、工兵和炮兵交談中,他不時聽到這樣的埋怨:“我們那些不顧人死活的空軍到哪裏去了?為什麼到處都是德國飛機?”到達安德森處,艾森豪威爾發現,由於嚴寒和汙泥,一切軍事行動隻能在可憐的少數幾條道路上進行,而道路實際上已支離破碎,物資和彈藥的輸送極為困難。
盡管如此,艾森豪威爾還充滿樂觀情緒,決心拿下突尼斯城作為給美國人民的新年獻禮。他說:“這是一場大賭博,贏家會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所以我們不顧一切,全力把戰場上能使用的一切戰鬥人員完全調去支援安德森將軍。”安德森將軍信心十足,使艾森豪威爾頭腦發熱。他回到阿爾及爾後就給遠在美國的馬歇爾將軍發了一份電報,在當時的情況下誇誇其談了一番。
艾森豪威爾寫道:“我眼下的目標就是要繼續向前挺進,首先把敵人壓回比塞大要塞,嚴密包圍,盡量減少其進行突圍或重大反攻的危險。然後,我想集中我軍一切力量……給敵人狠狠一擊,以此為最後決戰做好充分準備。”
當這封電報於12月1日到達馬歇爾手裏時,前線的局勢卻正日益惡化。希特勒的第10裝甲師偷偷開到了突尼斯,瓦爾特·尼林將軍全力以赴,為希特勒計劃的一場反攻進行準備,不僅要把盟軍趕出突尼斯,而且要把他們統統攆出新近在法屬北非所奪取的據點。德軍發動了一係列局部反攻,迫使安德森在突尼斯城前麵的許多前沿陣地後撤。由於在一次局部撤退中所犯的錯誤,盟軍失去了美國第2裝甲師中B戰鬥群的大部分裝備。美第1步兵師中的第18步兵隊也遭到了嚴重損失,另外一個優秀的英國團的整整一個營幾乎全軍覆沒。
12月3日晚9時15分,安德森將軍突然闖進艾森豪威爾設在阿爾及爾聖喬治飯店的辦公室,把真實情況而不是幾天前描繪的情況告訴了艾森豪威爾。他毫不掩飾地說在突尼斯的部隊看來已經到了“戰鬥力日益下降的地步”,從而使艾森豪威爾大吃一驚。安德森將軍要求準許放棄邁傑茲-達巴,這是個交通中心。艾森豪威爾當即拒絕。
艾森豪威爾沒有掌握確實情況,就命令安德森再次發動進攻,攻擊日定於12月24日。艾森豪威爾每天24小時忙於集結兵力,且認為隻要天氣好轉,就會占領突尼斯東北部。但從前線傳來的報告使人失望:天氣不是好轉,而是愈來愈壞。
艾森豪威爾22日驅車駛往前線,24日來到安德森的司令部。安德森絕望地說:“根據判斷,大概6個星期之內別想發動進攻。”艾森豪威爾決定與安德森一起去視察部隊,然後再做決定。
途中,艾森豪威爾碰到一起事件。在離公路大約10米遠的一塊冬小麥地裏,有一輛摩托車陷在泥潭裏。4個士兵正在設法把它抬起來,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而摩托車卻越陷越深,那幾個士兵疲憊不堪地癱坐在爛泥坑中。這不過是整個前線情況的一個縮影,它使艾森豪威爾確信進攻毫無勝利希望。
艾森豪威爾回到阿爾及爾的司令部後,便下令無限期推遲進攻。這真是一個迫不得已的決定。他在命令中要求安德森整頓和改善戰線,把部隊集結起來重新編隊,在當地征集後備隊,以保護盟軍的南翼。至於搶占突尼斯北部則拖到1943年春季天氣好轉後再進行。德國人占領突尼斯已成定局,戰爭變得曠日持久,這就要求變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為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突尼斯戰役的失敗使艾森豪威爾失去了信心,他昔日的那種樂天派情緒一掃而光。他心急如焚,加之患“活動期肺炎”,一下病倒了,他發起高燒,眼睛下麵燒起了大鼓泡。他的副官布徹回憶說,艾森豪威爾是這樣心灰意懶,以致曾反複對人說:“誰想當盟軍司令誰去當好了。”
在艾森豪威爾情緒低落的日子裏,他的英國司機凱·薩默斯比小姐給他帶來最大的心靈慰藉。1941年艾森豪威爾到英國後,對給他開車的楚楚動人的薩默斯比一見鍾情。當時薩默斯比是英國汽車運輸隊的成員。她每天進進出出,除給將軍開車外,還幫助將軍守電話,處理信件和安排約會。沉浸在創造性勞動過程中的男女,不論是打仗、戀愛、繪畫、懷孕,都是人生具有的特征。凱和艾森豪威爾在這場反法西斯的正義之戰中加深了友誼。艾森豪威爾覺得,盟軍司令部,特別是他身邊,有這樣一位美貌活潑的女性,打破了他和妻子長期分離後的孤獨和寂寞,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樂趣。而凱時時刻刻都感覺到艾森豪威爾在關注她、體貼她。女性特有的心理滿足使她更加活潑動人,更加洋溢青春的氣息。
北非登陸不久,凱的未婚夫、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理查德上尉在一次查看布雷場時不幸觸雷犧牲。當艾森豪威爾把這個噩耗告訴她時,凱大哭了一場。艾森豪威爾把手搭在她的肩上,讓凱在沙發上坐下。“哭吧!”他說,“繼續哭吧,除了哭還有什麼辦法呢。”
理查德犧牲後,艾森豪威爾和凱·薩默斯比的感情發展很快。當時戰爭正緊張進行,但愛情的閘門一旦打開就關不住了,兩人已陷入愛河難以自拔。
現在病中的艾森豪威爾有凱陪在身邊,自然好多了。凱看著這位頭發稀疏、戴著眼鏡、麵容消瘦而疲倦的中年人。她想把他摟在懷裏,緊緊貼著他,使他高興。她恨不得大喊一聲:“上帝啊!我真的愛上了這個人。”
盡管當時他們如膠似漆,但卻非常小心謹慎,免遭非議。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關於他們二人的流言,在倫敦、在華盛頓,可以說是滿城風雨。但流言歸流言,畢竟沒有真憑實據。這個謎底是艾森豪威爾辭世後,凱在《難以忘懷——我和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的戀愛故事》一書中揭開的。書中詳盡地敘述了他們的戀愛過程,真是戰地黃花分外香呢。
忙中出亂
1943年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盟軍參謀長聯合委員會成員在卡薩布蘭卡會晤。羅斯福、丘吉爾及其顧問們看到的是更大的戰略前景,會議始終洋溢著樂觀情緒。突尼斯戰役的暫時挫折隻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雜音而已。
在會議上,丘吉爾以其不衰的精力和雄辯的口才推銷其邊緣戰略,所以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地中海——撒丁島或西西裏島。最後選定了西西裏,丘吉爾為進攻西西裏的計劃取了個代號,叫“愛斯基摩人”行動。準備在拿下突尼斯後,以英第8集團軍和一支美軍部隊執行這個計劃。這支美軍部隊將被稱為第7集團軍,由巴頓將軍指揮。巴頓正在摩洛哥悄悄準備作戰計劃。
關於當前正打得難解難分的突尼斯之戰,會議決定,以英第8集團軍和艾森豪威爾手下的英美部隊集中全力打下突尼斯。英軍12個師,美軍因相當一部分兵力駐防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隻能出3~4個師參加突尼斯決戰。關於戰役指揮權,英國人處理得非常圓滑,他們沒有指責艾森豪威爾,而隻是指出,有必要在艾森豪威爾之下建立起一個較完善的指揮班子。英國人任命亞曆山大為艾森豪威爾地麵部隊司令,任命特德為艾森豪威爾的空軍司令,由於坎寧安已經是艾森豪威爾的海軍司令,這樣意味著英國人掌握了艾森豪威爾手下的陸、海、空軍全部指揮大權。
艾森豪威爾隻參加了一天會議,連一刻也不能多待。會後羅斯福單獨召見了艾森豪威爾,羅斯福對軸心國部隊在北非的總崩潰充滿樂觀情緒,並堅持要艾森豪威爾確定個日期。艾森豪威爾認為羅斯福過於樂觀,順口說出了一個他在戰爭時期最不可思議的猜測。他說:“5月15日。”此後不久,他把這件事告訴亞曆山大。亞曆山大笑著說,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他也回答過丘吉爾同樣的問題,他說的是“5月30日”。
英第8集團軍在抵達馬裏斯防線前,蒙哥馬利正抓緊準備,想一舉突破隆美爾的這道防線。艾森豪威爾也抓緊對戰線進行適當的部署,並改建機場和調運增援部隊和物資。從南部的加夫薩一直延伸到左翼靠近豐杜克的漫長戰線是最危險的地區,這裏由美第2軍防守。亞曆山大暫時尚不能到達這一地區,艾森豪威爾隻得親自到這裏來察看情形。當時總的形勢是十分有利的,英第8集團軍在東,艾森豪威爾指揮的盟軍在西,已開始了密切的戰役協同,形成東西對進之勢。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改組也更加有利於指揮作戰。
但是時間和空間的這種邏輯也適用於敵人。隆美爾的部隊進入突尼斯並在馬裏斯防線站穩了腳跟。隆美爾與已在突尼斯的德軍指揮官馮·阿尼姆共有14個師的兵力,其中有3個德軍裝甲師和1個意大利裝甲師。軸心國部隊處在內線,可以搞拿破侖式的雙重出擊,先擊退一路盟軍,再回過頭來對付另一路。這就是軍事家們常說的內線作戰優勢。
但是,軸心部隊這種內線作戰優勢被紊亂的指揮體係破壞了。希特勒和墨索裏尼決定將在非洲的德意部隊組建成一個集團軍群。本來隆美爾是最合適的集團軍群司令,可意大利人對他的撤退十分不滿。希特勒的參謀機構也反對隆美爾。結果1943年1月26日意大利最高統帥部發出一份電報給隆美爾。電報上說,鑒於他的健康狀況不佳,由梅塞將軍替換他。梅塞是意大利人,曾在蘇德戰場上指揮意大利遠征軍對蘇軍作戰。
隆美爾對任命一位意大利將軍接替他的職務深為不滿。他也討厭指揮突尼斯北部德意部隊的馮·阿尼姆將軍。馮·阿尼姆是德國貴族之後、將門之子,蓄著一口毛絨絨的小胡子,說話四平八穩,深孚眾望。隆美爾出身於一個中學校長之家,對貴族出身的將領有著本能的反感。阿尼姆比隆美爾年長3歲,可軍銜卻比隆美爾低,他對這位名聲顯赫的元帥是敬而遠之。阿尼姆1942年12月就到了非洲,但是雙方的作戰參謀老死不相往來。這樣,德軍會師後其力量本應大大加強,但由於指揮關係不明和人事因素,其力量反而削弱了。
隆美爾按計劃應該告病離開戰場,但他頑固執著,拒絕動身。他在等待德國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而上麵卻聽憑他自己做決定。隆美爾理直氣壯地對身邊的人說:“我屬於我的士兵,要是我早早確定離職的日子,過後幾天要是事情出了差錯,人們會譴責我事前沒有準備,罵我乘平安無事的時候溜走。”實際上,隆美爾是在窺測戰機,對英軍或美軍進行反擊,以報仇雪恥和回敬意大利人和德國最高統帥部對他的種種責難。
艾森豪威爾與蒙哥馬利的東西對進雖然逐漸縮小了對軸心國部隊的包圍圈,但仍麵臨著不少難題,特別是處於西麵的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的難題不僅是軍事方麵的,而且有政治方麵的。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均曆盡滄桑。兩千年的羅馬文明曾經傳播到此地。羅馬帝國滅亡後,又興起了一個阿拉伯神權大帝國,將這裏納入自己的版圖。各式各樣的民族似潮水般湧過這片平原,像漩渦似的卷過怪石嶙峋的山巒,其中有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和法國人。這些民族各有不同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情結,他們之間周而複始地互相殘殺。
居人口多數的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保留著不少的民族傳統和習俗,少女割禮就是流傳千百年的最野蠻的習俗之一。當少女長到十幾歲時,家人就準備為她進行割禮。屆日,人們聚集在一個被稱為“聖壇”的地方,幾個身強力壯的女人把少女拖到聖壇下一塊草席上,身上一絲不掛,眼睛被蒙住,頭和四肢被死死按住。一位被稱為“格達”的老年女巫師手拿鋒利的刀,把少女的全部外生殖器官切割下來,然後用鐵絲、植物刺把鮮血淋淋的傷口縫合起來,隻在陰道外留一個很細的小孔。受過割禮的少女是真正女性的標記,是貞操的保證和社會的需要。猶太人則在男孩生下第8天進行割禮,給他取名字,表明他將成人。按照猶太教的規定,猶太人不準與非猶太人結婚。
阿拉伯人對入侵他們國家的侵略者都進行反抗。德軍和意軍因不尊重阿拉伯人的習俗和奸淫阿拉伯婦女而受到痛恨,可阿拉伯人對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又抱幸災樂禍的態度。
美國人的性觀念與阿拉伯人不一樣,遠離家鄉的美國官兵忍受著“性饑餓”的煎熬,不少人對當地的阿拉伯婦女施暴,甚至在當地的法國姑娘身上尋歡作樂,這引起當地人主要是阿拉伯人的強烈不滿。
艾森豪威爾不得不依靠法國殖民當局加強對占領國的統治。在摩洛哥的法國將軍諾蓋是個靠不住的人,而且很壞,但他是摩洛哥蘇丹的外交大臣,且深得摩洛哥人的信任和好感。現在擔任美國駐摩洛哥總督的巴頓將軍感到十分棘手。他看到在摩洛哥是封建主義、殖民主義和繁榮的商業文明並存,商業文明相當現代化,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則與時代精神不符。巴頓想在他稱為“一半是好萊塢、一半是聖經”的摩洛哥維護統治和盟國的利益,便對原來的法國軍政官員多方遷就。他對艾森豪威爾說:“摩洛哥的形勢並不穩定。阿拉伯人隨時都可能挑起爭端。如果阿拉伯人反對我們,單在摩洛哥就需要6萬名裝備精良的美軍來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