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信仰是龍的眼睛(2 / 2)

這些通俗信仰,都能使信徒敢於起義造反,也說明了大家是有一份信仰的,而不是完全出於利害計算。當然,我們會發現這些通俗信仰也許不夠好,而且很可能有些是邪教,創立者和組織者實際在欺騙,他們用這個方式掠奪信徒在金錢或其他方麵的資源。比如,韓山童或者誰,希望大家能跟著他起事,但是,精於計算的中國人會想,為什麼我要跟著你幹?如果你有金錢資源、地位資源或者其他什麼現實資源,我跟著你一起幹,還也許是個合適的交易;但是你什麼都沒有,我何必要追隨你呢?通俗信仰甚至邪教這個時候就能起到作用了,如果韓山童不是一個人,而是“彌勒下世”,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個道理,也許正可以說明,為什麼從陳勝吳廣開始,幾乎每個農民起義的首領都會弄些神怪事件或者通俗信仰。簡單一句話,因為他們手裏空空,又需要大家為他們而奉獻力量,在現實計算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隻好利用超現實。

剛才我說,儒家比較現實,儒家影響下的中國人也比較現實,不大有信仰,所以比較重視利害,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後果。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如果我們認真說起來,儒家也有信仰。孔子對“天”和“天命”有很堅定的信仰。當他遇到現實的危險時,則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於何?”儒家敬祖先,敬祖先並非為了實際功用,而是一種倫理:祖先是我們的根,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這裏,祖先的魂靈就相當於其他宗教中所敬的鬼神。我們的祖先保佑我們,也約束我們,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們每家自己的“保護神”。我們會行善而不作惡,也是因為祖先在看著我們,因此說,祖先魂靈也起到了其他宗教中神所起的教化作用。而儒家仁義之道德規範,本身也是一種信仰,是對仁愛、忠義等精神品質的信仰。本來信仰就不是必須對神的,對精神品質的信仰也一樣是人們所能接受的精神食糧。關羽被老百姓供奉在家裏,就是因為他是“義”的化身。

如果把儒家精神當作信仰,中國人也一樣可以不計較成敗輸贏,而隻關切所做的事情是否“義所當為”。海瑞,以及古代許多清官,不計較個人得失成敗,甚至不在乎付出生命,也是信仰的作用。儒家比較現實,帶來了一些不足,但是也並非全然現實,所以也有可以發揚的信仰在內。

如果中國人能更認真地去信仰,就會激發出巨大的持久的力量。如果我們選擇的符合人類的基本倫理和價值觀,並且經過極度認真的通俗化的工作,以保證盡可能少地出現任何偏差,那麼,信仰可以使中國人真正超越“一盤散沙”的狀態,超越個人和小團體的利害得失的計較,為我們的民族帶來巨大的力量和希望。

民族沒有信仰,仿佛人沒有靈魂,仿佛鳥沒有翅膀。據說,過去有人畫了一條龍,但是沒有畫眼睛,別人問為什麼沒有畫眼睛。此人說,點上眼睛,這龍就會飛走。中華巨龍要騰飛,也需要點上眼睛,這眼睛就是一個信仰,有了它,中華龍就會扶搖直上九萬裏,成就最輝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