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學校交通事故預防探討1(1 / 3)

第七章學校交通事故預防探討1

學生的交通安全現狀分析

學校對學生的交通安全管理現狀

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今天,各中、小學校都以學生升入重點中學或考入重點大學的人數多少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這也是學校權作給教師們發放獎金福利的重要依據。教育導向的錯誤,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無可避免地大麵積出現各學校忽視學生交通安全的問題。

作息時間安排欠妥

多數學校存有提前上課或延遲放學的現象。為了準時參加早讀,天未亮明學生們就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急匆匆地趕往學校早讀;中午回家就餐也沒忘記帶上教師布置的午間作業,唯恐在路上耽誤了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有的學校晚自習安排三節課,回家時已是夜深人靜,路斷人稀了。為了節省時間,學生們在上學與放學途中,不得不火急火燎的趕路,由於視線不好,心中慌亂,加之睡眠不足,很少顧及通行安全,發生交通意外的概率特別高。

對校園周邊交通環境的規範欠思考

一般情況下,學校對校內的安全抓得比較嚴格,管理也比較到位;但對校園外的安全管理就比較鬆散,管理手段也相對比較簡單。學校對接送學生的機動車是否無牌、無保或報廢全然不知也不聞不問;有的學校由於受訓練場地的限製,甚至無知地利用公路當操場或把公路當體育訓練場地,隨意指揮學生上公路操課;對學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橫道線設置缺乏必要的考慮和規劃;學生采取怎樣的交通方式上學,學校行政管理部門也不作具體調查與指導,任其自由發揮。

學校交通安全基礎教育嚴重缺失

學校主動開設安全教育課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門來督促,也隻是裝裝樣子,應付應付而已;學生的交通安全防護差不多都處於一種自發狀態,學校將學生的安全責任完全寄希望於家庭和社會;學校對學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況掌握不實,缺乏必要的考試、考核和督導;教育的對象層麵窄,僅限於小學生或低年級的學生,中學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課的,更不用說參加交通安全實踐活動了。學校的行政管理者主觀上認為孩子們都已長大,自己會注意安全,同時他們也要集中精力搞學習,以備戰升學考試,根本抽不出時間上安全教育課。再說全社會都比較關注教育的結果,少有重視成長過程的,搞不搞安全教育活動無關緊要,認識上存在嚴重的誤區。

學生參與道路交通的現狀

在中國校園裏流傳著這樣一名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為了考出理想的成績,中、小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知之甚少,有的幾乎是一片空白。對什麼是交通安全,怎樣遵守交通法規,發生事故後如何報案等基礎知識缺乏必要的學習。遇到交通事故充其量也就是看看熱鬧罷了,辨別危險,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差,把主要精力都集中於配合學校的應試教育上。校園裏競爭的巨大壓力,已經模糊了學生們對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騎車上路,險象環生

自行車是學生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他們在騎自行車出行時喜歡成群結隊,追逐嬉戲,競相賽車,不甘落後。而且多數學生的自行車安全車閘基本失效,遇到緊急情況僅靠腳底摩擦路麵減速避險,增大了受到交通事故損害威脅的危險係數,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步行上路,不守交規

步行時,三五成群,隨意過街,臨車橫路,盲目搶行,不懂得橫過公路的基本常識。綠燈亮了仍然在斑馬線上自顧自地玩樂或慢悠悠地橫過馬路。對路隊、小黃帽活動堅持不夠經常,有的在橫過公路時還有故意推拉、競跑行為,使機動車駕駛人難以防備。

家長監護,盡責不力

學生上學基本上是獨自前往,除少部分家長接送低年級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都是自行上學,監護接送的極少,發生意外的可能性較高。且發生事故後,由於得不到家長有力的幫助,容易給故意逃逸車輛提供藏匿機會,給交警偵破工作增加難度。

乘公汽,爭搶無序

學生上下公共汽車不講秩序,有的結伴強行登車,造成車輛嚴重超載;有的車未停穩就爭先恐後蜂擁而下,不服從司售人員的管理,高年級的學生還有過激舉動行為。造成車輛在起步或停車時,駕駛人因無法確定學生的安全上下動態而導致刮擦或滾落的傷亡事故發生。

學生通行的道路現狀

為了通行方便,百之分九十的中、小學校都建在主要公路兩側,就是離主公路較遠的學校,其學生上學也基本上要借道主要公路通行。

學生通行道路路況十分複雜

學生需要借用的通行公路,也是各地交通最為繁忙,人、車流量最為集中的道路,交通擁堵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非機動車與行人不計後果搶道,占用機動車道通行;二是機動車試圖利用早、晚車流量較少的時機提高通行效率;三是警力不足矛盾較為凸顯,僥幸違章攬客者將其視為發財的“絕佳時段”。而早晚又是視線較差,目視距離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的兩個時段。

交通標誌、標牌、標線嚴重缺乏

除少數大中城市外,一般的農村縣由於受到經費的製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方麵的經費來源,其各種標誌、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設施很不完善。即使有也很陳舊,牌麵斑駁,字跡模糊,或東倒西歪,難以辨認。駕駛人通過有學校的路段時,一般是憑經驗、憑目測、憑感覺決定車速,稍有疏忽大意,就會造成車毀人亡的交通事故。

學生上、下學的高峰時段路麵見警率相對較低

由於各地片麵強調優化經濟環境,對交警上路執勤監督比較嚴厲,限製性規定比較多。交警路檢路查過早或過晚,容易被人戴上“公路三亂”的帽子。因而早上七點鍾之前,晚上九點鍾之後,警察在路麵執勤巡邏頻率相對大幅減少,這樣就給違法上路的車輛提供了可乘之機。

學生通行路段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頻發路段

由於中、小學校分布比較散亂,科技監控設備及警力部署難以滿足學校要求,加之學校特殊的作息時間,為肇事司機提供了逃逸條件,而學生又是一個較大的弱勢群體,自我保護能力極差,遇事容易驚慌失措。發生事故後由於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嚇,根本不會有意識地去看清肇事車輛的車型和車號,故而亦無法給交警提供有力的偵破線索,造成許多逃逸案件成為無法偵破的死案。

社會對校園交通安全的關注現狀

在廣大的社會民眾視線中,對校園的聚焦僅停留於一年一度的考試揭榜。至於學生用怎樣的安全方式完成學業,如何平安健康地成長,很少有人探究個中原因。因此,學生在成長時期基本上處於“十年寒窗無人問”的狀態,隻有當其成長為英俊的小夥子或大姑娘,又突然考取了舉世聞名的學府之時,才會引來一片讚美與羨慕的目光,真正圓就“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求學初衷。

家長對學生的監護處於放任狀態

中、小學校的家長皆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壯年階段,也是他們人生工作的黃金時期。為了謀取生活,出外打工或過度勞作的情況比較普遍,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上學安全,有的甚至將小孩交給老人看護。對孩子的交通工具、衣帽穿著、上路行為沒有精力做出具體的安排,更談不上精心嗬護。說得難聽一點,對學生交通安全危險狀況視而不見的家長比比皆是,聽天由命成了學生身不由己的選擇。

政府各職能部門漠然對待校園的交通現狀

受經濟指標和招商任務的壓力,各職能部門的領導不得不集中精力抓“大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這些“小不點”的安全問題,即使考慮也隻是浮於表麵,華而不實。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這方麵的考慮更是乏善可陳,很少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的。

社會輿論及各大宣傳媒體對校園的關愛缺乏熱情道路交通社會化“五進”工作明顯流於形式,搞花架子,即使公安部製作的宣傳影碟,也隻是應付差事般的一放了之,少有持之以恒長期宣傳的;社會其它單位和部門也不願額外拿錢關愛和改善學生們的交通安全條件;校服、書包、學生安全帽的製造廠商也很少從人文關愛的角度去考慮學生安全通行的需求(如有意識地縫製反光布條、反光標誌、反光安全帽等),攫取最大利潤是各大廠商樂此不疲的最大追求。

廣大的駕、售人員對學生上路的行走狀態

缺乏必要的警惕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賺取較高的利潤,有的駕駛人盲目違法上路行駛,有的疲勞駕車超速行駛,有的過於自信僥幸超載通行,有的酒後駕車漠視生命等等諸多違法行為,都是給廣大中、小學生直接造成傷亡的為禍之源。直截了當地說就是為賺“黑心錢”,不計“生命貴”。

涉校交通事故發生後的基本現狀

學生發生交通事故後,盡管通過交警的多方努力,事故一般都會得到較為妥善的處理,但給學生留下的後遺症和所造成的傷殘影響將是巨大和深遠的,給其家人和親友留下的傷害也是難以估量和消除的。

學生不懂怎樣報案,延誤救治時機

由於學生年幼無知,發生事故後,在沒有行人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條件報案,也不懂得怎樣報案,對110、122、120這些常識性的報案電話也不太熟知,因而容易延誤最佳搶救時機;特別是少數駕駛人造成事故後害怕遭到報複,有的棄車一跑了之,有的故意拖延送救時間,道德水準低下的還會無視受害者的生命,惡意駕車逃逸。

治療經費不到位,康複速度慢

在涉校交通事故的車輛中,大部分都是黑車、報廢車、無保車或無證、酒後駕車等違法行為所為。此類嚴重的違法行為所造成車禍的,在理賠時都屬於保險公司拒賠範圍之列,其肇事後往往不能及時足額保證治療經費。有的寧願坐牢,也不願出錢治傷。由於經費無法及時跟上,繳費時斷時續,因而醫院隻願用最滯後的手段,最劣質的材料,最一般的服務方式來給學生療傷,進而導致受害學生傷情恢複緩慢。有的甚至落得終身殘疾,不得不拄著拐杖勉強上學;有的根本無法繼續學習,不得不就此結束一生的學習生涯,嚴重影響其日後的生活質量。

對家長精神打擊大,影響社會穩定

在突然失去孩子的打擊下,有的家長因此而變得六神無主,精神失常,喪失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有的因為小孩傷情拖累,造成家中生活水平嚴重下降,形成新的貧困家庭;有的殘疾孩子長大後苦於缺乏必要的謀生本領和健全肢體,求生的本能容易使其采取極端方式謀利,嚴重幹擾和破壞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

前述五種現狀分析表明,遏製學生交通事故刻不容緩,務必采取果斷措施予以根治。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不斷增多。交通事故給學生、家庭乃之社會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