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的今天,發揮中小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研發能力,是擺脫經濟困境、恢複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並對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創新,使之“願意創新”、“踴躍創新”、“能夠創新”,必須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特點,發揮中小企業在創新中的優勢。
中小企業創新具有四大特點。
第一,貼近市場,機製靈活,應變能力強
中小企業規模小、人員少,機製靈活、束縛少,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實踐表明,眾多的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最初都是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與科技創新有著必然的密切聯係。通過技術創新發展成為行業巨人的成功範例屢見不鮮。
聯想集團創建於1984年底,與美國的戴爾公司同一年誕生。創業初期,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依托我國最具權威的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科技公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最大優勢是擁有知識資本,隻是“捧著金碗要飯”,像80年代初期的“倒爺”一樣,幹起了“倒買倒賣”的營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聯想逐漸轉變經營理念,尋找新的發展道路,公司領導層渴望找到一條新的道路,能夠把中科院計算所裏那些新奇的發明變成利潤。經過努力,創新產品“聯想漢卡”投放市場,這一新產品的市場投放給公司帶來可觀的利潤,隨後陸續開發了“286微機”、“聯想1+1家用電腦”和中國第一台“586個人電腦”。1995年,第一台基於“奔騰Ⅱ處理器”的微機——“聯想奔月”誕生,這是中國微機第一次在新機型方麵與世界同步。1999年11月,聯想推出了天禧家用電腦,開了國內因特網電腦的先河。正是這些創新使聯想從一家小企業迅速成長為中國IT產業的領先企業。
第二,技術轉移是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形式
大量資料表明,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適於進行技術轉移活動,更容易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能夠迅速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技術轉移不僅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形式,而且是中小企業站住腳並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
1986年8月,北大方正的前身——北京大學新技術公司正式注冊成立。1988年初,北京大學得到國家經委的許可,決定將王選教授主持開發的漢字激光照排係統專利和技術,全部轉讓給北京大學新技術公司。從此,兩院院士王選教授加盟並成為北大方正的創始人之一,從事漢字激光照排係統的開發、生產與銷售。這項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是中國曆史上印刷領域最偉大的創造。北大方正在“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新技術革命浪潮中超常發展。成立僅僅6年後,在信息產業部評定的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北大方正名列第十。
第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表現出比大企業更高的效率
中小企業積極開展製度創新、技術創新,加快了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成為推動我國科研事業發展和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據統計,我國65%的發明專利是由中小企業獲得的,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也同樣如此。美國約50%~60%的科技進步來源於小企業,80%以上新開發的技術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果。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應用型產品出口國,其中,中小企業占出口額60%,而且這些中小企業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和產品。
第四,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在多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我國湧現出越來越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他們大多掌握著某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或者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或者緊盯產業價值鏈的某個環節、某個細分市場,成為行業中的“小巨人”。2007年我國評選了“最具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強”,深圳迅雷、武漢立得、廈門敏訊等100家中小企業從成長性、經營業績、持續創新能力、競爭力、治理結構和行業環境等六個維度評價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快速生長,年增長速度超越了100%,甚至達到數十倍、百倍以上的增長。他們已成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經濟加速發展並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這些躋身“100強”的中小企業已經或正在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創新技術的擁有者,對行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縱觀成功的中小企業走過的路,企業發展的曆史就是創新的曆史,企業生產和發展的動力在於創新,隻有持續不斷地推進創新,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創新是中小企業安身立命的“鼎玉龜符”;創新是中小企業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