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生中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範小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目前雖然網絡法製建設相對滯後,但網絡方麵也不是全無法規或規範。問題在於,對網絡的“虛擬身份”比較難於管理,也有不少人對網絡上的法律規定或規範熟視無睹,甚至公然違背。鑒於網絡世界的特點,我們一方麵在五、六年級每班選拔出一名網絡管理員,為他們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另一方麵則需要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絡法規或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絡人。為此,我校成立了教師和學生兩支網管隊伍曾專門給學生印發了一些網絡法規或規定,供大家學習、遵循。下學期,我們還計劃開展網上文明修身工程,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和水平。
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兒童網站。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少年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網、中青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正如一位家長指出的:“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少年兒童網站,孩子們就沒有閑暇時間瀏覽成人網站!他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還看不過來呢”!
加強技術研究與管理,以技術控製有害信息的傳播。技術控製在學校是最客觀的手段。最近武進區電教中心推薦的網絡過渡王——同方思科網絡過渡王,是一個很好的過濾軟件,能有效的阻擋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還可以過濾網絡遊戲、聊天室等,還校園一個潔淨的網絡空間。
主動占領網上陣地,變堵為導,利用網絡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這是網絡時代德育工作者麵臨的嶄新課題。我衷心希望教師和德育工作者行動起來,學習網絡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絡時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青少年網絡安全管理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互聯網及其形成的網絡文化逐漸走進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對廣大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和身心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網絡文化是指以網絡技術為手段,以數字形式為載體,以網絡資源為依托,在從事網絡活動時所創造的一種全新形式的文化。網絡文化既包括資源係統、信息技術等物質層麵的內容,又包括網絡活動的道德準則、社會規範、法律製度等製度層麵的內容,還包括網絡活動價值取向、審美情趣、道德觀念、社會心理等精神層麵的內容。從當前看,網絡文化的發展為青少年的社會化提供了新的環境和途徑,但是由於青少年正處於社會化過程的初始階段,社會閱曆與經驗相對缺乏,選擇與判斷能力有限,極易受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網絡文化安全管理非常必要也非常緊迫。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
目前,上網已經成為青少年的一項主要業餘活動。正如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克拉克所說:“互聯網最大的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麵,而在於對人的影響”。一方麵,互聯網以及網絡文化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嶄新的環境和途徑,有其積極意義;另一方麵,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成長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
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多元化問題。網絡文化的開放性為青少年提供了更全麵、更具體的社會化知識與內容,打破了不同國家和地域之間社會製度、意識形態的約束,使青少年不僅能夠了解和把握自己民族的文化與社會規範,也可以接觸到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這些豐富的信息直接為青少年的社會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也給青少年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了挑戰。在這種環境中,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形成西方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認同部分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導致青少年在價值觀念上出現多元化傾向,這對青少年形成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都十分不利。
青少年道德失範問題。網絡文化的虛擬性、網絡空間的無規則性,使網絡活動參與者規則、規範意識逐漸淡化,自身的責任感和道德意識逐漸減弱,法律意識、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被恣意扭曲和破壞,不利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性。意誌薄弱的青少年極易受到網絡垃圾文化的誘惑,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為。
青少年網癮問題。網絡文化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多彩、新鮮刺激的海量信息,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一些自我控製能力較差、認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沉溺於網絡不能自拔,甚至對網絡產生過分依賴心理,患上互聯網成癮綜合症,導致情緒低落、生物鍾紊亂、思維遲鈍,也容易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與淡化,交往能力下降,進而產生緊張、孤僻和冷漠等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道德感低下的網絡參與者在網絡上散布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庸俗的信息,網絡遊戲以及網頁消息中充斥著血腥和暴力的內容,如果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不良信息,就會逐漸形成麻木的認同感。那些模仿意識強烈、自控能力和約束能力不強的青少年,則很容易受不良網絡文化的誘惑,將網絡中的虛擬社會生搬硬套到現實社會中去,進而導致違法犯罪。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產生消極影響的原因分析
不良的網絡文化環境是對青少年產生消極影響的客觀原因。其一,網絡文化管理觀念落後。網絡文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存在形式,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是目前我們的管理理念、做法和思路依靠的仍然是過去的經驗。其二,網絡文化安全法律法規建設滯後。為了維護網絡文化安全,我國雖然先後出台了幾十部涉及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和條例,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許多立法已跟不上技術進步的步伐,很多領域仍處於一種無法可依的狀態。其三,互聯網技術和監管技術手段不能滿足網絡應用的發展。其四,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商業網站缺少社會責任感,為吸引網民眼球紛紛在娛樂節目和社會新聞上大做文章,八卦新聞、虛假報道等充斥其間。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首先,青少年對網絡媒介信息缺乏基本的辨別和判斷能力。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心理的發育時期,知識體係、價值觀念等尚未成型,還不完全具備識別、判斷、解讀網絡媒介信息中不良內容的能力。其次,青少年的媒介信息意識和倫理道德觀念不強。網絡文化在重現現實的同時,也重構現實。作為媒介社會中的現代人,應認識到各種媒介信息和傳媒技術的意義及其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與影響,要有信息責任感,遵循一定的信息倫理與道德,規範自身的信息行為活動。青少年由於自身的免疫力較差,為圖一時之快而隨心所欲地發表言論,不能理性地對待手中的傳播權。
不合理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青少年沉迷於網絡。我國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雖然一直處於改革求進之中,但在很多地方,應試和升學的壓力以及教育教學方式的落後使青少年在學校享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直接導致了青少年對學習的厭倦。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又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加劇了青少年的厭學情緒。互聯網成為青少年尋找快樂和成就感、逃避壓力和責任、宣泄內心煩悶和痛苦的最佳選擇之一。
青少年網絡文化安全管理對策建議
構建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一是建立完善的網絡文化安全法律體係。及時跟蹤網絡文化發展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製定完整健全、可操作性強的網絡安全法律規範,特別是加強針對青少年的網絡安全立法,建立起與我國網絡發展相適應的網絡文化安全法律體係。二是加強行業自律,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以自律的方式對缺乏職業道德的傳播行為加以警戒和處罰,以專業的參考對違法傳播提供處罰依據。同時充分發揮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三是創建高質量的中文網站,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品的數字化、網絡化,積極創造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作品;通過高質量的中文網站,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各類健康、向上的信息;積極開辟網絡法規教育網站和健康的文化教育網站,引導青少年正確選擇和運用網絡文化知識。
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家長要對青少年上網的興趣和動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並相信青少年有能力在互聯網中或通過互聯網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家長還要不斷幫助青少年解決在上網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難,教給他們正確合理的互聯網使用方式,正視並克服互聯網的消極影響,從而使青少年形成積極良好的網絡使用態度和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
重視青少年的網絡素養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網絡使用技能。網絡素養是指網絡用戶正確使用和有效利用網絡的能力。對青少年來說,對互聯網的了解是他們更好適應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要把互聯網的知識納入到學校教育內容當中,係統地、有計劃地向青少年傳授互聯網的相關知識。要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互聯網觀念,包括了解互聯網在未來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正確認識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及原因,認識合理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性。使青少年在積極利用網絡媒介的過程中成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隸。在中小學設立網絡道德教育課程,使青少年認識到瀏覽色情暴力網頁、沉迷遊戲的危害,培養學生對信息的鑒別分析能力,使他們從小懂得在網絡上也要遵紀守法和道德自律,從而保持健康的網絡心理。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辦法
曾經有偉人說過: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早上七八點鍾的太陽。梁啟超也曾專門做《少年中國說》一文來論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一句話:在任何時代,廣大的未成年人都將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未來的希望。因此如何保護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發展未成年人一直是為社會、學校、廣大家長所關心的話題,這也必然使得保護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人、發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空間成了我們應有之義務。
然而正是這應有之義務卻常常成為我們反對一些事物或現象,自我推卸責任,甚至發泄的遮羞布和擋箭牌。作為市場經濟積極參與者、網絡新經濟有利載體、第四媒體傳播平台、體驗性文化橋頭堡的網吧正是這些事物或現象中的一個典型。
層幾何時,網絡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隨後,電子油箱、網絡廣告、網絡遊戲、網絡聊天、電子政務、網絡論壇等隨之而來,仿佛一夜之間將我們的生活E網打盡,隨即有人稱我們進入了網絡社會,據說網絡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的又一人類必經社會,在這一社會中反映一個國家或民族文明高低程度的不再僅僅是國民生產總值,而是和全民幸福總值、全民酷總值息息相關。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我國經濟的整體貧困和地區的差異化和不平衡。廣大的農村家庭還不可能負擔得起個人PC的成本,於是幾乎零成本、零門檻進入的網吧必然成為廣大草根一族接觸網絡、感觸網絡的最佳場所,並擔負其了網絡啟蒙的重任。隨著時間的流逝,十年一晃而過,幾代網民已經從小網蟲變成了網絡精英,並創造了近百億市值、十幾家網絡公司登陸納市的輝煌戰績。然而就在我們的網民數量快要過億,且已雄居世界第二並開始向世界第一衝刺的時候,網吧的大門卻向廣大的未成年人無情的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