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庖丁解牛、太極拳和舞蹈(1 / 2)

我徹底不會宰牛,學過太極拳但是沒有學會,交際舞跳過但是水平也不怎麼樣,在這裏寫這個題目似乎是紙上談兵,不過,我在做心理谘詢上比較擅長,天下大道無所不在、無處不同,所以不妨假此幾事說說道家所論的道。

庖丁,也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食神”,把一個牛解開,刀工玩得出神入化,把梁惠三看呆了,問他怎麼會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庖丁先生說:“我這玩的是‘解牛道’(類似後代所謂的茶道、劍道、花道、跆拳道和柔道),不僅僅是技術,一開始解牛之時,我看著牛還是牛,三年後我眼中都已經不是整個的牛了。現在我都不用眼睛看,全憑感覺就能下刀。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一點都不毀刀。差的廚師是硬砍骨頭,刀一個月就需要換一把;高明的廚師是割肉,刀一年需要換一把;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不過,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會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顧四周,不免感到誌得意滿,渾身暢快。”

庖丁說的不是技術,是道。庖丁解牛就是“無為”方式做事的標本。“無為”是道家的一個基本概念,不是說不去做事情,而是說不要用強力的方式做事情。如果庖丁刀子也不動,就站在那裏等牛自己碎成塊,那就是什麼都不幹的那種假“無為”。實際上,任何一種技藝要達到爐火純青,做事都需要輕鬆、自然、流暢如同這個庖丁解牛,那都包含著一種無為。

武術中的太極拳最能體現“無為”的精神,在格鬥這種最容易引發人的強力的場合,太極拳也還要避免硬鬥,要舍己從人,跟隨對手的動作,並尋找機會,找到對方的破綻,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我當初了解太極拳為什麼要用圓的動作,大受啟發。一般武術動作都是直線,因為直線距離最短,一拳一腳直線打出,能最快地擊中對方。但太極拳大師認為,直線出拳時,除了出拳一刹那和拳擊中的一刹那,中間階段出拳者自己對自己的拳是無意識的,因此,對方如果在這一瞬間有什麼反擊動作,出拳者就會難於即刻反應。而太極拳圓形動作時,每時每刻都不是直線運動,所以都需要有意識,這樣,出拳者反而比對方的反應更快。這讓我大悟,原來關鍵是“意識”,而不是動作。這和庖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是一樣的,而找到對手的漏洞,借力打力的一瞬間,也就和庖丁“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的時候是一樣的。“無為”,是一種跟隨,在庖丁是跟隨牛的結構和解牛過程的自然趨勢,在太極拳格鬥中,是跟隨對手的行動和這場格鬥的自然發展。一切活動本身有其自然的過程,不去幹預這個過程,不用自己的強力去打擾這個過程,而是跟隨這個過程,就是無為。所以,無為就是無我,沒有“我”的打擾和幹預,則我們就能夠去做到完美的跟隨。

我跳交際舞水平一般,但是個別時刻也體驗到了舞蹈之道。說來簡單:初學舞蹈者注意力在動作,也在自己,而技藝純熟的舞蹈者,或者像我這樣不純熟但是偶爾忘我的舞蹈者,則會忘記自己、忘記動作,而把注意力放在音樂上、放在舞伴上、放在當時的氣氛和周圍的“場”上。於是在這個時刻,不是你跳舞,而是舞蹈通過你而發生,這就是我的無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