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學生網絡安全探討1(1 / 3)

第七章學生網絡安全探討1

加強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廣大未成年人“觸網”率迅速上升,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網民中,8~35歲青年占858%,其中,24歲以下的青年占56%,18歲以下的少年就占到24%。這個數字表明,未成年人網民群體已經成為網絡用戶中的重要群體。互聯網在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了許多負麵影響。

一是國內外敵對勢力在互聯網上刊載的大量反動性、煽動性、黃色、暴力和低級庸俗的內容,使部分是非不辨的未成年人上當受騙,產生對現實的認同危機,不能正常參與社會生活,甚至產生報複社會的心理。

二是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網站、網吧提供的平台,針對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弱的特點,利用上網聊天的機會尋找目標實施詐騙、搶劫、強奸等犯罪活動,給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脅。

三是由於未成年人自控力較差,沉迷於網上聊天、玩遊戲、甚至瀏覽不健康網頁等,導致“網絡成癮綜合症”,出現個性化極端化情緒,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盡管有關部門在青少年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方麵做了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的出台,對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和道德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仍不容樂觀。

為此,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一是要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在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的同時,要用先進的文化內容去占領網絡陣地,建立一批有質量、有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網絡新聞、網絡出版、網絡教育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青少年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網絡信息內容;通信管理部門、網絡新聞和網絡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各類新聞網站、出版網站以及其他信息服務網站的監督管理,自覺增強社會責任感,充分利用各種網絡信息平台做好中小學生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的的宣傳工作。

二是切實加強校園網絡文明宣傳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網絡知識,遵守網絡道德,學習網絡法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與網絡安全教育。在校園網絡建設過程中,建立網絡安全措施,提供多層次安全控製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體係。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網上傳播有害信息、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網絡非法出版行為等的打擊力度。

四是應繼續加強對網吧等上網經營場所的治理,不能使之成為未成年人網絡失範的滋生地。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門,應不定期開展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專項治理和管理,杜絕未成年人進入網吧。

五是動員全社會各方麵的力量幫助未成年人預防和戒除“網絡成癮綜合症”。積極組織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各類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豐富青少年課外生活;各極學校應建立青少年上網檔案,對經常上網的青少年進行追蹤式管理;積極引導網癮少年戒除網癮,不歧視網癮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上多關心網癮少年。

六是建議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與道德讀本》作為中小學生必備教材必放到各類學校。有關部門發放的《中小學生網絡安全與道德讀本》,是一套寓教於樂,著重於正麵引導的課堂教學輔助讀本,為培養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和養成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範本,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目前學校教學中缺少這類有針對性、有權威性、有說服力的教育讀物的不足,應將其作為學校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課程必要的補充和擴展,應將其做為中小學生必備教材發放到各類學校,做到學生人手一本,更好的發揮作用。

“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提案

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巨大的衝擊力改變著人類社會。互聯網在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隨之而來青少年網癮問題,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治理作用不明顯的現象,已經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針對這一突出現象,12月18日,我市開展了“共青團與政協委員麵對麵”活動,針對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進行了探討,青少年、家長、教師代表分別根據身邊發生的青少年網癮典型案例分析了原因,部分政協委員提出了網絡保護的針對性意見,尤其相關職能部門對網絡保護的具體措施和相關法律法規作用發揮不明顯提出了建議和工作目標,這次麵對麵活動的開展,為青少年網絡教育指出了改進方向。

根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07年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癮總數的97%,男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133%)約比女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61%)高出72個百分點。18-23歲的青少年網癮比例較高,達到114%,網癮青少年中失業或無固定職業者(165%)的網癮比例最高,另外,研究生(139%)和本科學生(109%)等高學曆網名當中的網癮比例也高出總團體水平。通過2009年團市委聯合天津社科院開展的我市 “課餘活動及上網情況”的調研分析,本市未成年人的課外陣地嚴重不足,青少年業餘文化生活不豐富,場所軟硬件建設不均衡,也是造成青少年網癮的主要原因。

在複雜的網絡世界中,社會各界應切實加大青少年網絡保護措施和法律法規的監管力度,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為青少年創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提出如下建議。

完善網絡法律體係,加強法律保障

針對青少年相關法律法規對青少年網絡保護的具體規定存在薄弱環節,導致作用發揮不明顯,建議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針對青少年網絡保護的相關規定,尤其在《天津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涉及到青少年的條款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抓緊相關部門聯合製定《天津市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管理辦法》。對社會的保護作用要明確提出各職能部門擔任的職責,監管的範圍和工作的管理製度和監督製度;未能按照網絡遊戲的審批製度和程序出台的有害青少年身心的網絡遊戲進行明確的懲治規定;規定網吧均安裝網吧安全管理軟件,有效攔截、屏蔽青少年在網吧中的有害信息,保護青少年免於網絡不良信息、網絡遊戲的傷害。

加強網絡陣地安全建設,保障綠色上網環境

針對社會各類網絡建立的多樣的特點,網絡教育青少年的作用發揮不突出,建議建立以學校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青少年的網絡教育體係,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主題作用將青少年網絡教育作為媒介素養課程的重要內容,向青少年傳授網絡自我保護和網絡道德方麵的知識;鼓勵和支持以青少年教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公益網站等社會平台宣傳網絡道德方麵的知識,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進行監督和舉報,最大程度上規範網吧的經營,打擊黑網吧,將其對青少年的負麵影響限製在最小範圍,還要大力提高網絡從業人員的素質,形成網絡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構建和規範網絡倫理,隻有全社會共同關注,形成合力,才能確保網絡時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引導職能

目前學校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不足,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在思想上得到發展,建議在學校開設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並切實落實,在思想上引導青少年,將青少年安全用網問題作為課程重點,教育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生活,合理使用網絡,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同時,學校設立專項部門,開展日常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工作,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並及時解決。針對學校、家庭雙方對青少年教育的問題,建議在各學校開設家長課堂,邀請專人對教師、家長就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問題進行授課,搭建起學校、家長之間的橋梁,正確引導青少年。

提高家長素質教育,有效履行家庭保護監管義務

網絡技術的出現豐富了現代家庭中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對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的網絡行為,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網絡,防止他們不當使用網絡或登陸色情網站,避免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誘惑,增強上網安全性。建議家長學校發揮提高家長素質陣地的作用,形成製度化工作模式,教授家長互聯網相關知識,聯合各青少年保護部門聯合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活動內容,旨在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和溝通的能力,真正履行家庭保護的義務。

加大活動陣地建設,拓寬青少年活動空間

我市青少年活動陣地存在利用率不高、軟硬件建設和分布比例不均衡、宣傳力度不夠的現象,陣地教育作用沒能充分的發揮,建議製定《未成年人活動陣地建設規劃》,把針對青少年活動基地的宣傳和推廣方式,活動陣地的建設形式和投入,建設規模和分布,活動開展的監督機製,和其他陣地的溝通機製進行明確的規定,將相關部門的職責明晰,為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提供保障,同時幫助青少年不再單純沉迷網絡,由虛擬的網絡世界轉到現實的人與人交往的生活中,由“人-機”對話變成“人-人”交往,正確麵對真實存在的人際關係,徹底消除人際交往萎縮和角色錯位的現象,摒棄對網絡的過分依賴心理,減輕青少年網民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刻不容緩

隨著互聯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由不當上網引發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給美國社會敲響了警鍾。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96%的美國青少年經常瀏覽互聯網,而且上網年齡越來越趨於幼齡化。美國社會如何應對青少年網絡安全問題?這些措施及其思路對中國有哪些啟示?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創始人傑卡琳·萊維特夫人。

萊維特夫人領導的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是一個致力於推動青少年網絡安全和健康事業的非營利性組織,其成員包括50多位美國州長及其夫人,以及檢察官、聯邦和地方執法部門、公共衛生和教育專家、知名商業領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