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藝術故事3(2 / 3)

畢加索的愛國心

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是西班牙人,後移居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他得知德國法西斯進攻西班牙,並將美麗的格爾尼卡市夷為平地時,再也忍耐不住。他懷著悲憤、仇恨的心情,花了四十多天的時間,創作了一幅隻用黑、白、灰三種顏色的巨幅繪畫。

這幅巨畫的主要形象是一匹受傷的馬,昂首顯出驚慌的神情;旁邊是手執斷劍犧牲的戰士,懷抱死嬰的婦女和從火屋中奔逃出的女人……另外,還有一些象征性的形象,如凶惡的公牛頭、像眼睛一樣的太陽等。繪畫完成後,畢加索曾向人解釋這幅抽象主義的畫說:“畫中的公牛代表獸行,馬代表人民,底色代表黑暗。”

幾年後,德國法西斯又占領了法國首都巴黎。一位德國官員在拜訪畢加索時,對這幅畫大加讚賞,並討好地問:“先生,請告訴我,您是怎麼完成這件作品的?”畢加索當即回答道:“不,那是你們的作品!”

達·芬奇畫雞蛋

十五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家達·芬奇以他的不朽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著稱於世。那麼,達·芬奇是怎樣成為一代藝術大師的呢?

達·芬奇十七歲時,隨當時的名畫家——委羅基俄學畫。但是,在開始的一連幾個星期,委羅基俄隻是每天換一隻雞蛋讓達·芬奇照著畫。達·芬奇越畫越不耐煩,越畫越草率。畫到最後,一隻雞蛋隻用一個圓圈來表示了。這時候,老師終於來開導他的學生了。委羅基俄對達·芬奇說:“孩子,學任何事情都要先練習細致和耐心。不要小看幾隻雞蛋,隻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成千上萬隻雞蛋,它們每隻的大小、形態都是有差別的。仔細觀察人和事物的特點和差異,是畫畫的基本功。”老師的一番話,使達·芬奇受到很大震動。從此,達·芬奇耐下心來學習畫畫,終於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畫家。

維納斯塑像的故事

維納斯是古羅馬神話中代表愛和美的女神。可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維納斯塑像沒有手臂呢?

一八二零年二月的一天,希臘米洛斯島上的一位農民在翻地時,意外地挖出了一尊優美的女子塑像,隻是塑像的手臂已經殘缺了。後經專家證實,這尊像就是維納斯女神的塑像,雕成於公元前二世紀,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後來,這尊塑像幾經周折運到了法國。法國國王立即召來全世界最好的雕塑大師,希望為維納斯續上手臂。但是,無論怎樣努力,續上的手臂都無法與高貴、典雅的維納斯相配,最後隻得作罷。從此,這尊半裸、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就一直珍藏在法國盧浮宮內。

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是宙斯和女神墨提斯的女兒。地母蓋亞曾經預言,宙斯和墨提斯的兒子會戰勝宙斯,所以當宙斯聽說墨提懷孕後,就把她活活吞下肚。沒想到宙斯從此得了頭痛病,腦袋越變越大。有一天,他感到頭痛的實在受不了,就叫火神用斧子把自己的腦袋劈開。突然,從劈開的頭縫裏跳出一個手拿長矛的小女孩,一眨眼這小女孩就長大了,她就是雅典娜。

雅典娜聰慧、多才多藝。她會紡紗、織布、縫衣,還會製陶、繪畫、雕刻等。有一次,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為誰來當一座海濱城市的保護神發生了爭執,於是請萬神之主宙斯來判定。海神認為這座城市麵臨大海,由他掌握比較合適,將來這裏可成為航海的港口。雅典娜認為這座城市海綠山青,充滿靈氣,可以成為藝術和智慧的搖籃,應該由她來當保護神。

宙斯覺得他倆說得都有道理,就宣布讓兩個神進行比賽,看誰能給這城帶來繁榮、給人民帶來有益的東西,就讓誰來做這城市的保護神。勝負由這城市的國王和市民來判斷。

比賽開始了。波塞冬用他的三股叉使勁地插到岩石上,從石縫中立刻跳出一匹體形健美的白色戰馬,波塞冬自豪地宣稱,國王騎上這匹馬就能打敗別國,占領世界。國王和市民聽了拍手歡呼起來,波塞冬十分得意。

輪到雅典娜了,隻見她側頭想了一下,然後不慌不忙地投出她的長矛,在離海神的三股叉不遠處落了地,長矛落地的地方立刻長出一棵枝繁葉茂的橄欖樹,雅典娜告訴人們,橄欖樹象征著和平,它的果實味道甘美,可以提神,還可以用它榨油,這油塗在人身上能消除疲勞。橄欖樹的樹冠高大豐滿,造型藝術,不僅使城市美觀,還能為人們擋住炎炎烈日。

海濱城的國王和市民比剛才看見白馬還要高興,他們站起來一致同意接受雅典娜的禮物,宙斯高興地說:“你們真聰明,知道對人類有益的不是戰爭,而是和平。”

雅典娜靠智慧當上了這座城市的保護神,人們從此稱這座城市為雅典,它成了歐洲文化、藝術的搖籃。

神秘的大地圖案

1978年,當時在厄瓜多爾基多市的天主教大學考古學係任係主任的波拉斯神父,在原始從林中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城邦。它位於厄瓜多爾馬卡斯市以北約40公裏處的烏帕諾河邊,神父猜測這座城邦代表著南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城邦中的建築物迄今尚未得到嚴肅認真的考察,包括近180座矩形山丘,其中一些邊長達800米。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山丘堆積形成了圖案,不過在地麵上卻無法看到。隻是從空中往下看,人們才分辨出一條簡單線條勾勒的美洲豹,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等。印第安人在原始森林中建造的圖形標記,隻有在空中才能看清。那麼,這種圖形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現在已經發現了大量向天空發出的圖形信號。從秘魯南部的莫延多市直到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省的荒漠與山區,在高地與山丘上分布著大量這種指向天空的圖形標記,其中有巨大的長方形、帶有分叉的梯形以及箭頭狀的圖案,山坡上則到處都是帶有裝飾性花紋的四邊形。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們是某種特定的符號,甚或就是文字。不過問題在於,這種文字又是寫給誰看的呢?

在智利的塔拉帕卡沙漠上,靠近一座光禿禿的山丘,聳立著一幅120米高的畫像。看起來像個機器人,頭上插著天線,右胳膊上挽著一隻小猴子。畫像兩側有一些帶有枝杈的方形與橢圓形圖案,而這些枝杈對準畫像。

在美國洛杉磯東南,科圖拉多河邊的小城布萊斯附近,人們在地麵上發現了刻鑿出的人與動物的巨大圖像。圖像的全景也隻有在空中才能看清楚。

靠近約旦邊境的沙特阿拉伯境內的沙漠中,在泰布克以南320餘公裏的地方,人們在地麵上發現了大量長達一二百米的幾何圖形。這些圖形上下重疊,從側麵看有金字塔形的三角,頂部為巨大的環形。所有的圖形隻有在空中才能分辨。

通過對鹹海周圍衛星照片的分析,俄國地質學家發現了一個奇特的地形構造。從杜安角直到幹涸的半島烏斯吐爾特內部,數百公裏的範圍內有一個奇怪的三角形構造,十分引人注目。早期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家畜欄,把動物圈在裏麵,後來棄之不用了。這一“建築物”的規模對人類而言是難以想象的龐然大物。一個俄國考古學家說,沿著這個巨大三角形的一邊駕車行駛,人們也很難發覺自己是在一個重要考古學遺跡旁邊活動。

秘魯小城皮斯科瀕臨太平洋。在皮斯科海灣附近的一道光禿禿的山脊上,刻著一幅奇異的圖畫,當地人稱之為“埃爾·坎德拉布羅”。圖畫很大,從海上很遠就可以看見它。圖畫看起來像一根巨大的三叉戟,又如同一隻巨大的三分支的枝形燈架。整幅圖畫高達250米,三叉戟柄寬380米。山脊呈白色,表麵覆蓋著一層鹽粒;有時,沙漠裏的風吹來的沙子將圖案遮蓋起來,而海風又將沙子吹走。沒有人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創作了這幅畫,也沒有人知道這幅畫究竟有何意義。唯一沒有疑問的是,這幅畫並不是航海的標記。因為海灣對麵有一座小島,它擋住了西邊大海中航行者的視線;再加之海灣呈弧形,海灣以南或以北幾公裏處就被小島擋住,看不見這幅圖畫了。

皮斯科以南160公裏處是世界聞名的“大型地麵畫冊”——納斯卡平原所在地。

這片荒原約有上千平方公裏。

平原上的圖案是紐約長島大學的保羅·科索克博士在1939年發現的。這一發現純屬偶然,當時科索克駕駛著他的單引擎運動飛機,沿著古人引水係統的路線飛過幹涸的納斯卡平原。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地麵上巨大而奇妙的、看起來像是跑道的直線圖案。

為了證實那位飛行員的發現,考古學家們冒著炎炎的烈日,來到了這塊幾乎被驕陽燒焦了的荒蕪地區。他們發現那些縱橫交錯的溝渠,竟是彎彎曲曲的,構成了一幅幅巨大的圖畫。它們有的像一隻巨鷹,有的像是蜘蛛、蜥蜴、穿山甲、狒狒……更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巨大的動物畫,每個都有幾十米到一二百米大,還像蓋圖章一般,每隔幾十千米就重複出現一次。是誰,為了什麼目的,在這個荒原上繪製、開挖出如此巨大的溝渠畫?通過進一步調查,人們又發現,這些溝渠有的由南向北,十分精確,和今天的地球經線的偏差不超過一度。位於南半球的秘魯,人們看不到北極星,又沒有使用指南針的記錄,巨畫的製作者怎麼能設計得這樣精確呢?伴隨這些巨畫,還有很多圓和螺旋線,它們又是在表達什麼意思,同樣令人費解。除了運動畫外,還有比運動大幾十倍人物畫,其中的一個人物高達620米,軀幹挺直,雙手叉在脅下;還有一個沒有腦袋,卻畫有6個手指;另一些巨人的頭上還戴有類似皇冠的東西。這些是什麼人?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如此種種,給我們留下了一連串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