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與騷動》中哲學思想的解讀
專題福克納論
作者:盧正平
威廉·福克納一直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著名和重要的小說巨匠之一。《喧嘩與騷動》可以說是威廉·福克納第一部較為成熟的作品,對威廉·福克納的文風的形成和基本風格的創造都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小說講述了南方沒落的地主家族的故事,最後以悲劇作結。作品細膩地描繪出了老康普生的閑來無事、好逸惡勞,他身上的貪婪、嗜酒、無所作為的本性以及他妻子的冷酷、自私、怨天尤人的性格弱點,同時對老康普生一家的後代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與設置,整部小說中蘊涵了很多哲學思想的經典角度。通過對福克納小說《喧嘩與騷動》中的哲學思想的解讀,也可以進一步揭示出這部小說的內在哲學魅力。
一、小說《喧嘩與騷動》
小說《喧嘩與騷動》著力描寫了南方沒落地主老康普生一家的悲劇生活。作者福克納塑造了幾個主要的人物:老康普生、妻子、長子、妹妹和次子等角色。老康普生生性好逸惡勞,並且有嗜酒的壞毛病,表現出極其貪婪的本性,他的妻子是自私和冷酷的,並且表現出怨天尤人的特質,他的長子名叫昆丁。昆丁是一個抱守著南方的舊傳統不放且活在絕望中的人物,他在南方的地主階級的舊傳統和思維中體現出對自己沒落貴族的優越感,但是他的妹妹凱蒂卻喪失了本來應該秉持的淑女風範,反而是一個性格極為潑辣開放、風流成性的人,這樣的現實也使得本來固守著傳統的昆丁難以接受,最後選擇投河自盡。次子名叫傑生,他的本性是貪婪冷酷的。對這幾個人物的塑造都是典型而又各具特色的。
小說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康普生一家展開的,故事發生在傑弗生鎮上的康普生家庭中。康普生家庭在很久以前一度是名門望族,在康普生家族的曆史中出現過很多有名的人,包括了將軍和具有領導才能的州長。對於康普生一家來說,他們是典型的南方地主階層,他們擁有大量成群的黑奴可供使用,並且有廣袤的田地,這一切別人望塵莫及的財產都使得康普生家庭成為了他人夢寐以求的地主階層,他們一家過著上層人的生活。然而如今的康普生家庭已經隻剩下一幢十分破敗的宅院,財產已經破敗了許多,以前成群的黑人傭人現在也隻剩下了一個名叫迪爾西的老婆婆和她的外孫勒斯特。作為康普生家庭的家長,康普生先生在1912年死於疾病,當老康普生在世的時候,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律師,但是旁人從來沒有見過老康普生接洽相關的訴訟業務。老康普生被大家視作一個酒鬼,嗜酒成性,每天都在酒醉中度過。這種憤世嫉俗又無所作為的狀態嚴重影響了他的兒子昆丁,使其變得悲觀厭世。康普生太太的生性是自私冷酷的,常常認為自己是吃虧的,感到別人都在謀取她的利益,從而養成了無病呻吟的毛病,這種毛病也使得她始終拖累和折磨著全家人。她對於自己南方貴族的身份十分得意,但是又沉溺在這種身份中不能自拔,失去了母親和妻子應有的溫順和賢惠,對待家人和他人都充滿了冷漠的本質。女兒凱蒂是整部小說的核心人物。她是出生在這個貴族家庭中的,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是叛逆的,和這種古板的、呆滯的家族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凱蒂是一個風流成性的女子,在她的生活中,經常展現一種放蕩的、輕佻的行為。她和男人約會時也不檢點,直到有了身孕,不得不和另外的男人結婚,而在婚後她的丈夫發現了隱情,拋棄了凱蒂,她隻能將私生女寄養而獨自去闖蕩。作為哥哥,昆丁是傳統的、保守的,也是十分愛護妹妹凱蒂的,可以說昆丁恰恰是沒落地主階級的代表。然而老康普生的憤世嫉俗到了昆丁這裏就變成了末世和悲觀,偏偏他又固守傳統,十分驕傲敏感,他對妹妹凱蒂的所作所為完全不能接受,致使精神失常,最終投河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