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藝術故事1
貝多芬與《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1770—1888)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音樂藝術世家。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最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偉大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主要有:《大交響曲》、《月光奏鳴曲》、《歡樂頌》、《英雄交響曲》、《C小調交響曲》、《合唱幻想曲》、《告別奏鳴曲》、《第八交響曲》等。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貝多芬和平常一樣,正在埋頭作曲時,一陣叩門聲響起:
“勃倫斯比克伯爵來了。”
貝多芬正沉浸在他那美妙的藝術世界之中,突然被人打擾,有些生氣。但出於禮貌,還是站起來,去迎接這位他並不歡迎的客人。
“真不好意思,貝多芬先生,打擾了。”貝多芬還未見到勃倫斯比克伯爵,就被那洪亮的聲音所吸引,一聽就是一個性格直率爽朗之人。
勃倫斯比克伯爵走進房間時,貝多芬連忙迎上去:“您好,伯爵先生。”
勃倫斯比克伯爵先生打量著這位聞名維也納的藝術家,感歎道:“台上的您演奏時激情澎湃,沒想到生活中您那麼隨和。”
伯爵先生剛坐下來,看見那架漂亮的鋼琴又接著說:“今天,我特意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貝多芬笑著回答道:“有什麼事,我會盡力幫忙,您說吧!”
“我的孩子,黛莉冉,非常崇拜您,想跟您學琴。”
對於勃倫斯比克伯爵家這個具有悠久曆史的貴族,貝多芬當然不好意思拒絕了。
“嗯,那就讓小姐明天來吧,我想聽一聽小姐彈琴以後,再做最後的答複。”
第二天下午,黛莉冉如約而至。
貝多芬一看到黛莉冉就驚呆了,這位小姐不僅氣派華貴,而且儀態大方,優雅可人。他見過不少漂亮的貴族小姐,沒有人比黛莉冉更有魅力。
“好,請你彈一曲吧!”貝多芬靜了下來。
黛莉冉的臉上綻開了一絲素雅的微笑,在琴凳上坐下來。她雖然有些緊張,但還是能全神貫注地按著鋼琴的毽子。
“彈得不好,很慚愧。”黛莉冉緋紅著臉,一副難為情的樣子。
“不,你彈得還可以。隻是由於緊張,有時手指不夠靈活,這樣顯得樂曲聽起來不十分流暢。”
說著,貝多芬就示範給黛莉冉看。
從此,黛莉冉沒有一天中斷過練琴。貝多芬也教得十分投入,有時竟忘了時間,從12點鍾開始一直教到4點鍾的時候才休息。
每當這時,黛莉冉總是十分過意不去。抱歉地對貝多芬說:“老師,耽誤您的時間太多了。”
時間的確耽誤了許多。但是,跟黛莉冉在一起,貝多芬覺得很開心。他就是從這快樂中,擷取創作的靈感。因此,這一段時期內,作曲就進展得非常通暢。
愛會怎樣地滋養他的藝術,這是貝多芬認識黛莉冉以來,而從他和愛列奧諾萊小姐間的友誼中,充分體驗過的。
美麗而聰明的女性,不但會激勵貝多芬的創作,而且還會給他安慰。不過,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材矮胖,體格結實。而他的脖子又短,肩膀又寬,腦袋又大,從外貌上,實在與這樣的女性不相配。他把自己心中的這種愛意淨化、升華,表現到他的作品之中。不久以後,貝多芬就做成了一篇獻給心中的愛的樂曲。
黛莉冉彈奏起這首樂曲,眼裏閃爍著感謝愛意的光芒。這是純潔之愛的傾訴。這樂曲中流淌著愛的歡悅和愛的悲愴,等到彈完以後,樂曲中那種悲傷的餘韻讓她回味無窮。
“這曲子,像珍貴的那樣晶瑩!貝多芬先生謝謝你了。”黛莉冉的神情帶著一絲惆悵。
在這些美好的日子裏,隻要有黛莉冉陪伴在身旁,貝多芬便會覺得四周格外明亮,心境格外平靜。
一天晚上,貝多芬出來散步。他沿著廣場兩側步入了一條小巷。忽然這時候,一彎新月升上天空,一陣清風掠過,一陣陣時斷時續的鋼琴聲也吹進了他的耳中。貝多芬側耳細聽,彈的正是他的作品。尋著這琴聲,他終於來到了一座小木屋門前。他剛要舉手敲門,琴聲卻突然停了下來,接著傳來了一位少女的聲音。
“哥,這首曲子對我來說真是難彈極了,我隻聽別人彈過幾遍。什麼時候能聽一聽貝多芬親自彈琴,那該多好呀!”“是啊!但音樂會我們實在去不起。”一個男人歎了一口氣,說道。
聽到這裏。貝多芬輕輕推開門,走進屋裏。借著微弱的燭光,貝多芬看見一個男子坐在小凳上縫皮鞋。在窗子旁的鋼琴麵前,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長著一雙非常漂亮的眼睛,但眼睛卻是盲的。
那縫鞋的男子看見走進來一個陌生人,連忙站起身來問道:“先生,您找誰?”
“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您妹妹聽的。”
少女連忙摸索著站起身來讓座。貝多芬坐在琴凳上彈起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來。一曲終了,少女激動地說:“先生,您彈得太好了,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美的曲子,我覺得隻有貝多芬才能演奏出這樣的意境。”少女停頓了一下,像在思索著什麼。
一陣風吹滅了蠟燭,月光照進了窗子,小屋裏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層清幽的銀紗,貝多芬望了望站在自己身旁的這兄妹兩人,借著皎潔的月光,彈奏了起來。
兄妹倆就在如水的月光下靜靜地傾聽,他們好像麵對著大海,看著一輪明月緩緩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麵上,刹那間灑滿了銀光。那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輕紗似的微雲,來到了他們的頭頂。
而貝多芬卻沒有注意到這對兄妹那如癡如醉的神態,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貝多芬彈完了最後一個音符之後,顧不上同正沉醉在樂曲的嫋嫋餘音中的那對兄妹話別,就急匆匆地跑回了自己的住所。因為他要趕快把自己剛才即興演奏的這首樂譜記錄下來,並把它題為:獻給黛莉冉小姐。
太陽還未升起,天剛亮。微白的天空,還有幾顆星星不知疲倦地眨著眼睛。寫完最後一個音符,貝多芬推開窗子,一股涼爽的風吹來,讓他神清氣爽。
這首曲子,被後人稱為《月光奏鳴曲》。
名師造就達·芬奇
列奧那多·達·芬奇(1452~1519年)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他是文藝複興時期最受矚目的人物,與拉斐爾、米開郎基羅並稱“文藝複興三傑”。他的一生有多種成就,在繪畫、雕刻、科學、解剖、思想各領域都有所建樹。達·芬奇不是最完善的人,但他是文藝複興時期,甚至整個曆史最充實的人。其著名畫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聖安娜》、《撫貂女人》、《哺乳聖母》等。
1466年,15歲的達·芬奇已經是個十分俊美的少年了,當又一次地被召進父親的工作室,直覺告訴他,父親又做了一個有關他的重要決定。
“列奧那多,你15歲了,應該送你去學一門技藝了,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人生短暫,你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都學到手。你從小就喜歡繪畫,在這方麵很有天分,我想送你到佛羅倫薩去學繪畫。”
達·芬奇愣了一下,他沒想到父親會談這麼嚴肅的話題。不過,去學繪畫一直是自己向往的事,他也很高興能去見識一下外麵的世界。
“好的,父親。不過,我想知道我去向誰學習。”
“韋羅基奧,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雕刻也很擅長,隻是不知道他能否收你。”
達·芬奇知道這位著名的畫家和雕刻師,他以畫大衛像出名。首飾匠出身,他的銀質浮雕像很有名。他開設了工場和畫室,吸引了很多有才華的藝術家,那正是達·芬奇向往的地方。
“父親,你放心吧,我會讓他收下我的。”達·芬奇自信地說。
當時的佛羅倫薩藝術家彙集,藝術精品薈萃。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很崇拜藝術,並以獲得名藝術家的作品為榮,藝術家在這裏很受尊敬。
達·芬奇和父親來到這座意大利名城,在一些古老的小巷子裏,他看到兩邊有小商店、首飾店,精雕細琢的珠寶璀璨華麗。有細木工匠作坊,各色雕花家具精美典雅。還有雕刻匠和鐵匠,加工出來的物品都像是藝術品,令人愛不釋手。
登上高處,整個城市呈現在他眼前。教堂彩色的穹頂,修道院金色的十字架,肅穆的鍾樓,還有樓房高翹起的簷角,紅色的尖頂房屋……多美麗的一座城市啊!
這裏還是一個聖母的世界,無論他走到哪裏,都會有一座或豪華精致或簡樸典雅的壁龕,裏麵都有一位慈祥的聖母,微笑地注視他這位小鎮少年。
達·芬奇和父親來到名藝術家韋羅基奧的家。韋羅基奧住在佛羅倫薩郊外,周圍綠樹圍繞,門前有小橋流水。
走進院子,達·芬奇立刻就被院子裏的雕塑作品吸引住了,那是些還未完成的作品,有奔騰的馬、狂吠的狗,還有人像,老人、少女……達·芬奇走到這一座座雕塑前,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
經人通報,韋羅基奧來到前院,皮得羅連忙上前致敬。剛想拉過兒子拜見大師,扭頭一看,兒子正蹲在地上,看一隻趴著的小羊。
“列奧那多,快過來,這位就是韋羅基奧大師。”
達·芬奇走過來,他看到一位其貌不揚、不修邊幅的中年男子,他三十多歲,健壯的身材,明亮的眼睛,此刻正注視著他。
達·芬奇也坦然地麵對他的注視,並鞠了一躬。
“您好,韋羅基奧先生。我叫列奧那多·達·芬奇,希望能成為您的學徒。”
“你喜歡藝術?”
“喜歡,我也喜歡數學和科學。”
韋羅基奧望著眼前這位俊美的少年,他有不俗的外表和談吐,像是個可造之材。
“你認為科學與藝術有關嗎?”
“我認為藝術需要科學。我們不能憑想象去雕塑自然界真實存在的事物,在色彩搭配、形體比例上我們需要數學,藝術品首先應該真實。”
韋羅基奧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小夥子,說得不錯。但你的畫畫得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