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希德的童年生活很寂寞,祖母對孩子的飲食忌諱又多,不讓喝牛奶,因為牛奶易上火;肉要少吃,怕肉類不消化,這使謝希德幼年的體質就比較虛弱。她沒能受到父母的愛撫,然而母親的好學、父親的勤奮,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染上一層朦朧的意識,那就是對知識的渴望成為她終生的追求。
謝希德的父親學成歸國,被燕京大學物理係聘為教授,謝希德和祖母也就隨之住進了燕園。
在這個學術氣氛濃厚的環境裏,如魚得水的謝希德已是子弟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了,而且是年年成績名列前茅、品學兼優的優等生。
繼母很關心她的學習,每當她談女兒的少年時代,總愛誇耀說: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要吃要穿,纏著父母要玩具,我家希德除了按時完成作業以外,總是纏著我,要我給她布置作業或教一點東西,她從小對知識的追求就是如此強烈。”
父親的書房是謝希德最愛逗留的地方,書櫃裏的書是那樣地吸引著她,不管看得懂還是看不懂,她都愛翻開來看一看,讀一讀。
時間久了,她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求知的興趣也越來越濃,父親的書櫥她再熟悉不過了。
有一次她父親出差在外打來了一份電報,當時電報局沒有翻譯電報字碼的業務,得由收報人自己去譯,所以很多家庭都有一本電報明碼檢字的小冊子,以備不時之需。
祖母為找明碼焦急萬分之時,小小的謝希德卻輕而易舉地從一大堆書中找了出來,喜得祖母誇獎不已。
31.陳念貽7歲立誌造飛機
陳念貽,1930年出生,北京人,我國現代傑出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從清華大學化學係畢業後,從事煉鋁研究。
陳念貽的童年是在戰火紛飛中度過的。7歲時,正逢“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中國。當時日本飛機天天來轟炸,爸爸媽媽帶著他躲進了防空洞。
一次,炸彈在陳念貽家不遠處炸了一個大坑,死了不少人。不久,日軍就占領了他的家鄉,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無奈爸爸媽媽帶他逃到鄉下,生活越來越苦。
他問爸爸:“為什麼中國人總受外國人欺負?”
爸爸說:“因為中國人不懂科學,不會造飛機大炮,沒有武器保衛國家,所以便受人欺負。”
聽了爸爸的話,陳念貽想:長大了要做個科學家,讓中國人也會造飛機,那該有好呀!
一些為小朋友寫的科學家傳記第一次讓陳念貽知道了科學家都是刻苦用功的人,他想:我也要用功學習!
陳念貽12歲那年,哥哥以優異的成績被輔仁大學化學係錄取了,他拿幾個玻璃瓶,在家裏做化學實驗。
陳念貽看著看著,就入迷了。那簡直像變魔術一樣,亮晶晶的鐵釘子,扔進瓶子中不一會兒就被水一樣的鹽酸溶化了,堅硬的鋼鐵變得無影無蹤了,還冒出一種氣泡,充進氣球裏就成了“氫氣球”,會自己飛到天上去。明明是一瓶“紅墨水”,加了兩滴堿溶液就變成了“藍墨水”了。
在哥哥做實驗時,他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做實驗,但因他太小,哥哥怕出危險,不許他動手做。
於是,陳念貽就著迷似地看化學書。從這些書裏,他知道了化學不僅“好玩”,而且用處大得很!造飛機用的鋁和鎂,開飛機用的航空汽油,都要靠化學方法來製得。
這時,陳念貽又想起挨日本飛機轟炸的事,所以,他立誌長大做個化學家,要煉鋁、煉鎂,並學會製造汽油,整天和神奇的化學打交道成了他的夢想,他要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
就這樣,他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了初中、高中化學課程,還學了不少化學遊戲知識。他湊了幾個空墨水瓶、汽水瓶,向哥哥姐姐要了點硫酸,又用過年大人給的“壓歲錢”買了一點石灰、堿和幾種藥液,心愛的化學實驗就在煤球爐子上開始了,他真是太高興了!
為了實驗,他想了不少土辦法:沒有石蕊試紙,就用鳳仙花、牽牛花代替,它遇到酸、堿也能變顏色;沒有天平,就用馬糞紙、鐵絲造一個,聽說一分錢的鋁幣是1克重,所以1分錢就成了他的法碼了;用堿加石灰加水,可製氫氧化鈉,加1塊鋁幣就能冒出氫氣;他還用堿加石灰造氫氧化鈉,加花生油煮成肥皂……
就這樣,一邊看書,一邊做實驗。家裏書不夠了,星期天一清早帶塊窩窩頭,到8裏以外的圖書館看書、抄書。
圖書館管理員看他愛讀書,有時還借幾本書讓他帶回家讀。
有一次,姐姐的朋友來家裏玩,她是北京大學化學係的學生。她看到陳念貽這樣喜愛化學,就帶他到北京大學化學係旁聽。
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他,還送一些化學藥品給他做實驗,他覺得自己真成了小“化學家”了!
可是不久以後,他漸漸懂得,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化學家,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北京大學化學係圖書館有一屋子化學書,大部分是英文、德文、日文撰寫的,中文書沒有幾本,他不懂外文,根本沒法讀。
還有,化學中也有些理論需要學會微積分,不然根本就不懂,可他不但不懂微積分,連代數、幾何還沒學好呐!
這時陳念貽才明白,不學好中學各門課程,就不能成為大學生,更不用說當化學家了!
16歲的陳念貽,下決心用1年半時間自學中學課程,然後考大學,當一個“真正的”化學係學生。
17歲那年秋天,陳念貽真的考取了清華大學化學係。經過4年苦讀,他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工作,真的研究起煉鋁來。這可是他兒時的夢想,那時正是我國解放後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紅年代,我國第一個煉鋁廠正在興建,他在老科學家指導下,為我國煉鋁工廠解決了一批技術難題。
當我國第一個噴氣式飛機工廠順利投產的消息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時,陳念貽感到兒時的夢想真的實現了!於是,他積極投入到祖國轟轟烈烈的建設中去,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實現兒時美好的夢想。
32.蘇步青從風水書上認字
蘇步青,生於1902年,浙江平陽人,著名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浙江大學、複旦大學任職,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專著7部。
1902年9月23日,在浙江平陽臥牛山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誕生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蘇步青。
精通文墨的父親,借助“平步青雲”這個成語,給兒子取了個含義深刻的名字,這其中飽含了父親對兒子前途的希望。
父親是風水先生,每天總要讀一點書,這激發了童年蘇步青認字的興趣。
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在一盞菜油燈下,父子倆一個背誦陰陽八卦,一個好奇地認書上的字。
父親嘴裏念念有詞,兒子卻把興趣放在字上,從來對書上的內容不感興趣。他常常蘸著水,在桌上寫著風水書上的山、田、土、水等字,邊寫邊認。
他一字不落地往下記,不認識的立刻問父親。父親對兒子則是有問必答,從不嫌煩。
冬去春來,歲月輪回,不知不覺中,一本風水書被這個孩子讀完了。他的識字數量也達到了足可以粗讀一般書籍的程度。
蘇步青見字就問、認識了就寫的行為引起了父親的注意,他意識到兒子是個讀書的材料,於是,就把蘇步青送到他伯父的私塾館念書。
父親因家中貧窮,交不起學費,就請求讓蘇步青免費來跟伯父讀書。伯父同意了,條件是蘇步青要替他燒飯。
就這樣,7歲的蘇步青進了伯父的私塾館。在伯父的嚴格管束下,蘇步青認識了不少字。
後來,伯父家也撐不下去了,便外出謀生,蘇步青也因此回家當起了放牛娃。
蘇步青整日和小朋友們在牛背上玩鬧,引起了父母的不安。他們既擔心兒子不知深淺地打鬧會造成意外受傷,更擔心長此下去,孩子必定會成為一個不思進取的農民。
望子成龍的父親決定節衣縮食,送兒子繼續讀書。
此時,蘇步青已經到念高小的年齡。高等小學隻有縣城才有,於是他們橫下一條心,把兒子送到離家很遠的高等小學上學。
當父母把這個決定告訴蘇步青時,他高興得跳了起來。
來縣城上高小的學生,多數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蘇步青一進教室,就成了富家子弟嘲笑的對象。
他們嫌蘇步青的蚊帳破舊,說他不配住在這裏,給宿舍丟臉,要求蘇步青搬離宿舍。
蘇步青據理力爭,說這是學校讓他住的。
最後,他們與管樓的先生串通起來,把蘇步青趕出了學生宿舍。受盡屈辱的蘇步青無處可去,隻好在二樓的樓梯口搭起了臨時床鋪,掛上那頂破舊的蚊帳,兒時的蘇步青就這樣含淚孤獨地睡去了。
不久,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他把地理課講得生動有趣,一下子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上來。特別是蘇步青,對地理入了迷。
地理老師看到蘇步青聰明,記憶力好,就很關心他,還給蘇步青講牛頓的故事來激勵他。
蘇步青從牛頓的故事中悟出了這樣的道理:隻要有骨氣,肯學習,就一定能獲得好成績。
小學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省第十中學。當時第十中學是浙江東南部的最高學府,也是全省重點中學之一。
讀中學三年級時,當時的校長兼任幾何課的教學,他為學生們出了一道題:證明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
絕大多數學生僅用一種方法證明,個別學生用兩種或三種方法,而蘇步青卻用了24種方法進行了合理的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1919年,僅17歲的蘇步青隻身一人赴日本留學。隨後,經過十幾年的刻苦奮鬥,1931年,他如願獲得了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