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學校交通事故預防探討1(2 / 3)

是極其慘重的。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絕對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與發達國家

相比還相當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趨勢。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

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小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否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提高孩童、學生的安全文化素質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蒸蒸日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馬路上,車輛、人流快速增長,交通十分繁忙。從交通事故發生的統計來看,它已成為人類非自然死亡的“頭號殺手”。

幾年來,我國的公共交通設施有了明顯的改觀。就上海而言,建有立交橋、人行天橋、人行地下通道,還有地鐵、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徐浦大橋、鬆浦大橋以及過江隧道、內環線和外環線高架道路。城市交通問題有所緩解,外出旅行也便利了許多。由此,老師、學生對交通安全也開始鬆懈了。

從學校的地理位置看,學校多數設在道路邊上,有的學校設在窄小的小弄堂裏。這樣,放學時,接送的家長、車輛把窄小的小弄堂擠得滿滿的,道路擁擠不堪。有的學生上學、回家要橫穿幾條馬路,轉乘幾輛車。學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學校的突出問題。

從學校的教育目標看,交通安全在學校的教育目標中隻占一個很小的部分。再則,發生交通事故通常在校外,對學校影響不大,學校沒有直接事故責任。因此,學校對交通安全教育重視往往不夠,教師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不進行係統傳授,造成學生的交通安全知識不全麵,交通安全意識不強。

造成中小學生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除機動車駕駛員不遵守交通法規、車輛機件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外,學校領導忽視交通安全,學校內部安全製度不健全,學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麵沒有相應的教材,中小學生獲得的交通安全知識比較零碎,沒有係統化,也是導致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誠然,編印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課本,落實國家教委關於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為此,我校從1995年起積極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學生的日常行為得到了規範,學生交通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有了進一步增強,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成了學生的自覺行動。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的對策和措施

從學生一日作息時間看,除去睡眠時間以外,學生一天在課堂消耗的時間(包括作業),約占他們生活時間的二分之一。在這個長長的時間裏,他們的認知、情感、性格、意誌時時都在發展和變化著,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識一般都在學校裏獲得,因此,學校必須重視交通安全教育,發揮學校內在的教育因素,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這並非是某個領導或教師決定的,這是規律。課堂教學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環節蘊含著不少的交通法規、交通安全教育等資源,教書與育人猶如形與影、光和熱、密不可分。對交通法規、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課堂教學有其特殊的意義,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如:六年級第一學期牛津英語中有認識道路交通標誌的內容,教師除了讓學生懂得這些標誌的作用外,還讓學生看交通標誌,學生用英語做動作手勢,指揮交通。另外,通過學生分組扮演違反交通規則的生活小品,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在鞏固英語知識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教材延伸中滲透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材料,它蘊含著許多作為交通安全教育的內容,供我們挖掘利用。如:四年級第二學期自然常識《野外自然考察》,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野外考察的內容、考察的工具、考察的方法後,啟發學生設計考察的方案時,還要注意什麼?學生說要注意安全,在馬路上不能追逐打鬧、不闖紅綠燈,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顯然,課題中蘊含著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教育內容。由於教師教書不忘交通法規的滲透,將教材得以延伸,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交通法規、交通安全知識。

又如:二年級第二學期有一道應用題:南浦大橋上有小轎車48輛,大客車27輛。小轎車比大客車多多少輛?教師在學生解答了這道題後,教師引伸到:在大橋上,小轎車和大客車都可在自己的機動車輛道上行駛,如果沒有劃分大、小型機動車輛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小轎車可以超大型客車,大型客車要予以禮讓。這樣,學生在學會計算的同時,又學到了有關交通安全知識,延伸了教材內涵,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在主學科中強化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徑多種多樣,但我們認為1—5年級思品課和六年級思想政治課(以下簡稱兩課)是學生接受交通法規知識最主要的途徑。“兩課”內容決不是德育目標的簡單堆砌,而是一門具有豐富教學內容和隱性教育因素的獨立的主學科。因此“兩課”教師也要熟悉大綱,鑽研教材,也要把握知識點和能力點,使交通安全知識得到有效的強化。在教學中,要不斷轉變觀念,改變脫離實際單純灌輸的陳舊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式可采用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如:課前實地考察、調查和課內討論、交流、演小品、知識競賽等,調動積極性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意念。

構建交通安全教育高架主體交叉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聽你忘記了,你看你記住了,你做你學會了’,一句中國寓言,一條外國諺語,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實踐出真知。我們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就是管得太多,放得太少,說教太多,實踐太少。

因此,學校要重視社會實踐,勇於探索,不斷求實創新。要積極開展“以實踐為主的自主性教育”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來體驗、感悟。如果認識的主體不能進入狀態,那麼體驗將會大打折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推動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才是實現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根本動力。

21世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明確提出了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為重點”。其原因何在?就因為社會實踐具有全麵育人的功能,社會實踐是一座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體交叉橋。

在活動課中滲透結合班隊活動、課外活動進行有機穿插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輔導員在組織少先隊舉行《安全騎車》中隊主題活動時,輔導員讓隊員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分頭收集資料,彙報交流,整個過程都由隊員們自己完成。通過這個活動,隊員們既鞏固了已學到的交通安全知識,又能進一步規範自己的行為;並體現了隊員的主體作用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受到隊員們的熱烈歡迎。

又如:針對六年級有一部分學生對騎自行車發生興趣,班主任利用活動課給學生上了一節情趣盎然的活動課《交通安全教育一一安全騎自行車常識之一》。在活動課上學生親眼目睹了不滿12周歲的少年兒童在馬路上騎自行車發生的車禍,給少年兒童和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不遵守交通法規騎自行車的危害。在活動課上同學們認識了有關騎自行車安全的零部件,親自動手檢修自行車,模擬十字路口指揮交通,規範騎車行為等,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實踐操作中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爭章活動中滲透雛鷹爭章活動是少先隊達到“五自”要求的載體。為了確保學校交通安全切實有效,大隊部積極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並增設一枚交通安全章。隊員們自己設計獎章的圖案,自己製定爭章要求:會做“交通安全手勢操,識別十個以上道路交通標誌,自己開展活動,提高防範能力,自己考核評比發獎章。通過一係列活動,隊員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法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走上社會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合格公民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投身社會大課堂社會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校,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應不斷開發利用。雙休製的實行,給學生休閑的時間多了,我們可因勢利導,組織學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為社會服務,造福於社會。如:

每年5月5日交通安全宣傳日,開展叫“小手拉大手,共築美好氛圍,’活動。組織交通安全小衛隊、小衛士走上街頭,揮動小黃旗,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協助民警指揮交通,維護交通秩序。讓小衛士們像民警叔叔那樣,精神抖擻,嚴格執法,不準非機動車輛超過停車線,行人過馬路走人行道等。讓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大街小巷,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拉起粗壯的大手,共同築起維護交通的長堤。學校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向不文明告別”、“規範騎車、行人行為”等係列社會實踐活動。

減負以後,為學生走上社會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少先隊可不失時機地推出“雛鷹在飛翔”“新世紀我能行”活動。這樣,社區居委、少先隊領導的以“雛鷹假日小隊”為載體的交通安全宣傳隊定期活躍在十字路口,宣傳交通安全知識。隊員們將不分年級,不分學校,自願結合,自己組建小隊,自己推選小隊長,自己命名小隊名,自己聘請小隊輔導員,開展活動。他們可以聘請學校教師、居委會阿姨、家長為小隊輔導員,也可聘請交通民警叔叔為他們的輔導員,為他們講授交通安全知識等。隊員們在十字路口宣傳交通安全,規勸行人遵守“七不規範”和交通法規,還進行社會調查。

例如:有一個酷狗小隊,他們在路口測量一分鍾通過十字路口的車輛,非機動車輛有221輛,機動車132輛。1分鍾內竟有這麼多車輛通過,令隊員們瞠目結舌。通過實地調查考察,隊員們再次認識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麵對民警叔叔不辭辛苦地指揮交通產生了由衷的敬意。雛鷹假日小隊活動是隊員自主自動自我發展的有效載體,是學校教育的延伸,使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得到進一步深化。

遏製學生交通事故的基本對策

對校園交通環境存在的諸多詬病,要手起刀落將其切除似乎也言有過急。據統計顯示,在導致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中,90%的是人為因素所致,而車輛本身的因素和自然因素隻占據不到10%。尤其在涉校交通事故中,其所占比例又更顯偏重偏大。師夷長技以治己。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外國的交通管理經驗,在以為人本,行人第一的通行大原則下,學習新加坡文明從我作起的交通理念,在有學生上學的道路上,將車速均限製在每小時60公裏;學習美國監控無處不在的嚴格管理模式,全方位進行校園交通安全管控;學習德國人性化的清晰標牌標線設置,為駕駛人的安全行駛提供有力的警提示幫助;學習加拿大發達的公共交通體係,使校園學生出行免遭交通危險的威脅和事故的損害;學習瑞典禮讓行人的良好通行道德,毋為一己之利而去做侵害學生通行權利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