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現代主義視角下?解讀福克納作品《去吧,摩西》(2 / 3)

二、客觀上陷入後現代主義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既和諧又對立的關係進行了重點的論述,尤其是作品的第四、第五和第六章,這三章被稱為福克納的“大自然三部曲”,且享有盛名。在第五章中,福克納精心地對一頭叫做“老班”的熊進行了描寫,在書中他這樣寫道:“在這個荒野裏飛奔的不可能是一隻會死去的野獸,而是一隻頑強不屈的、無法被征服的,來自古老年代的,一個時代錯誤的產物,是蠻荒時代的生活的幻影、縮影和神化了的典型。”那些英勇的獵人,那些在大自然中終日馳騁的獵人,那些在獵場揮灑鮮血的獵人,在麵對“老班”般的自然生命的狂野不朽的精神時,會進行頂禮膜拜。關於後現代主義的定義,詹明信這樣指出:“當代有些人企圖消除一切規範,從而回歸到原始流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一切的規範和科學都為產生,這種解決方式是更為激進的。而提出這一方式的人通常被認為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是否定一切的。而他們的確是時代的超人。而後現代主義的新特點正是通過患有精神分裂症要求回歸到原始流時代的理想表達出來的。”而這更加能夠證明,在這個意義層麵,福克納同後現代主義有著相同點,福克納所刻畫的大熊老班是人化了的自然,而這正是他所追求的“原始流”;而艾薩克·麥卡斯林作為小說的主人公,或多或少地帶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狀。獵人艾薩克深受荒野精神的啟蒙,他窮盡一生心力,就如同古希臘英雄一樣,對大自然的原始活力和原始流進行超越常人的追尋,他拒絕繼承祖先的遺產,認為那是充滿罪惡的,他選擇了深居荒野,但是最終卻沒能被他人認同。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主觀的抗拒,在後人的身上罪惡依然重複著。艾薩克的努力毫無結果,他自己成為了一個避難者。如此說來,艾薩克在後現代主義語境中是一個他者,他超人式的追尋換來的依然是虛無。在某個層麵上來看,艾薩克的白人身份受到了嚴重的質疑,是一個現代性和後現代性交織於一身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