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納斯卡巨畫不遠的帕爾帕穀地裏,在幾乎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又有許多筆直的道路般的線條標誌。從飛機上俯瞰,這些“道路”有的互相平行,有的交叉或被巨大的不規則四邊形包圍著;有的突然中斷,有的從平地向山坡伸展,偶然被懸崖中斷,繼而又沿斜坡延伸下去,就像在山巒中開鑿出的一條筆直的跑道。如果讓飛機沿著這條跑道飛行,就會被它引向有著神秘巨畫的納斯卡荒原。顯然,這兩者之間有著某種特殊的聯係。那麼這些“道路”又是派什麼用處的呢?
瑞士作家馮·丹尼克認為,這裏曾是古代外星人訪問地球的空港,巨畫是一種導航的標誌。但是,能夠進行恒星際飛行的宇宙飛船,必定具有高超的技術和精密的設備,他們無須使用什麼跑道和地麵導航裝置。因而有人認為把這裏設想為宇宙人的空港是荒謬的。
1946年以來,考古學家還在納斯卡荒原發現有一些繪有色彩鮮豔圖案的陶器殘片,其中部分圖案與地上的巨畫如出一轍。同時,還發掘出一些小型房屋的建築地基,表明當年這裏曾有人居住。
科學家用碳14同位素年齡法對出土的木片進行測定,推斷出納斯卡荒原的繁榮期大約在公元一至二世紀,距今不到2000年。
人們還發現,巨畫與天文現象之間有十分密切的聯係。有的畫可用來表明四季的天文變化,有的指示著月亮升起的起點,有的指出了最明亮的星星的位置,甚至整個太陽係各行星都可以通過巨畫找到其相應的位置。
研究者認為,巨畫實際上是一個古代的祭祀場所,也是一部巨大的天文曆。祭司可用它準確地判斷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適時地確定播種、灌溉、收獲等所有農事活動的時間。
不過,可以想象到,能夠在地上挖出如此巨大的圖形的溝渠,又能用其表達多種天文知識的作者,一定具有較高的文學、數學和天文學知識。然而,在古代印第安人的傳說和史料中,為什麼沒有留下一星半點的記錄呢?這不免仍然使人感到疑惑不解。
多才多藝的達·芬奇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典範,他和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並稱為“文藝複興三傑”,他的名聲和他的作品令許多同時代及後代的藝術家黯然失色。
列奧納多·達·芬奇出生於1452年的佛羅倫薩。在小時候,就用他美妙的歌聲傾倒了他父親的客人們。他有著音樂天賦,所以當他長大後得到梅第奇的賞識,梅第奇向米蘭宮廷推薦他時是把他當作一個音樂家對待的。
達·芬奇從小就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探究力,他似乎對每件事情都想尋根問底,弄個明白。有一次,少年達·芬奇在山中迷了路,來到一個小洞前,山洞裏黑黝黝的,仿佛是張大嘴巴的怪獸,小達·芬奇既害怕又好奇,他後來回憶說,當時他真渴望到裏麵去看看究竟,到底有什麼奇怪的東西。
回家後,他把山洞畫了出來,又畫了一條像龍一樣的怪獸張開血盆大口,從山洞裏撲出來,張開的鼻孔裏噴出火焰和毒霧。他把畫放在從窗戶照進來的光線正好照到的地方,再把窗戶半開半閉,趁天色昏暗的時候,拉父親進屋。他父親剛邁進門,猛然看到一個怪物齜牙咧嘴地向自己撲來,嚇得他驚叫一聲,轉身就逃。小達·芬奇哈哈大笑,一把拉住了父親:“爸爸,這不過是一幅畫呀!”他望著驚魂未定的父親說:“我知道我畫得不錯。”
當律師的父親看出孩子的繪畫天才,就把他送到當時著名畫家委羅基奧的畫室裏去學習繪畫,當時達·芬奇18歲。
委羅基奧是一個勤奮的畫家,對學生的要求也很嚴格,但是達·芬奇仍然能夠擠出時間來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他喜歡和有學問的人交往,他和著名科學家托斯卡尼裏進行了幾次交談,使他更進一步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托斯卡尼裏當時就提出“地球是圓的”理論,後來哥倫布深受啟發,進行海上探險,終於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
達·芬奇研究的範圍實在太廣了,涉及科學、文藝各個領域,比如他研究過古代寓言和中世紀哲學,海洋潮汐的起因和肺部空氣運動的規律,對地球的測量以及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貓頭鷹夜間的生活習慣和人的視覺的生理規律,火的自然性質和地心引力,使圓形變方形的公式和飛行器的設計,關於光與影的關係和膀胱結石的治療方法,蒸汽機的草圖和真空的性質……當然,這裏所講到的隻不過是達·芬奇所有研究內容中的一小部分。
達·芬奇的才能其實一開始並沒有被真正發現,所以,梅第奇向米蘭大公推薦達·芬奇是把他看成是一個音樂家,而達·芬奇自己則向米蘭大公寫了一封信,曆數自己的才能,說自己可以幫米蘭大公建造追擊敵人用的橋梁,並且可以破壞敵人的橋梁;他可以幫助設計城市排水溝與河流走向;他可以鑄造一種新型的殺傷力很大的火炮;他可以設計製造水下防禦和進攻設施,當然囉,至於繪畫,“凡是別人能做到的,我就能做到”。
那一年,他31歲。
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接到了弗朗西斯科·德·喬康達的邀請,請畫家為他妻子畫一幅肖像畫。
大家都叫她蒙娜麗莎。在達·芬奇看來,喬康達夫人實在美麗動人,他決定花足夠的時間在自己的畫室裏完成這幅作品。但是,喬康達夫人習慣於枯燥乏味的生活,當她坐在畫家麵前時,絲毫也沒有令畫家感到的表情,她是那麼平淡而又漠然。
一天,達·芬奇的畫室裏熱鬧了起來,今天是醜劇表演,逗得大家前俯後仰;明天是雜技魔術,看得大家目瞪口呆。但是這些把戲對於長期生活在富裕家庭,一直在歌舞升平環境中的貴夫人來說,並不見得有趣,倒是達·芬奇引起了喬康達夫人的興趣,在她看來,達·芬奇不是一個畫家,而是巫師,因為在他的畫室裏不光有畫架及顏料等,更有奇奇怪怪的科學儀器、形形色色的動作標本。特別是當達·芬奇講述他的科學實驗時,喬康達夫人側耳傾聽,興致盎然,什麼飛行的原理,什麼昆蟲規則,在這時看到了喬康達夫人的眼睛裏閃現的光芒,尤其是講到她心領神會的時候,喬康達夫人嘴角露出的一絲淡淡的微笑深深地打動了藝術家。“我要把它畫下來”,達·芬奇暗自對自己說。
達·芬奇做到了他想做的事,不過他是花了4年的時間才做到的。也許大家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幅肖像要花4年時間,但是當你看到這幅畫時,你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了,因為這幅畫畫得太好了,它勝過了所有其他的肖像畫,而對於大多數畫家來說,即使花更多的時間也畫不出如此精美的肖像畫。
大家都在驚歎畫家對喬康達夫人的描繪,特別是喬康達夫人臉上那一絲忽隱忽現的微笑,簡直是太美妙了,仿佛是畫家施了什麼魔法,畫中的喬康達夫人活靈活現,好像正在呼吸,正在微笑。她那雙纖細而又嬌嫩的手是西洋繪畫史上最美的雙手,它具有象牙般的晶瑩、絲綢般的柔軟,然而卻是具有活潑的生命力,你可以感覺得到那皮膚下脈搏的跳動。喬康達夫人背後的風景朦朦朧朧,樹木、田野、溪流、天空似乎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雲霧之中,迷迷蒙蒙之間,向遠方伸展開去。奇怪的是,喬康達夫人左右兩邊的風景居然不在一個地平線上,而是一高一低。顯然,達·芬奇是故意這麼畫的,也許是他為了使這張靜態的肖像畫看上去具有動感,因為他喜歡運動,喜歡探究運動的奧秘。
據說,這幅《蒙娜麗莎》並沒有最後完成,因為畫家已經沒有時間再去完善它,但它已經是很完美了。對於達·芬奇來說,有太多的課題要他去探究、去解決,因此,有許多項目他隻是開了個頭,並沒有最後完成,就像他的畫,雖然畫了不少,但真正完成的卻寥寥無幾,因為每當他覺得自己不能更進一步地去完善某項事情時,他便放棄了。
《蒙娜麗莎》是那麼迷人,那永恒而神秘的微笑給善良的人們帶來了心靈的愉悅,也給不善良的人帶來邪惡的念頭。1911年,這幅肖像畫從法國巴黎盧浮宮牆麵上神秘地消失了,一時間,這件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聞,經過了2年的時間,此畫又神秘地回到了盧浮宮,據說,直到今天,這個身手不凡的竊賊仍然沒有被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