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1(1 / 3)

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1

1.魯班受草葉啟發發明木工鋸

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工匠和發明家。有一次,魯班被召進王宮,國王對他說:“給你三年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魯班一聽,心頭一驚:“三年的時間,連砍木頭都來不及,怎麼能造宮殿呢?”但是,國王的話就是聖旨,魯班隻好應承下來。

那時候,伐木砍樹使用的都是斧頭。魯班和徒弟開始伐木,一天,剛下過雨的山上,坡陡路滑,魯班不小心身體一滑,便急忙抓住身邊野草,這時隻覺得一陣刺痛,手被野草劃開了一道口子,鮮血直流。

他仔細觀察發現野草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小齒。他從中得到啟發,請來鐵匠仿照野草打了一塊帶齒的長鐵片,在一顆大樹上來回拉了起來,一下子把大樹鋸倒了。就這樣,魯班發明了鋸。

2.秦越人從小夥計苦學醫術變神醫

秦越人約生於公元前5~4世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世稱扁鵲。河北任邱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

秦越人,戰國時期鄚(今河北任丘鄚州鎮)人。出生在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民家庭,從小天資聰慧,不滿周歲就能呀呀學語,五六歲時能把聽過的敘述出來。八九歲開始讀私塾,詩書過目不忘。放學回來,常常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深得父母的喜愛。

秦越人雖然年幼,但卻同情受苦受難的窮人。他每見到差役欺詐百姓,就憤憤不平。有一次,一夥官兵搜刮民財的時候,遭到一位老婆婆兒子的阻止。老婆婆的兒子被抓走了,還把老婆婆打得頭破血流,推倒在地。正巧小越人下學路過這裏,見狀緊緊握著小拳頭,恨自己力氣小,不能抵禦官兵,就急忙跑回家中,端了一碗白開水送給老人喝。

‘老奶奶,請喝口水。巴。你的兒子會放出來的。”小越人安慰說。

“孩子,謝謝你。這些官差依仗官府,欺壓百姓,橫行鄉裏,窮人沒有活路啊!”老婆婆歎息著。

圍觀的人都誇小越人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所以認識他的人,都很喜歡他。

由於連年戰爭,老百姓的苛捐雜稅越來越多,秦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秦越人不能再上學了,父母含淚把十一二歲的他送到城內一家客店當了小夥計。

當時,民間有位醫術高明的老醫生,名叫長桑君,他常在鄚州一帶走鄉串村為人治病,每到城裏就住在小越人所在的客店裏。小越人和他慢慢地混熟了。每次長桑君一來,他都熱情接待,並給他打水、掃地,把床鋪疊得整整齊齊,長桑君很感激他,也很喜歡這個孩子。

長桑君一住下,房間裏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給人治病的藥材,病人一走,他就分類、整理。晚上,還把在民間搜集的偏方,一條條地寫下來,進行研究,又製成藥丸,終日忙忙碌碌。

小越人見長桑君每天擺弄這些草藥,感到很神秘。他想,怎麼這些草合到一起就能治病呢?他很納悶,總是來觀看。長桑君有時也拿些藥草解釋給小越人聽。小越人都迷住了,常常忘了回家吃飯。

時間長了,長桑君見他聰穎勤快,才智過人,又對草藥治病很感興趣,就給他講診病的原理,病情的症狀等一些醫學上的問題。秦越人聽了,都一一銘記在心中。

小越人耳濡目染,逐漸懂得了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識,就更加熱愛這個事業。客店的事一做完,他就到長桑君住的房間看他如何診脈、下藥、開方。有時候長桑君診完了脈,小越人也摸摸病人的手腕。長桑君見。秦越人非常熱愛這個事業,經常給他講一些醫理,並給他一些書看。小越人的醫學知識越來越豐富了。

十年後,小越人已經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長桑君被秦越人學習不倦,肯求深鑽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就把他收為徒弟,並把自己畢生的醫療經驗和心得傳授給他。

後來,秦越人成了戰國時期一位著名的醫生。他精通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尤其對脈診和針炙有更深的研究。他遍遊諸國,被他治好的疑難病症甚多,當時被人們稱為“神醫”。他死後留下《難經》一部,對後世醫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漢武帝煉丹發明火藥

你們知道嗎?火藥的發明,是由煉丹而來的。

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經常找來大臣,為他出謀劃策。有個大臣建議說:“陛下,我聽說有一種仙丹,吃了就能長命百歲。”漢武帝一聽,高興極了,連忙下令全國的巫師為他煉丹,可是,在煉丹過程中常常出現差錯,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事故,有時甚至還炸傷很多人。原來,仙丹主要是用硫磺、硝石、朱砂混合,再加上蜂蜜來燃燒煉製的,其中,還含有毒性很強的水銀。因此在煉丹過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爆炸。

但是,這些巫師們為了博得皇帝的歡心,仍然不停地在煉製仙丹。一天傍晚,有個巫師因疲勞過度,就靠在煉丹爐旁睡著了,還做了很多噩夢。當他驚醒後,發現丹房起了大火,禁不住大叫一聲:“不好,發生了火藥事故!”於是,“火藥”一詞便傳開了。

後來,火藥引起了軍事家濃厚的興趣,他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配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藥。

4.張仲景10歲立誌學醫

張仲景(142—212)東漢時期醫學家,出生於南陽郡涅陽鎮(現河南省南陽縣),為總結中國第二世紀前醫學編寫經典醫書《傷寒雜病論》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東漢和平元年,張仲景出生於南陽郡涅陽鎮(現在河南省南陽縣),張仲景小的時候學習非常認真。他總是按時到學堂去上學,從不耽誤。

一天,雷鳴電閃,大雨傾盆,到了上學的時候風雨仍然不減,爸爸和媽媽都說這麼大的雨,不要去了。

可小仲景還是堅持戴著鬥笠,頂著狂風暴雨到學堂上學,路上大風把他的鬥笠不知吹向了何方,到了教室他的渾身上下都濕透了,變成了一隻落湯雞。其他同學都沒有來,先生沒想到這麼大的雨,還有人來上課,十分感動,單獨為他上了一節課。

小仲景背誦課文流暢,回答問題積極,字寫得工整。同學們十分佩服他,先生也非常喜歡他。

小仲景喜歡讀書,特別愛讀有關醫學方麵的書。要能濟世活人,就要有知識,要有能力,張仲景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

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給人治病的故事,扁鵲把救死扶傷,解救他人痛苦當做自己的責任和精神,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裏。

小仲景有個好朋友,常在一起玩。

一天,小夥伴得了一場大病,無錢醫治,喝了巫師的神水,病情不但沒有好轉,而且很快就死去了。

小仲景傷心極了,他心想:要是我能醫好他的病該多好啊!

從此,他發誓要學醫,做一個能濟世活人的良醫。

通過這件事,小仲景學醫的決心更堅定了,有一天,他悄悄來到同族長輩張伯祖家,張伯祖是當地的名醫,他的醫德高、醫術好、頗受大家的尊敬。小仲景把想學醫的理想告訴了伯父。

伯父聽後說道:“學醫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喲,要記許許多多的藥名,采集各種各樣的藥材,配製成千上萬的藥方,出診更是辛苦,不論是風吹雨打,還是深更半夜,還要冒一定的風險,你難道不怕嗎?”

“隻要伯父肯收下我,什麼苦我都不怕。”小仲景堅定地說。

“那好,隻要你不怕吃苦,我就收下你這個徒弟。不過,我有個條件,我盡心教你,你可得認真地學喲,可不準半途而廢喲!”伯父說。

張伯祖對還帶著稚氣但又充滿靈氣的小仲景打心眼兒喜歡。

從此,小仲景就跟著伯父走上了學醫的道路。白天他坐在伯父身邊,伯父給人看病,他就仔細地聽,默默地記,到了晚上,他就把白天所聽到的,所看到的,整理成筆記,還閱讀了大量的醫學書籍。

看見小仲景如此勤奮好學,張伯祖就決意將自己的所有行醫本領教給他。

有一天,張伯祖寫了“勤學古訓,博采眾方”的條幅送給侄兒並說:

“我們行醫,必須學習黃帝、扁鵲等前輩的醫德、醫術、醫方,用古人的經驗來豐富我們,這就是‘勤學古訓’;常到民間去搜集各種良方,采集有效的藥材,虛心向別人學習,這就是‘博采眾方’。隻有這樣,你才能技高一籌,獨樹一幟。”

小仲景聽了這一席語重心長的話後說:

“侄兒一定牢記伯父的教誨,把這8個字作為自己行醫的座右銘

小仲景回到家後,把這8個大字掛在自己的居室裏,更加潛心學醫了。

鬥轉星移,春來冬去。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小仲景逐漸成長起來了。

有一天,兩位壯年男子抬著一個老人前來看病。這位老人高燒持續不退,腹痛難忍,張伯祖診斷後說:

“病人大便秘結,熱盛傷津,病已進入了腸胃,不通就要痛,必須給病人吃泄藥,但病人身體如此虛弱,怎經得起呢?”說著轉身用商量的口氣問仲景。

仲景說:“侄兒在民間學了一種方法,倒可以試試。”

伯父連聲說:“好!快試試看。”

說著就讓張仲景去兌藥給病人醫治。

張仲景把兌好的蜂蜜水從病人的肛門慢慢地灌進去。蜂蜜水緩緩地流進大腸,腸壁受到了強烈地刺激,漸漸地蠕動起來。

過了一會兒,病人忙說,想要大便,忙乎了一陣子,老人終於平靜下來了。

過了幾天,老人的兒子前來感謝師徒二人,說他的父親已經痊愈了。這就是張仲景最早發明的灌腸法。

通過這件事,張伯祖對自己的徒弟更是喜歡,常在人前人後誇獎自己的愛徒,他也試著讓張仲景獨立診治病人,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張仲景已初露頭角。

張仲景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經過不斷摸索,總結經驗,終於總結中國第二世紀前的醫學成果而編寫出經典醫書《傷寒雜病論》,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5.華佗發明麻醉劑麻沸散

華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醫學家。因為醫術高明,能妙手回春,被人們譽為“神醫”。

華佗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神醫。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媽媽就離開了人間。那一天,華媽媽正繡著花,突然就暈了過去,以後就一直臥床不起。華佗請了好幾位醫生來給她治病,可那些大夫一看到華媽媽的病狀,都搖搖頭走了。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華媽媽不久便去世了。華佗很愛媽媽,他的死令他非常傷心,趴在墳頭上哭了很久很久……正是在這一天,華佗暗暗地下定了一個決心:自己將來長大後一定要做個本領高超的醫生,救死扶傷,給天下所有的病人消除痛苦。

當時,在遠處深山裏有一座叫作“瓊林寺”的廟宇,據說那裏的長老醫道十分高明。華佗安葬了媽媽之後,就決定到瓊林寺去拜師學醫。瓊林寺離華佗位的村莊很遠,當時的交通又十分不方便,他隻能徒步走到那裏去。一路上,他爬山越嶺,涉水穿林。鞋底磨破了,就拔些茅草編成草鞋,穿上繼續走;幹糧吃完了,就采些野果子充充饑,勒緊褲帶再趕路;走困了,走乏了,就大地作床天作被,在草叢裏、曠野上躺一會兒……就這樣,他走啊走的,終於來到了瓊林寺。瓊林寺裏的長老看見華佗不辭辛苦、不畏艱險地來到這裏學醫,心裏十分感動,覺得他是一個有誌氣、有抱負的孩子,便收他做了徒弟。

一開始,長老隻讓華佗幹一些雜活:給病人燒水啦、送飯啦、洗衣服啦……但不管活兒有多累有多髒,華佗,總是認認真真地去幹,從來也不叫一聲苦。但是,他也沒有忘記自己到這裏來的目的,所以,他在幹雜活的同時,總是十分留心觀看長老是怎樣給病人看病配藥的,然後反複尋思、反複揣摩,並—一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