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常年擔任教師、已是5個孩子母親的萊維特夫人,在談起創立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的初衷時表示:“當我驚歎於孩子們學習網絡技術的速度如此之快時,我意識到這一方麵是一件好事,孩子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很多東西,但另一方麵,網絡也存在著一些風險。而網絡安全問題不僅是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而且是所有孩子都要麵對的。”
萊維特夫人在其丈夫猶他州州長任上時,就開始從事網絡安全教育方麵的工作。而當跟隨被任命為衛生部長的丈夫來到華盛頓時,她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青少年網絡健康教育上麵,並與一些誌同道合的同事創建了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她說,這個組織的目的是讓青少年不僅學會敲擊鍵盤,而且懂得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聯網。
萊維特夫人將青少年麵臨的網絡風險歸納為3個方麵,即3個“不當”。
一是不當內容。這主要指網絡上的一些涉及暴力、仇恨、色情、犯罪等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
二是不當接觸。由於網絡的虛擬特性,一些表麵上非常吸引人的網絡形象背後卻隱藏著黑客、欺詐等不可告人的陰謀。與這些網絡陌生人接觸,對青少年來說非常危險。
三是不當行為。無論是下載不良內容,還是上傳有害信息甚至扮演網絡黑客,都是害人害己的行為,而且有可能影響青少年未來的發展。
萊維特夫人強調說,網絡世界紛繁複雜,充滿誘惑。而絕大多數青少年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足夠的鑒別力和判斷力,亟須得到家長、老師和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網絡科技威力無限,但我們必須引導孩子們以一種健康的方式來使用它”。
關於如何讓孩子遠離互聯網危險,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向家長們提出了10條建議,包括把電腦顯示器擺放在家裏顯眼的位置;製定上網規則,限製上網時間;使用防火牆,隔離不良網站信息;經常檢查上網曆史和告誡孩子不要輕易相信陌生網友的話;與孩子們一同上網並教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針對有些家長擔心查看孩子的上網信息可能會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的問題,萊維特夫人表示,首先應該讓孩子們明白,互聯網是開放的,不是個人的私密空間,任何網上信息都是可以與他人分享的。而通過查看網絡曆史,有助於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興趣愛好,同時預防和杜絕網絡風險。
關於網癮問題,萊維特夫人表示,盡管美國醫學界和學術界對網癮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上網成癮行為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就專門推出了《機靈貓曆險記》係列叢書和動畫片,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講授關於如何健康上網的知識,防止和減少網癮行為。
自從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成立以來,萊維特夫人和她的同事們為促進青少年安全健康地使用網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萊維特夫人去年曾來到中國,向北京的兩所學校贈送5000本中英雙語版《機靈貓曆險記》係列叢書。日前,萊維特夫人和美國互聯網安全保護聯盟現任主席瑪沙莉·漢考克女士專程來到中國駐美使館陽光學校,舉辦“青少年網絡健康與現實生活”講座,受到學校師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萊維特夫人表示,“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刻不容緩。讓我們攜起手來,繼續幫助孩子們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聯網”。
青少年的網絡安全問題
互聯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手機的推廣和普及,更拓展了網絡應用的渠道。在此情況下,藏身於網絡的色情危害日益突出。寒假將近,為青少年營造安全上網環境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正大力進行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專項行動。網絡的色情危害現在已經成了國際問題,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網絡發達國家,共同麵對挑戰,出招打擊網絡色情。
日本未成年人登錄成人交友網站成社會問題
日本一家互聯網搜索引擎門戶網站“Goo”與三菱綜合研究所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小學生上網者平均已超過5成,其中六年級學生的上網率約為9成。調查還顯示,112%的小學生通過手機上網。
與此同時,日本未成年人因登錄成人交友等網站而受到傷害的案件也屢屢發生。為此,日本政府實施的《青少年網絡環境整備法》中,對網絡運營商、監護人應承擔的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
該法律要求,手機網絡運營商在向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時,必須在手機中安裝過濾有害網站的軟件;電腦廠商在向未成年人用戶出售產品時,必須為其安裝過濾軟件提供便利;監護人則有義務掌握孩子上網情況,並通過過濾軟件等手段對上網孩子進行管理等。
不過,由於未成年人對過濾軟件的抗拒情緒,讓政策推進麵臨很大阻力,商家的商業利益和法律的難操作性,也讓《青少年網絡環境整備法》的推行麵臨諸多困難。但《青少年網絡環境整備法》實施後,在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方麵起到明顯積極作用。日本警察廳公布的數據表明,2009年上半年,因上交友網站而受害的未成年人為265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6%。
在日本,為防止孩子瀏覽有害網頁而設置了過濾服務的家庭達256%,互聯網過濾服務正在逐步普及。
韓國實名上網,分級嚴格
韓國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上網者占全國總人口近70%。
韓國在網絡管理方麵特別值得借鑒的措施,是實行了網絡實名製。登錄韓國35家主要網站的用戶,輸入個人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並得到驗證後,方可發帖。
而對那些不宜青少年瀏覽的網站,更是實行了嚴格的年齡和身份核實措施。門戶網站和新聞類的網站,不能含有青少年不宜內容,成人類的網站限製較少,但必須實行身份和年齡確認。
韓國政府下屬的信息通訊倫理委員會內設立有24小時運行的“有害信息舉報中心”,韓國信息通訊部利用技術手段,阻止網民從國外網站下載並轉載淫穢視頻。根據規定,韓國網站如果不主動屏蔽有關淫穢、違法和涉嫌詆毀他人名譽的網絡文章和影像資料等,將要對這些不良信息引發的糾紛負相關法律責任。韓國政府曾逮捕了100多名在網上隨意散播色情信息的嫌疑犯,並對其中的一些人處以了重罰,還將8家散布淫亂信息的網站舉報給警察廳。
新加坡指導孩子安全上網
新加坡《廣播法》明確規定,新加坡三大電信服務供應商負有屏蔽特定網站的義務。政府有權要求供應商刪除網站中宣揚色情內容的言論。若供應商不能履行義務,將會被罰款或被暫時吊銷營業執照。此外,政府還鼓勵供應商開發推廣“家庭上網係統”,幫助用戶過濾掉不合適的內容。據悉,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迄今已屏蔽了100多個包含色情等不良內容的網站。
新加坡政府還成立“互聯網家長顧問組”,由政府出資,通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幫助家長指導孩子安全上網。傳媒發展局還設立了500萬美元的互聯網公共教育基金,用於研製開發有效的內容管理工具、開展公共教育活動和鼓勵安裝綠色上網軟件。
德國:設立“網上巡警”
德國最高刑事法庭規定,在互聯網上散播兒童色情內容同交換類似內容的印刷品沒有區別,都將麵臨最高達15年監禁的處罰。
在德國,對“傳播和擁有兒童色情信息”的打擊一直是遏製網絡犯罪的重點。為此,德國聯邦內政部和聯邦警察局24小時跟蹤分析網絡信息,並調集打擊色情犯罪的專家和技術力量成立了“網上巡警”機構。
如果有網民試圖打開含有兒童色情內容的網站,網頁將顯示警告說明,同時開始運行的還有一個信息舉報站。
為了保護手機用戶不受幹擾,德國手機入網實名登記。這些手續包括用戶身份證、住址、銀行賬戶等,並輸入到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庫備案。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所有電信運營商對未成年人客戶,都要給他們的用戶卡設置防色情軟件,以防範犯罪分子騷擾。
美國“性短信”成了中學生新詞彙
手機色情問題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隱憂,美國中學生更是創造了一個新詞彙——“性短信”,意思是將自拍的裸照通過網絡或手機發送給他人。“美國預防青少年懷孕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39%的美國青少年曾經用手機傳遞過帶有性暗示的短信,48%的青少年曾接到過這樣的短信。
為有效防止黃色網站對青少年形成的危害,美國先後出台了4部法律,其中最新出台的《兒童互聯網保護法》規定,所有公共網絡資源必須安裝色情過濾軟件,否則就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技術補助資金。
美國有超過10萬個色情網站,大多不需要注冊信息就可以自由瀏覽。美國目前的網民多達15億,占全國人口的55%,其中10%的網民憑借公共網絡資源暢遊互聯網。在美國,所有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都會安裝色情信息過濾軟件,電腦可以自動識別“色情”、“成人”、“暴力”等關鍵詞,防止未成年人接觸色情網站。
調查顯示,多達39%的父母從沒有教導子女正確的互聯網使用方式。為此,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為家長編發了《網上安全家長指南》,一些電腦公司也開發出供家長使用的遠程監視軟件。不少民間團體自發組織起來,呼籲政府立法禁止運營商通過手機色情網站的網絡支付功能。
半數青少年接觸過色情網站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搜狐社區聯合發布的“青少年網絡使用狀況”調查結果給出了答案。
有關專家表示,互聯網的隱蔽性和虛擬性增加了青少年被侵害的風險,用強製性的法律措施維護網絡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已成當務之急。
上網時長超平均水平兩倍多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裏,共有24萬餘名青少年網民參與了此項調查。
調查顯示,在互聯網上瀏覽新聞、查閱資料、開博客、聊天、交友等,已成為青少年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