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大儒常無父(1 / 2)

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儒家最出色的聖賢大儒中,幼年喪父者似乎比例高。就從我這不怎麼樣的記憶中都能找到好幾個例子,孔子三歲喪父,孟子兩歲喪父,歐陽修四歲喪父,而範仲淹也是三歲喪父。這四個人中,孔子是儒家聖人,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亞聖,歐陽修、範仲淹也都是千古少有的儒家賢人,頗有代表性。他們都是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除範仲淹母親改嫁外,其他人都是由寡母艱難帶大。而嶽飛、張載等儒家典範人物雖然不是幼年喪父,但也都是在十三歲左右的少年期喪父。

也許隻是巧合。

但是也許未必是巧合。

在分析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時,學者們提出很多因素對民族的文化形成有影響。生活所在地的氣候、地理等,也無不影響著此地人的性格和文化。江南地區氣候溫和,江南人也往往性情柔和,江南文化則偏於旖旎奢靡;而中國北方苦寒,則北人往往性情粗悍,北方文化偏於豪放不羈。為文化奠基的巨人的個人因素對這個文化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而且此影響比氣候地理的影響更為直接,他們的思想是這個文化的中心。因此考慮中國文化的特點,不能不去理解老莊、孔孟等人的個人特點。

心理學研究,特別是精神分析一脈的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幼年的家庭環境,對性格的影響十分巨大。也就是說,那些文化巨人們幼年的家庭環境,必定對他們的性格形成有影響,他們的性格必定對他們的思想有影響,而這些影響必定會對他們所塑造的文化有影響……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細想未必沒有道理的一個事情是:孔子幼年的家庭環境,很可能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影響。想到兩千多年前魯國人叔梁紇先生和顏征女士的生活經曆,以及他們的兒子孔丘的幼年生活,竟然會對年代遙遠的我們有影響,感覺上頗為詭異。但是按照科學中所謂的“蝴蝶效應”,亞馬孫叢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通過複雜係統中的相互影響,可能在我們這裏引起一次風暴,那麼同在中國的孔丘的幼年生活影響到我們,也並不算多麼奇怪的事情了。

那麼,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三歲喪父可能會對幼小的孔丘帶來什麼影響呢?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有這個事件的間接影響嗎?作者認為,這個影響不僅有而且很明顯,且聽在下細細道來。

父親早喪,對孔子的最大的影響是:他希望能有一個父親。

兒童都本能地需要父母,而這個兒童缺少一個父親,由此很自然會帶來這樣的一個渴望。

渴望有父親而又沒有,則兒童常見的一個心理反應是:幻想一個父親。

孔子就是這樣。

幻想的父親和實際的父親最大的一個區別是:幻想的父親可以達到完美無缺,而現實的父親總會有優點也有缺點。

孔子幻想中的父親,相信一定是很完美的。

現實中,孔子的父親也的確是一個很出色的人物,是一個英雄,據說他的力氣能舉起一匹馬。在某次戰鬥中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敵方打開城門,引誘叔梁紇所在的隊伍衝入甕城,然後把沉重的城門從上麵往下放,試圖把這支隊伍截斷,殺死先衝入甕城的十幾個勇士。在這危急時刻,叔梁紇奮力托起沉重的城門,使自己的戰友得以安全撤退。這次戰鬥使叔梁紇的威名大振,成了魯國最有名的勇士。

可以想象,幼年的孔丘詢問母親,父親是什麼樣的人,當時年紀還不過二十出頭的顏征,說起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會是什麼口氣,而孔丘對父親的想象又會多麼的美好。

也有可能,母親並不和孔丘談論父親。畢竟父母是非婚“野合”生了這個私生子。但是,我覺得前秦不是南宋,“野合”固然會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是也並非奇恥大辱,所以這個可能性不很大。而且即使不談論,母親的態度中,總不會讓兒子覺得自己委身的對象是一個無能之輩。

現實中的父親不論多麼好,也會有不好的地方,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弱點總會暴露,會和妻子有矛盾,會和兒子有衝突。而孔子的父親沒有這樣的弱點,因為他早早去世了,沒有機會暴露自己的缺點,也使兒子沒有機會了解一個現實的父親,沒有機會學習和一個有缺點的父親交往。在兒子心目中,這個父親幾乎可以是神。

孔子還有另外一個幻想中類似父親的形象,那就是周公,這個精神父親更早已作古,也就更適合幻想中做類似神的角色。——據記載,孔子常常夢見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