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擴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曾多次以閣門宣讚舍人的身份出使遼、金,成為北宋朝廷來往於遼國和金國的主要使者,因其傳奇的經曆和獨特的視角而成為後世多部曆史小說的主角,比如徐興業先生所著的《金甌缺》(獲1991年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王汝濤先生所著的《偏安恨》等。
直到這個時候,童貫才看出金決意侵宋的企圖,頓時驚慌失措,也不布置抗金的措施,自己慌忙逃回開封。完顏宗翰的西路軍進逼太原,計劃攻下太原後,與東路軍在宋都城開封城下會合。
而此時東路軍完顏宗望進逼燕京。當時燕京由宋將郭藥師駐守。郭藥師原本是遼國降將,之前張玨投降北宋又被北宋殺害媚金事件對他震動很大,完全喪失了對宋朝的信任感。而宋朝廷也意識到張玨事件對郭藥師產生了消極影響,感覺虧待了郭藥師等遼降將。為了抵消之前的負麵影響,宋朝廷處處曲意迎合郭藥師,對郭藥師的要求均給於滿足。郭藥師趁機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實力大增,專製一路軍事,增募兵士,號稱三十萬。不過,郭藥師部下的士兵依舊穿著原來遼國的軍服,由此引起宋朝廷的猜忌,宋朝廷加封郭藥師為太尉,想借機召他入朝。這點小小的伎倆自然很容易被郭藥師識破,力辭不至。於是,宋朝廷又派童貫前來巡邊,一旦發現郭藥師有叛變的可能,可權宜處置。童貫到了燕京後,郭藥師親自出郊外迎接,行大禮,稱呼童貫為父,極盡巴結之能事。為了徹底取得童貫的信任,郭藥師還精心組織了一次炫耀武力的軍事演習,童貫終於放了心,回去後向宋徽宗報告,說郭藥師可以信任。之後,雖然不斷有人告發郭藥師與金互通書信,宋徽宗卻始終置若罔聞。
完顏宗望引東路軍至三河(今河北)時,宋宣撫使蔡靖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領兵四萬五千出戰。結果,宋軍在白河(今潮白河上遊)大敗。完顏宗望進至燕山時,郭藥師突然派兵逮捕了蔡靖等燕山府官員,打開城門向金軍投降。這樣,金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宋燕山府所屬全部州縣。
從位於河北的拒馬河開始,一直到位於中原腹地的黃河,均是平原地帶,路程也不遙遠。可以說,從燕京到開封,幾乎是一馬平川,一支行動迅速的騎兵,如果毫無阻擋的話,幾天就能從燕京趕到開封。北宋朝廷也意識到潛在的安全威脅,因此每次當遼國使者往返時,負責招待的宋朝大臣都要故意領走迂回曲折的路,以免暴露從燕京到開封的實際路程。即使是如此消極的防禦辦法,在與金國結盟之初,求盟心切的宋徽宗也沒有采用。為了快速交涉,宋徽宗經常限令金國使者七天之內從燕京趕到開封。如此一來,經河北到開封的最近地理路程完全被女真人了解到了。
金軍有了這樣的優勢,旗開得勝後,金東路軍以郭藥師為先鋒,長驅南下,勢如破竹,直向東京開封進軍。
宋徽宗本來以為收取燕京、向金國屈辱納幣後,便可以享受太平,聽說金兵南下後,不禁慌作一團。金國使者來到開封,宋徽宗竟然都不敢接見,於是發明了所謂的“小使”之禮,派大臣代替皇帝在尚書省接見。金國使者盛氣淩人地說:“我朝皇帝已命國相(完顏宗翰)和太子郎君(完顏宗望)吊民伐罪來了,兩路大軍即刻就到。”蔡攸(蔡京子)、白時中、李邦彥等重臣大氣也不敢出,低聲下氣地問道:“請問要如何才能讓貴國緩師呢?”金國使者說:“不過各割稱臣罷了。”
宋徽宗聽說後,急忙派人前往金營求和,後來又聽到金軍繼續南下,毫無議和之意,嚇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時任集英殿修撰的宇文虛中建議說:“陛下現在應降罪己詔,更革弊端,收取人望,挽回天意。”宋徽宗便趕緊罷除了鎮壓方臘起義後又恢複起來的花石綱和內外製造局,又下詔罪己,承認自己任用非人、輕信妄議等,想以此來挽回人心,號召各地官兵和百姓起兵勤王,抵抗金兵南侵。
宇文虛中,字叔通,別號龍溪,成都華陽(今成都市)人。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累官至中書舍人。宣和間,蔡攸、童貫等謀引金兵攻遼,他上疏諫阻,被降為集英殿修撰。金兵南下時,任軍前宜諭使,多次出使金營議和。後來金兵北退,宇文虛中被彈劾議和之罪,由此被貶斥。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派宇文虛中為祈請使,使金求和。他到達金國後,先是被囚禁,後來金人愛惜他才藝出眾,將其釋放,任命他為翰林學士。宇文虛中欣然接受,不久被升為知製誥兼太常卿,被尊為“國師”。後遷禮部尚書。宇文虛中雖然在金國地位尊崇,但他內心深處似乎並不是真心仕金。他到金國後寫的詩詞大多感憤不已,不但流露出故國之思,還直接批評金人背盟攻宋,與入金前逃禪消沉之類的作品形成鮮明的對照。而且他為金官後,為人“恃才輕肆,好譏訕”,常常輕慢譏笑女真的達官貴族,金人經常因不被禮遇而憤憤不平,由此對宇文虛中懷恨在心。宇文虛中投金後,家屬尚在中原。紹興十二年(1142年),也就是名將嶽飛冤死的這一年,金國移文南宋,索要宇文虛中的家屬,南宋立即答應,派人護送其家屬北遷到金國。紹興十六年(1146年),金國風傳上京會寧府的一部分宋朝俘虜密謀奉宇文虛中為帥,奪兵仗南奔。宇文虛中由此被逮捕下獄,但審訊時卻沒有找到任何真憑實據。當時執掌金國朝政大權的金兀術正大搞派係鬥爭,預備排斥非自己親信的漢人大臣,於是摘取宇文虛中文中字句,誣其誹謗朝廷,又以其家中收藏的圖書為謀反證據,殺宇文虛中,時年六十七歲。宇文虛中被殺後,翰林直學士高士談、漢官田瑴、左司郎中奚毅、翰林待製邢具瞻等漢人官員均受到牽連被殺,受牽連免官和禁錮者三十餘家,以致朝省為之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