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克納《聖殿》小說中經典人物特點研究(2 / 3)

(二)“金魚眼”的病態自戀

“金魚眼”就是一個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從他出生時起,就受到各種非議,曾有人認為他是瞎子,而且他5歲時才開始生發,被醫生認定是一個不會長大的非正常人。他的成長需要別人更加悉心的照料。他的家庭又帶給他更多的打擊,父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拋棄了他們母子,而相依為命的奶奶是個瘋子,身體上的缺陷加上家庭的變故,使得這個孩子從小就缺少正常人應該享有的關愛,他不但沒有逐漸健康起來,反而病情加劇,病態的生活環境造成了病態的“金魚眼”。

“金魚眼”的病態行為和性格在他上小學的時候體現得尤為明顯。“金魚眼”身處那樣一個完全沒有思想鬥爭的集體,漸漸地發現了自己的與眾不同。看著別的孩子有著健康的身體以及溫暖的家庭,缺少關愛的“金魚眼”開始走極端。自己身心的不健康再加上殘破的家庭讓他在別的一切正常的孩子麵前變得自卑。更令人憂心的是,沒有人來正確引導他的自卑心理,任其發展,最終讓他對這個社會和身邊的人充滿了仇視與憎恨。這就是“金魚眼”,一個有著逆反心理和病態人格的孩子,他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肯定,他從小就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試圖讓自己更強壯,他用剪刀殺死了一隻貓和兩隻小鳥,以此向別人展現他的勇敢,也使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與滿足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金魚眼”的這種變態人格也不斷放大,不斷成長。他的內心開始幻想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沒有自卑,沒有心理的空虛,而是得到身心的極大滿足。

所以在作者的安排下,“金魚眼”在法國的老人院遇到了譚波兒。這個可憐的女孩立刻激發了他病態的心理。他預謀強奸這個可憐的女孩,但是自己卻是個性無能,所以他殺死了唐米並把譚波兒劫持,秘密關押在一個妓院長達五周,這期間他雇傭了一個男人強奸了譚波兒,但是在他回家之前,又設計殺死了雇來強奸譚波兒的那個男人。譚波兒被綁架後,“金魚眼”一直想用武力控製這個女孩,使自己獲得滿足感。而這種控製與強奸正是“金魚眼”病態心理與人格的一種表現;他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一般的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都有兩個心理極端,一個是過分地相信自己,過分地誇大自己,其實在他們內心深處恰恰是自卑很大,而自尊很小。也就是說,他們試圖通過放大的自我形象來掩飾內心深處的自卑。於是,性無能的“金魚眼”更要通過一種方式來放大自己,以掩飾自己在這方麵的不足,他試圖用其他方麵的優秀來引起別人的重視,於是他強奸了譚波兒,不是出於性需要,而僅僅是為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作者在小說中將“金魚眼”描寫成一個非常瘦弱、弱不禁風的形象,但是這個“比孩子大不了多少,軟弱無力的胳膊就像是木棍一樣”的身體,卻控製了一個完全成年的女子,這種對比的特性也是小說的特征之一。

三、陌生化的“金魚眼”

陌生化在英文裏麵也可以譯作是反常化,這個概念來源於20世紀的俄國,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被運用的,雖然這個概念本身可以追溯到英國浪漫主義柯勒律治或者是更加久遠的年代,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這部小說中的犀利表現。作者福克納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將兩個概念一致確定為“陌生化的藝術效果”。其用意在於讓人們用一種陌生的眼光去審視熟悉的藝術特征,從而可以達到一種完全新奇的視覺效果。福克納在《聖殿》中對“金魚眼”的塑造超過了另一個經典人物霍拉斯,作者讓這個白人律師以及譚波兒站在自己的視角上去審查“金魚眼”。那麼讀者不禁要問,“金魚眼”在作品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呢?我們可以將他理解為一個陌生化了的病人,再從其形象上界定,將其劃分為“隱形黑人”或者是陌生化的白“黑人”。這是一種隱喻的表現,無論怎麼解讀都是一樣的意思,隻不過是基點的不同而已。如果是在常規的黑人中去看,“金魚眼”就是白“黑人”;如果是在常規的白人中去看,“金魚眼”就是陌生化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