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背後議論別人
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會讓同學遠離你。背後議論別人的不良行為,有的人喜歡不斷的挑別人的毛病,說人家的長短,真實目的卻是在貶低別人的同時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或借此抬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每個同學在學習生活中都要學會觀察別人,一麵之辭可能蒙騙一時,但不可能長久,一旦事情真相大白,你不但不能抬高自己,還會自取難堪,讓別人懷疑你的動機。
六、樂於助人
對嫉妒你成績好的同學,最好的辦法是幫助他。差距是嫉妒產生的根本原因,正是你和同學在成績上有了距離,你們之間才會悄悄的疏遠,它既然能形成就一定可以消除,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同學把成績提高上來,沒有了嫉妒產生的土壤,嫉妒自然會消失。你們之間的緊張也會煙消雲散。
七、不要懷疑他人
多疑會使你自我孤立。有多疑心理的人常常會自我孤立,他們情緒緊張,整日提心吊膽,害怕走進別人,也不願意別人走進自己,有時一件小事,一個偶然的手勢,一句無意的話,都可能引發猜疑與不安,去掉多疑心的最好辦法是增強自信。
八、學會傾聽
主動傾聽同學訴說苦惱,會得到同學的信任。有的同學因成績不佳而苦惱,有的同學因老師的責備而沮喪,或誤解而鬱鬱寡歡……解決他人煩惱的心理醫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交談者能夠把話說出來,讓談話者說出他想說的。一旦把內心的煩惱都傾吐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九、主動消除矛盾
找出“共同的敵人”就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在你與同學產生矛盾或有了隔閡時,在意識上找出或製造出一個“共同的敵人”就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有利與你們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從而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十、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用老眼光看人,妨礙你交上新朋友。在你與同學的交往中,對於已經有了一些變化的同學不能仍用老眼光看他,對方明明做了有利於自己的事,自己仍然態度淡漠,這就形成了對他人的偏見與成見,使你失去了許多能夠成為你好朋友的同學,太可惜了。
十一、學會掌握分寸
同學關係緊張時,不妨有意疏遠一段時間。你與同學的交往中,如果關係出現緊張,對方正在氣頭上,你無法說服他。同樣,當時你也不可能冷靜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爭執下去,你們的關係會進一步惡化。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意疏遠一段時間,讓時間來解決問題。
十二、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反而會影響交往。關注自己給別人的印象是對的,但是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就會讓同學的一舉一動牽動你的情緒,同學稍有不快,你就可能進行自我反思。即使同學非常高興,你也會考慮這是為什麼?這樣生活在一起,你的情緒會在大多數時間裏低落,臉上總沒有笑容,緊皺著眉頭,同學也會受到你這種情緒的擠壓,不敢放心大膽的與你來往。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憑自己的意願去做每一件事,在同學麵前展開一個真實的自我。
十三、不玩不健康的遊戲
有輸贏的娛樂活動會影響同學間的關係。同學一起休息時,盡量避開有輸贏的娛樂活動。或者在進行這類的娛樂活動時不要把輸贏看得太重,保持一種平常心,看到同學因形勢不利心情急躁,可做些讓步,或主動終止活動,因為活動本身不在分出輸贏,而在於輕鬆、愉快。旁觀的同學也不會因此小看你,還會佩服你的大度。即使平時聊天開玩笑,也要盡量坐在同學的身旁,時刻注意雙方視線與坐向的方式,不要小看坐向的作用。
互相溝通的技巧
步入一個新的環境,由於每個同學來自不同的家庭,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麵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容易發生衝突,這時應該如何應對?
一、要學會包容
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要承認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體係的差異,如果你和別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連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別人的生活方式有礙於你的生活(如夜裏看電視影響你的休息,未經允許隨便動你的東西等),你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見,並適當地進行自我調整(如調整作息時間、調整公寓等)。
二、要有同理心
做到對人寬,對己嚴,切忌以我為中心。要學會尊重他人,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動:即主動與同學打招呼、講話,主動幫助別人,主動去做一些公益性的工作。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過於計較別人能不能、會不會報答你。
三、要講究處事技巧
在一個新的環境,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比如,同公寓的人愛徹夜臥談,影響了大家的休息。直接提意見製止他們難以奏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出製定“寢室公約”,或者相應地調節自己的計劃,或推遲上床的時間,或聽聽英語磁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給別人提意見一定不能當著眾人的麵,以免使對方難堪、丟麵子。
參與公共事務的技巧
毛澤東同誌在《沁園春·長沙》詞中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寫出了少年兒童關心國家大事,樂於參加公共事務的精神麵貌。我們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積極參加公共事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關心公共事務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宏偉事業要靠他們來接班。因此,在他們做為社會的“小主人”的時候就要鼓勵他們關心公共事務,大膽“幹預公共事務”。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是不對的,應當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革命導師馬克思是很支持女兒們“幹預”世界局勢發展的,他經常與孩子們討論美國的南北戰爭、黑奴解放和東方的民族解放運動。當他的女兒表示要給美國的黑奴解放運動領袖寫信時,馬克思非常讚同。
現在不少兒童少年關心時事政治、經濟形勢、社會風氣等大事,有的還向有關領導或報紙寫信談自己意見,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二、以主人公的姿態參與社會活動
許多兒童少年有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但是最初階段往往不夠主動。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我們應樹立信心,相信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好。當某項社會活動的目的、任務、要求明確之後,就要付諸實施。如美化街道環境,一旦決定就著手行動,不可有其它顧慮,不要怕失敗,不要瞻前顧後,要一鼓作氣完成目標。
三、學會與人共事
社會活動不是一個人所能包下來的,它需要眾人的力量,有些活動還需要幾個方麵的人員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如建立紅領巾交通崗就需要學校、交通警察大隊和交通局等方麵的協商,值班時也有主崗和輔崗之別。我們參加公共事務時應當遵守有關規章,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而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
四、處理好社會活動和學習功課的關係
一般地說,社會公共事務場麵熱烈、形式新奇,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多數學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時會感到幸福愉快,甚至著迷,有時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這就要求我們懂得“學生以學為主”的道理,要知道現在隻有通過學習打牢知識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從事真正的社會活動,為他人為社會多做好事。
我們應適當地選擇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方式,在參加前要對活動的性質、內容、方式和時間、地點有所了解,在不妨礙學習和休息的情況下再積極地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