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出山泉水濁(1 / 3)

我研究的心理學,叫做意象對話,最重視研究意象,因為意象可以最深入地體現心理。以意象而言,孔孟等正統儒家的心態猶如高山,端正磊落、正大光明,巍巍然使人高山仰止;墨家的心態猶如火焰,慷慨激昂、豪氣幹雲,烈烈如火讓人熱血沸騰;而道家則如風似水,流動不居、灑脫自然,飄飄然令人心曠神怡。——當然,並非所有道家人物都是一個感覺,老子和莊子就相當不同,莊子更像風,像野馬塵埃,可以神遊八荒;而老子則更像水,謙和平靜,似柔弱而實勝剛強。

水,這也是老子最喜歡用的意象,他說:“上善若水,水普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在心理學意象分析中,最基本的特質是“滋養”,象征著愛、關心、幫助。水又象征著生命的源泉,因此也可以代表男女之性。這也正是道家所說的“善利萬物”。

用水作象征物的道家,雖然以大智慧而見長,不像儒家墨家那樣直接強調仁或愛,但實際上,也是包含著對人類的大愛心的。在道家人物看似平靜的心中,血也是熱的,隻不過他們自覺地避免被熱血衝昏頭腦,而會頭腦更冷靜地愛人。因此,老子用的是另一個詞來表示道家的愛心,這就是“慈”。老子說他有三寶,一是慈,二是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慈,是一種有智慧的愛,是沒有情結影響下的最純潔的愛。

水,是不爭的,這象征著靈活和智慧。水遇到阻礙,不會像一頭牛一樣直線衝擊,而會就勢轉彎,繞過前麵擋路的東西。雖然看起來水的方向總是在轉變,但是一條河最後總是會流向大海。這裏麵,也可以看到一種意誌:水要東流入海。這就是水的堅定的意誌,但不一定是使用蠻力氣直接衝向大海的方向。

水,是謙下的,不會在無謂的爭強好勝上耗費精力。這也代表老子推崇的積極性格,這和法家的好大喜功恰好成為對比。心理分析表明,骨子裏越是自卑的人,才越要努力在外表上表現得強大,因為,他們需要外表的強大來安慰自己。而內心真正有力量的人,卻反而敢於謙虛,敢於不爭強好勝。

水這個意象,就是這樣把道家所推崇的人格境界,很簡明清楚地展示了出來。我們想到老子,就仿佛想到一條大河,平靜中蘊含著力量,滋養著河邊的草木,沿著自己的道路流向大海。

不過,幾百年後的唐代,有位詩人杜甫又提到了水,他說了一句同樣簡明但實際沉重的話:“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因為,水到了後代’,開始有了清濁的問題。

在意象分析中,水比較清澈為好,那象征著心理健康、心地純潔而沒有汙染;如果意象中的水肮髒混濁,則象征著內心出現了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比如,清水象征性愛的時候,象征的是美好的性愛。蝴蝶泉邊的金花妹妹和阿黑哥的愛情以及性愛,都會和清清的蝴蝶泉一樣美。而混濁的水,在象征性愛的時候,則象征著變態的性愛,比如窺淫癖、裸露癖等。同樣,在象征心態的時候,先秦道家的心態,就如同純淨的清水河,而到了後代,則“泉水濁”了,象征的也是一種有所歪曲而不正確的道家思想了。

中國後代的政治,越來越不清明,逐漸被專製政治、法家思想、董仲舒所扭曲了的儒家思想等汙染;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汙濁,也會產生一種趨勢,汙染本來純淨的河流。而中國的士人,就麵臨著一個空前的難題,在這樣的時代如何自處?如何麵對這越來越汙濁不堪的世界?

雖然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一個關鍵的轉折,但是汙濁化的趨勢出現得更早,孔子感歎“禮崩樂壞”時,已經有了這個趨勢。智者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因此,就有了不同的選擇。

屈原的選擇,美而不可取,他發現“世人皆濁我獨清”,為了不和世人同流合汙,毅然投水而死。——還好當時自然環境沒有汙染,河水還是很清澈的,如果是現在到處汙染得發臭的河水,屈原隻好投浴缸而死了。從象征意義看,他之聽以選擇投水而死,是象征著投奔那清水一樣幹淨的世界。他保護了自己心靈的純潔,但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方法顯然不能讓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