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不僅讓褒曼演《增侶橋的伯爵》中的一個小角色,而且決定讓她當他下一部片子的女主角。他料定褒曼日後必成大器,他在褒曼扮演《增侶橋的伯爵》中的小角色時,在她必經的小路上放置了兩盆鮮花,並在花枝上掛了一張便條:“凡是你足跡所到之處,大地必將鮮花盛開。”
在這第一部影片拍完之後,瑞典電影製片廠的所有製片人和管理人員都知道他們發現了一個後起之秀的年輕姑娘。
古斯塔夫,還有史導演伊伐爾·約翰遜等人一齊出馬對褒曼竭盡敦促勸導之能事,要她重新為自己的前途著想。經過與戲劇學校校長一番爭執之後,褒曼離開了戲劇學院,從此開始了拍電影的生涯,邁出了通往電影明星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
跳舞的影後瓊·克勞馥
瓊·克勞馥(1907~1977年),曾用名比莉·凱森。她獨闖芝加哥以充滿生機的舞步和台風,大嘴巴表現出來的強勁使觀眾耳目一新,參演《跳舞的女兒》獲得巨大成功。主演《欲海情魔》達到表演藝術高峰,當選影後。
十多歲的比莉在學校所遭受的一切沒有可以傾訴的地方。她不敢告訴媽媽,擔心傳到校長耳裏受到更多的折磨,何況她媽媽此時已和霍夫先生住在一起,每當比莉回家的時候,他就要板起臉嚴厲地盤問,故意挑錯兒,或者一言不發地坐在沙發上,那帶有敵意地沉默,令比莉感受到無言的壓力。哈爾呢,根本就不會過問妹妹的事情,他認為女人總是喜歡誇大其詞,女孩更是如此。他可不願在這類小事上傷腦筋。這樣的家還是不回的好,相反,待在學校,雖然難免皮肉之苦,但畢竟還有自己的一塊小天地——自己的房間。
在這所學校的第四年,生活對比莉似乎有了新轉機。這是她十五、六歲時候的事了。青春期使她有了一種動人的美麗。臉蛋勻稱,呈優美的橢圓形,細長筆直的鼻子和豐滿而略帶倔強的嘴唇,盡管她的肩部較寬而臀部較窄,但她的胸部卻驕傲地聳起,體現出發育期少女迷人的魅力。
有一天,學校裏一個男生走到她麵前,約她去附近跳舞,說他注意她好長時間了,但願能賞臉。比莉聽了心花怒放,很興奮地答應了,隨即又有些後怕地說:“不過,你最好去問問校長。”
使人大感意外的是這位校長居然很幹脆地答應了。或許在校長的心裏這樣認為:如果學校裏富貴人家的男孩子喜歡比莉,那麼,她的存在將會有利於學校的工作。校長既然心裏存了這樣的念頭,比莉的挨打便慢慢地中止了。
比莉以無比興奮的心情期待約會時刻的到來。她的同班女生也為她高興,其中一個女生自告奮勇地送給她一件藍綢衣服,盡管腋下撕開了一點。但比莉很快就使它完美了,她撲了點粉,把褐色的頭發好好地梳理了一番,使自己看上去更加嫵媚動人,然後在那位小夥子讚賞的目光注視下,從容地走下樓梯,嘴角泛著微笑,自信而迷人。
整個夜晚比莉都快樂異常,她不停地跳舞,合著節拍,以前的舞步訓練使她的動作優美而和諧,令人讚歎不已。她意識到大家都注視著她,男生眼裏閃著渴慕的光,女伴則羨慕地甚至略有醋意地觀看她、品評她。無論如何,她要成為該晚的中心人物了。直到舞會結束,回到學校躺在床上的時候,她的心中還激動不已,久久不能平靜。多麼美妙的夜晚,多麼美妙的青春。比莉心中的快樂要趕上或超過以前到劇場後台學跳舞的時光了。
因為她的美麗,因為她的舞步,也因為校長的恩賜,隨後的日子裏,越來越多的人來邀請她去跳舞了。
現在,比莉可以光明正大地從大門出去而不必擔心被人看見。校長不但不去責難她,反而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還設法從廉價商店買了兩件上衣送給她。媽媽也很高興,看到女兒能夠有這樣的轉機,對比莉也比以前關心得多了。她帶比莉到百貨公司的底層挑選了一件帶格的、繡著玫瑰花蕾、鑲著銀色花邊的波紋綢衣服。比莉很喜歡它,穿上它在一家俱樂部第一次贏得了跳舞比賽的勝利。
比莉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盡管她從沒失去過信心,但通過跳舞及比賽,她的自尊得到了保護。周圍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在不斷的跳舞活動中,她由盲目被動轉入主動,並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和挑選舞場及舞伴,由快樂迷醉到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智,要做到這一點對她的年齡來說似乎顯得過早了一些。
從學校畢業以後——如果說那也算畢業的話,比莉覺得她並沒有學到什麼,因為天天等待她的隻是許多勞累的活兒,但她還是得到了畢業證書。然後,她就揣著它到一家小百貨店裏找到了一個賣雜貨的工作,周薪十二美元。除了交出一半付給家裏生活費用,這是那位沉默的和愛挑剔的霍夫先生的主張,剩下的錢可供她用來購買雜貨店優待雇員的廉價衣服,作為她不斷去跳舞的裝飾之用。
比莉總在舞個不停,好像她的生命注定要與之結下不解之緣。一次,她在堪薩斯城學院的體育館舉行的舞會上,結識了一個叫雷·斯特林的男學生。他是個有熱情、有抱負、長得俊俏的白膚金發的青年。他先是驚詫於比莉的美麗奔放,為她熱情、充滿活力的軀體所傾倒,繼而透過這些外在的東西意識到了她身上那股潛在的未為人知的巨大潛力。他不願意比莉就此沉寂下去,埋沒那股潛力,便極力慫恿她去讀書,上大學,以便擴大其知識麵。
比莉似乎一心想討雷的高興。她和他一起閱讀,一起聽音樂,聽從他的勸告改變自己的習俗,諸如濃妝,大聲說話,放肆地笑等,到後來,她幹脆辭去了店員的工作,要去上大學了。
雷是她生活中給她影響極大的一個人。如果說沒有雷,就不會有日後的瓊·克勞馥,恐怕一點也不過分。正是他,使比莉能夠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並鼓足勇氣克服,爭取達到新的台階。
另外一個對比莉影響巨大的人要算女子學院的院長詹姆斯·伍德博士了。
經過比莉的懇求,她的媽媽同意了女兒上大學的願望,不過,附加條件是她必須能維持自己的生活。這樣,比莉就像以前在中學裏一樣,在這所女子學院做上了女侍的工作。這可是個美麗動人的女侍兼女生呢,所以,沒有多久,聞訊而來的附近大學的男生便擁到了這個可愛的、有一雙會跳舞的腳的姑娘周圍。生活似乎與以前沒什麼兩樣,但不久,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比莉的心。
一天下午,學院裏最受歡迎的一個女孩子要求她參加本校的大學女生聯誼會。比莉早就盼著這份榮譽,便高興地答應了。誰知這個女孩子這樣來答複她。這個女孩是去請求此次聯誼會的負責人回來捎信的,“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是這樣的,比莉,大夥兒知道你在學校做工,所以她們說不能歡迎你。”她說完就飛快地跑開了。比莉聽了,感到一股涼意從腳底生起,直透腦門。她一個人呆呆地站在外邊,直到天黑也沒有覺察。於是,她就決定逃走。她一個人拎了行李直奔火車站。在站台上等車時,伍德博士趕來了。他很嚴肅地看著比莉,隻說了這麼幾句話:
“我從一開始就看出這一點:你不管打算做什麼事,你一定會做好,而且永遠不會認輸,但不要逃跑,讓你的經曆為你作出最公正的裁決。”
比莉聽了十分震驚。這些話她記住了一輩子,而且受益了一輩子。
正是在這些人的鼓勵和幫助下,比莉開始了她個人奮鬥的旅程。獨闖芝加哥,以一部《我們跳舞的女兒》而一躍成為著名影星。
享譽影壇的費雯·麗
費雯·麗(1913—1967)生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一個小城中的股票經紀人家裏。她是英國著名的電影演員,不僅外貌美豔動人,而且演技精湛,卓然超群,曾兩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是舉世公認的好萊塢影後。費雯·麗主演的影片有:《鄉下紳士》、《抬起頭來笑》、《羅密歐與朱麗葉》、《亂世佳人》、《魂斷藍橋》等。
丹麥之行結束後,費雯·麗還曾與奧立佛一起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休假,就在這時,奧立佛接到他好萊塢經紀人邁倫·賽爾茲尼克要求他主演《呼嘯山莊》的邀請,不久,他攜費雯·麗來到好萊塢。奧立佛提出要求費雯·麗能擔任女主角演凱西,但是導演已經預先安排這個角色由曼兒·奧伯朗來演,她飾伊莎拉·林頓一角。好萊塢製片人盡管力邀,但費雯·麗的態度很堅決:“要麼讓我演凱西,要麼就什麼也別演。”
湊巧的是,當時米高梅公司的製片人、奧立佛的經紀人邁倫·賽爾茲尼克的哥哥,大衛·塞爾茲尼克正籌拍根據小說《飄》改編的影片《亂世佳人》。影片其他角色都已選定,男主角白瑞德,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提名克拉克·蓋博來演,並且已經簽訂了合同。但是,唯獨女主角郝思嘉卻尚未找到合適人選。為此,塞爾茲尼克進行了美國電影史上最出色的一次宣傳活動。這個出身電影世家,丈人又是米高梅公司老板梅耶的製片人,靠著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猶太人特有的精明強幹,三年前,就以空前的巨款五萬美元的高價擊敗其他對手,從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契爾手中買下了《飄》的改編權,準備以400萬美元(約合現在的一億美元)拍完此片。
他向全國各階層發出了數百萬份谘詢信件,結果反映之強烈連塞爾茲尼克本人都感到吃驚。據說,當時,每三個美國女人中就有一個人想演郝思嘉,每兩個年輕姑娘中就有一個相信灰姑娘的命運會落到自己頭上。有幸參加試拍的人達1400多人,初選過關的有92人。當然,三十年代是好萊塢的極盛時期,那時候,電影明星享有的威望要遠遠超過任何一位政治活動家。但是,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能使塞爾茲尼克滿意。在好萊塢的大明星中蓓蒂·黛維斯本來很有希望,大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複信推薦她,她是好萊塢鼎盛時期的首席女星。但是她卻兩次失去了這個機會。第一次,華納兄弟影業公司請她演郝思嘉時,她因要到英國去而拒絕了。結果,華納兄弟公司沒有得到版權。第二次,華納向塞爾茲尼克提出一筆有利可圖的交易,由華納影片公司付全部酬金的25%給本公司的演員埃洛·弗林和蓓蒂·黛維絲,讓他倆來演白瑞德和郝思嘉,大衛差不多同意了這個辦法,但是黛維斯對弗林相當厭惡,不願與他一起拍戲,所以她又一次拒絕了。米高梅公司的“皇後”諾瑪·希拉這時37歲,私下裏也試過鏡頭,但她的崇拜者們認為她這個專門演浪漫主義人物的明星並不怎麼適合,她也就下決心不再違背這些影迷的意見了。凱瑟琳·赫本因為主演《蘇格蘭的瑪麗》的瑪麗這個角色失敗了,被列入了最不受歡迎的演員名單,這次她也投入了轟動一時的爭奪。但塞爾茲尼克覺得她不招人喜愛,“缺乏魅力,難以讓一個男人追求十年”。還有,寶蓮·高黛也有心問鼎郝思嘉,但她因與卓別林的關係曖昧而被排除了。另外,瓊·芳登、瓊·克勞馥等巨星也參加了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