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克納《聖殿》小說中經典人物特點研究(3 / 3)

“金魚眼”的“白”在作品中的表現就是他的性能力問題,性無能的“金魚眼”為了強奸可憐的譚波兒,采用了陌生化的產物“玉米錐”。這恰恰與白人理解中的性強壯是對立的,這種性無能與威脅性的黑人也是有所偏離的,但是從內心的欲望上講,他與白人之間又有一致性,當譚波兒對白人律師霍拉斯講訴了自己的悲慘遭遇以後,霍拉斯“聞到了外麵欄杆上忍冬花散發出的清香”。這裏體現出南方白人的性欲望及內心世界。另外,雖然“金魚眼”是個性無能,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在其他事情上麵沒有控製性,他的殺戮性和破壞性一點都不亞於正常人。這裏,作者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偏離與常規黑人的陌生化。

從另一個角度看,“金魚眼”還是一個“黑”白人。他的形象也傾向於此,有著黑人共同的特點,凸出的眼睛,那個矮小的霍拉斯甚至從他身上聞出了一種包含著黑人血液的怪味兒。“金魚眼”也經常出現在黑人常常出現的區域,比如那些灌木叢或者是草堆裏,而且他一般都是夜間活動,再加上他經常穿著“黑西服”,真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一個黑人;在白人的眼中,他就是一個黑人的小鬼,或者一個黑色的小玩意兒;他是一個徹底的罪犯,私自釀酒、殺人、強奸,無一不是黑暗的一麵,甚至是那個代表著強奸工具的玉米錐“都像是從黑色顏料裏浸泡出來的一樣”。作者福克納在這裏將“金魚眼”徹底地陌生化成一個“黑”人,而在譚波兒被強奸前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和舉止上麵更為突出。

福克納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也是一個徹底的生態保護者,美國南方慘遭破壞的生態環境讓他感到痛苦和絕望,而小說中的關鍵人物“金魚眼”所表現出來的對女性和生態自然的鄙視更是讓作者痛恨。這部作品還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出女性與自然的驚人相似之處。

[參考文獻]

[1] [美]埃默裏·埃利奧特.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M].朱通伯,等譯.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

[2] 張衝.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 肖明翰.威廉·福克納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4] 格溫,布洛特勒.福克納在大學[M].夏洛茨維爾: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1959.

[5] 肖明翰.福克納與美國南方[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8(03).

[作者簡介]

李清華(1967—),女,河南鄭州人,本科,鄭州旅遊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