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族歧視的思想下,羅莎和克呂提厄都被傷得傷痕累累。羅莎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非常後悔,可是此時的克呂提厄卻已經對羅莎恨之入骨。在小說的最後,克呂提厄放了一場大火,意將薩特本的城堡燒毀。在這部小說中,羅莎和克呂提厄的關係是充滿戲劇化的。在內戰的時候,羅莎和克呂提厄是一對姐妹,她們過著非常平靜的日子。羅莎曾經這樣說,她們之間的年齡和膚色都沒有區別,每個人都得生活、做飯和打掃,她們是隻會吃和睡並且沒有任何喜怒哀樂的動物。羅莎的這些話,向我們透漏的是內戰時期她們之間的姐妹情誼。這個時期,她們之間相互扶持,彼此之間沒有歧視,隻是單純地想繼續活下來。外麵的戰火不論有多紛飛,她們的內心依然是安靜、平等的。這些正好向我們預示了白人和黑人平等的社會地位。在美國內戰這一特殊時期,白人和黑人沒有任何歧視,隻是互相幫助。在整部小說中,福克納對南方這種道德和倫理的批判毫無遮掩,薩特本家族的衰敗正是南方地區的最終沒落。在薩特本家族和整個南方地區的人們眼中,他們有著邪惡的目的,便是不顧一切道德來對其他民族進行奴役,這將必然失敗。在和昆廷的談話中,羅莎如此說,薩特本是一個殘忍、虛偽且擁有強烈占有欲的人,他領導的南方戰爭終將會失敗。
四、結語
有關小說《押沙龍,押沙龍!》的種族問題,已經有很多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作者所闡述的種族問題進行了分析。然而在這些研究中,大家忽視了福克納作品《八月之光》等諸多小說中的種族衝突問題,而該部小說的不同之處則是對種族問題規律演化的探析,並表現出一個現代作家意識形態中對種族歧視問題的分析觀點,認為這是一種政治行為的表現。因此,本文從詹姆遜的政治無意識論角度分析小說《押沙龍,押沙龍!》中的黑人群體命運,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對南方種族歧視問題的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 [美]威廉·福克納.押沙龍,押沙龍![M].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2] [美]約翰·拉塞爾.現代藝術的意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35-162.
[3] [美]弗雷德裏克·R·卡爾.現代與現代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93.
[4] 邵大箴.西方現代美術思潮[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0:138.
[5] [美]邁克爾·萊文森.現代主義[C].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263-270.
[6] 肖明翰.威廉·福克納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358.
[作者簡介]
吳娜(1979—),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