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寫作手法的分析
專題福克納論
作者:李冬梅
作為美國文學史上的小說家,威廉·福克納可以說是一名十分出挑的作家,《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福克納塑造了女主角愛米麗。愛米麗在年輕的時候是可愛的、清純的,她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但是隨著愛米麗年齡的增長和周圍壓力的增長,最終,這個清純的女孩走向了謀殺犯的道路,對自己的心上人采取了殘忍的謀殺行為。在整篇小說中,作者福克納比較細致地表現出了愛米麗的性格和心理的變化,從她的清純可愛到她的殘忍冷漠。在主題上,作者表現的是比較豐富的,同時在寫作手法上也比較多元化,成功地塑造了愛米麗這一形象。在這個曆程中,主人公的心理發展是在意料之中但又別具一格的。主人公心理畸形的發展過程也被福克納詳實地描繪和塑造了出來。在小說中,能夠體現出來的優秀寫作手法是比較明顯的,通過對福克納短篇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進一步分析與解讀,也能夠了解到作者采用了富有變化的寫作手法。
一、《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簡介
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作者福克納塑造了女主角愛米麗,且整篇小說始終圍繞愛米麗展開。在小說中,愛米麗出場的時候就給人死氣沉沉的感覺,人們隻想進入她的房子看看是什麼樣子,而這棟房子給人的感覺也是沒有任何生機的。這種感覺也使得周圍的人對愛米麗充滿了好奇。這棟死氣沉沉的宅邸多年以來一直沒有人進入,對於愛米麗來說,這棟老房子是家族傳承下來的財產,但是如今已經變得像廢墟一樣荒蕪,加上多年來周圍都無人打理,更是充滿了荒塚的氛圍。在這樣的宅邸和氛圍中,愛米麗拒絕和鎮上的人進行任何的交流和接觸,直到愛米麗在房中死去,狀況也沒有好轉。沒有人在意愛米麗的生死,也沒有人知道愛米麗的真實生活,這一切都成為了小鎮上的謎。在愛米麗年輕的時候,她是單純的、善良的,同時性格上也表現出十分溫順的傾向。她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這種希望和憧憬使得愛米麗成為了一個積極努力的人。愛米麗在人生中第一個愛上的人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工人赫默,愛米麗對赫默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並且嚐試對赫默表白,但是赫默卻拒絕了愛米麗的求愛,並且對愛米麗十分的冷漠。這使得愛米麗全部的希望和對愛情的憧憬都化作了灰燼,加上外部壓力的增大,父親和周圍社會給予自己的壓迫和戒律,愛米麗逐漸對自己的感情和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她對婚姻、生活和基本的人生都失去了最後的寄望,成為一具名副其實的行屍走肉。同時,這種失望還使得愛米麗的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扭轉,愛米麗逐漸變得殘忍,出現了變態的占有欲。她為了在終極意義上獲得自己的心上人赫默,殺害了赫默,並且從此在家中足不出戶,作繭自縛。在經過了很多重大的人生變故後,老年的愛米麗更是如同一具僵屍一樣,沒有任何的生氣,呈現出鐵鏽一樣的腐朽的生命。小說一方麵展現出了愛米麗的心理變化與腐朽墮落,另一方麵也展現出了當時的女性對外部的控訴和聲討,她用自己的極端的方式獲得了自己占有欲的滿足。
二、《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寫作手法
(一)第一人稱敘事
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比較明顯的是人稱的設置上,作者福克納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手法,用當事人的角度講述了在美國一個小鎮上一個沒落貴族愛米麗的故事。這樣設置小說的敘事角度是比較明智的,使得整個故事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高的可信度。作為讀者,也更容易被這樣的設置打動,充滿了對參與事件的真實性的體現。作者用“我們小鎮”一類的故事敘述更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同時,在塑造愛米麗這個角色的時候,由於愛米麗的角色本身是怪異的、乖僻的,這就使得讀者在接受這一小說形象的時候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和排斥,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描述,讀者會對這樣的性格缺陷抱有圍觀態度,而對敘述者本身的環境更加信任。同時,作者將“自己”這樣的角色置身於當時發生的美國南部的大工業美景下,也更具有時代感,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讀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和較大的空間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變遷的情況。這種背景的變遷和整個曆史時代的延展實際上也是作者福克納在表現了小說本身的表象主題以後的又一刻意為之的隱含表現。
(二)象征的運用
在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作者福克納也不止一次地運用到了象征的手法。在整篇小說中,作者福克納用象征手法塑造了許多生動的形象。這些象征手法的適當運用,不僅僅使得整篇小說具有了一定生動形象的含義,同時也使得很多含義在表現的過程中更加的貼切和富有內涵。通過象征手法的恰當運用,更是為《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本身起到了增強魅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