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1(3 / 3)

顯然,不能用藥物麻醉劑阻斷信號傳遞的理論來解釋針刺麻醉,因為銀針不可能把傳遞刺激信號的神經完全阻斷。對此,有人提出分泌鎮痛劑的理論加以解釋。這種理論認為,當人體上的穴位受到銀針刺激後,神經組織就會發出分泌內啡肽的信號,內啡肽很快被分泌出來。內啡肽是一種很好的鎮痛劑,會使人失去痛覺。當然,去掉銀針後,內啡肽的分泌減少了,人也就恢複了痛覺。

然而,上述理論也很不成熟,例如有人試驗,針刺麻醉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有些人效果很好,而對有的人則基本無效。難道無效的人受到針刺後,就不分泌鎮痛劑了嗎?對此,實在令人費解。

8.生命之氣

地球上的動物進行呼吸,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氧氣是我們生命必不可少的氣體,被我們吸進之後,進入血液,血紅蛋白就會與這些氧氣結合,通過血液循環,把氧氣帶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裏,來維持人體的一切正常生理活動。我們要是在沒有氧氣的空氣裏,一分鍾也不能生存。

在我們生存的空間裏,空氣成分如果按體積算,氧氣占21%,氮氣占78%,惰性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氣體和雜質占003%,所以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供給其他生物呼吸,所以地球上隻要綠色植被不被破壞,生態平衡不被破壞,生物的生命之氣——氧氣就永遠不會用完。

一般情況下,燃燒和呼吸隻需要空氣就行了,隻有在特殊情況下才需要純淨的氧氣。

氧氣除了供給生物的呼吸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作用呢!比如,在鋼鐵工業上,把氧氣或添加了氧氣的空氣通過鼓風機送到煉鋼爐中,可提高爐子的溫度,加速冶煉過程。乙炔在氧氣裏燃燒,產生的溫度可達3000度以上。可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還可以用氧氣製作炸藥或作火箭推進劑。醫院裏搶救病人、高空飛行員及一切從事缺氧作業的人員都需要攜帶氧氣設備。

8世紀時,我國古代一個叫毛華的人在其著作中,談到大氣是由陰陽兩部分組成的。他認為水中也有陰氣,它和陽氣緊密地混合在一起,很難分解。後人認為毛華所說的陰氣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氧氣。

17世紀時,荷蘭化學家德萊貝爾,用加熱硝石製作過氧氣,但他對這種氣體的性質沒有進行研究。18世紀時,一個叫舍勒的瑞典人,他出身貧苦,在藥房裏當學徒。他利用工餘時間,做了一係列實驗,分離出了“大氣”,也就是氧氣。直到1777年,他的論著《論火與空氣》一書才公布於世。

英國的化學家普利斯特裏,用二氧化錳與濃硫酸加熱時,生成硫酸亞錳、水及氧氣。但由於當時受燃素學說的影響,未能對氧氣作出正確的解釋。

在1774年,普利斯特裏把氧化汞放在玻璃器皿中,用聚光鏡加熱,分解並放出氣體。他用水上集氣法把這些氣體收集起來,並對這些氣體進行研究。他把蠟燭放在這些氣體裏,蠟燭燃燒得更快了。他把小老鼠放在這種氣體裏,發現老鼠比在等體積的普通空氣中存活時間長了四倍。於是,他親自嚐試了一下,覺得吸入這種氣體後,感到非常舒暢。但是由於他認為空氣是單一的氣體,沒能對這種氣體作出科學的評價。

不久,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了解到了普利斯特裏的試驗,拉瓦錫馬上重複了他的試驗。從氧化汞中分解出這種能助燃,助呼吸的氣體,稱之為“純空氣”,直到1777年,正式把它命名為氧氣。

拉瓦錫在前人及同代人工作的基礎上,特別在關鍵時刻得到普利斯特裏的幫助,經過大量的實驗工作,對氧氣作出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尤其是水的合成和分解試驗取得成功,氧學說才被舉世公認了,所以拉瓦錫被譽為“真正發現氧氣的人”。

9.小鮮蛋“學”遊泳

這一個節目才有趣哩!報幕員於燕出來報幕時,手中端了個插著玻璃棒、放了一個雞蛋的玻璃杯。

同學們當即又嘀咕開了:

“拿雞蛋幹什麼呀?”

“大概是變小雞兒吧?”

“不可能!這是科學魔術,又不是一般的耍戲法。”

“是生雞蛋,還是熟雞蛋,還不知道呢!”

……

於燕見大家議論不休,就用玻璃棒“當、當”地敲起了玻璃杯。待到大家靜下來,她指著杯裏的雞蛋說:“下一個節目——小鮮蛋‘學’遊泳。”說完,放下杯子走了進去。

這可太新鮮了!沒手沒腳、圓圓胖胖的雞蛋還能學遊泳?大家聽了,一齊大笑起來。

在笑聲中,金老師端著少半杯水,李明端著一大杯水走了出來。

金老師問大家:“你們都會遊泳嗎?”

“會!”不少小朋友齊聲說。

“你們學遊泳時,先學什麼呀?”

“先學埋頭換氣。”

“好!咱們現在就讓小雞蛋先學埋頭換氣。”大家一聽,一齊鼓起掌來。

金老師把李明端來的大杯水往玻璃杯裏倒了大半杯,誰知小雞蛋一動也不動地蹲在水底。

大家一見樂了,心想:看樣子,小雞蛋還不願意學哩!

金老師又把她拿來的小杯裏的水往玻璃杯裏倒了一點兒,還用那根玻璃棒攪了一會兒,說:“小雞蛋你真懶,還不快點學遊泳!”

這一來,把小觀眾們又逗樂了。他們想:金老師真有意思,還和小雞蛋說話哩!

這時,小於燕突然驚叫了起來:“冒泡了!雞蛋殼上冒泡了!”

台下的同學看不清,急得一下子都站了起來。

金老師擺了擺手,讓大家坐下。然後說:“別著急,小雞蛋馬上就要學遊泳了!”

大家不眨眼地看著。果然,小雞蛋開始動了!不一會兒,就升到水麵上來了,好像換了口氣,又立即潛到水底去了;過了一會兒,好像憋不住了,又跑到水麵上來換氣……如此上上下下,忙個不停。

大家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雞蛋怎麼那樣聽金老師的話,叫它學遊泳它就學遊泳呢?

金老師望著一張張疑惑的小臉兒,笑著說:“怎麼樣,奇怪了吧!我把這個秘密告訴你們吧。雞蛋在李明拿來的水裏是不會學遊泳的,可是我後加的小瓶裏的液體不是水,而是鹽酸。”

“加進鹽酸,為什麼小雞蛋就能‘學’遊泳了呢?”李明不解地問。

“原因是這樣的,”金老師接著說,“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遇到鹽酸會產生出碳酸氣。剛才大家看到雞蛋殼上的氣泡就是那樣產生的。蛋殼上氣泡產生得多了,雞蛋受到的浮力就大了。當所受的浮力大於雞蛋的重量時,雞蛋就自動地升上來了。升到水麵後,氣泡破了,氣跑到空氣裏了,於是,雞蛋所受的浮力又小了,雞蛋又下沉了。下沉後又和鹽酸作用,產生氣泡,再上升……這樣反複上下,看上去就像雞蛋換氣學遊泳了。不過,表演時得用鮮蛋,因為鮮蛋比水重。”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大家都笑了。

這時,一個穿花衣裳的女同學站起來,向金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煮餃子的時候,一開始餃子沉在鍋底,為什麼熟了以後,就浮到了上麵來了?”看來,她在家裏還經常幫助媽媽做飯哩。

金老師解釋說:“這和雞蛋遊泳有共同的地方,和水的浮力有關。要知道,餃子裏是有空氣的。剛下鍋時餃子的體積小,受到水的浮力也小,所以沉在鍋底。過一會兒,溫度升高了,餃子裏的空氣也因受熱而膨脹,體積變大,於是受水的浮力也變大,當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餃子就浮上來了。不過,它浮到水麵後,裏麵的空氣跑不出去,所以就不能再下沉了。”

同學們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聽著。真想不到,連煮餃子也有科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