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祖先崇拜的心理作用(2 / 2)

複古和保守傾向有利有弊,其弊端是對中國人的創新精神有所損,其利則是有助於過去的文化成果的保存。

祖先崇拜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祖先在過去活著的時候,隻是一個人而不是神。死後,也不是每個祖先都是完美的,作為人他總有一些缺點。這樣,他也許擔當不起作為後代心目中的神這樣一個完美的形象。

孔子自己比較特別,因為他沒有和自己的父親真實生活在一起過,所以他幻想父親是完美的。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他也可以幻想他們是完美的君子。但是,其他人如果發現了父親的不完美,也就不會完全相信自己的祖先完美。把不完美的人作為偶像崇拜,這會帶來一些困難。

儒家解決這個困難的方式,就是教育大家,即使父親或祖先不完美,我們要盡量看他們的優點而不要看他們的缺點。儒家的典範人物舜的父親很壞,甚至到了要謀殺舜的程度,而舜依舊不恨他也不抱怨他,就是這樣一種策略。這樣的方法,在心理學上看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因為我們把一個人看得比他實際情況更好,對那個人是有積極暗示作用的。一定程度上,如果那個人發現別人把自己看成很好的人,總歸會稍稍讓自己也做得更好一點點,以不辜負別人的期望和讚揚。

但是,這裏也有一個危險,那就是它培養了中國人把一個人神化的習慣。如果全社會都用這樣的習慣去對待某一個人,那麼大家就可以把這樣一個人變成一個活著的神,可以把他看作是完美無缺,可以用對待神一樣的態度對待他。而一旦這個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大家的製約,萬一(實際上是常常)這個人就是最高世俗權力的掌握者,那麼他的世俗權力和個人崇拜帶來的類似神權放在一起,權力就會大到不可思議。

這裏好像有一個悖論:祖先崇拜是個別性的,全國人民不會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從邏輯上看大家似乎不會共同崇拜一個人。但是,如果我們加上儒家的另外一個心理設計,就符合邏輯了。儒家的另一個心理設計是,通過移情心理,讓大家把領袖想象為父親,把對父親的孝敬之心轉到領袖身上。中國人把官員叫做“父母官”,就是這樣一個設計。有了一個補充性的心理設計,好處是,剛才說的“一盤散沙”狀態得到了克服,在“共同父母”領導下,全國人民都仿佛成為了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了。但是,和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不同,這樣組織起來的中國人依舊缺少公民意識,缺少相互間真正的合作精神。人與人之間並沒有真正的親情關係,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父親”管理下的,平行地服從於“共同父親”的分離的個人。

當然,若大家崇拜的對象,不是一個活著的“共同父親”,而是一個早已死去的“共同祖先”,那會多一些益處而少一些害處,至少這個共同祖先不會犯錯誤並使得大家共同嚐到此錯誤帶來的苦果。這也就是中國人祭祀黃帝的意義,黃帝是一個大家的共同祖先,而且祭祀黃帝並不用擔心,黃帝不會錯誤地要求我們做什麼事情。祭祀黃帝,在增加中國人的內聚力上,似乎是有一些好處的。——隻不過黃帝的性格我們並無了解,形象設計也很單薄,大家對他沒有什麼印象,而且他究竟是否是我的祖先,說實話也無從考察,所以這個活動的作用並沒有我們期望的那麼大。

在未來中國的文化複興中,祖先崇拜是我們不可避免要麵對的文化現狀,也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文化資源。

從我個人來說,我不喜歡孔子的這個設計。我感覺其弊端要比益處更多。況且現代社會中,家族已經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基本結構了。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安土重遷,家族聚居,利用祖先崇拜凝聚家族還有用處;而現代社會大家族聚居已經不再,我們更需要的是建立一個公民社會。在我看來,我們需要一個非宗教性的、全民能夠共同接受的信仰,並用此信仰整合社會。這個信仰,就是“天”、“天意”、“天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