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種族刻板印象的危害性
在四類白種人的偏執心理以及對待黑人路喀斯的態度中,我們首先看到了種族刻板印象的危害性。被“黑色的野獸”這種種族刻板印象掌控的“第四區巡邏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心理極度扭曲,對黑人的憎恨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甚至在自己的領地驅逐黑人,虐殺黑人,而他們的居住地也因這些事件而成為暴力和種族主義的中心,成為黑人所恐懼的地方。在鎮民們的眼中,路喀斯平時穿著非常講究,從他的內心裏是不願做“黑鬼”的,他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尤其是在白種人麵前。在路喀斯的概念中,他不願與那些黑人,甚至是鄉下的黑人一樣,不願像他們一樣去犯錯。這種思想引起了鎮民的強烈不滿,使得鎮上的人總想著要報複一下路喀斯,因為他們不想讓路喀斯脫離“黑鬼”的行列,始終盼望著有機會可以讓他重新做回“黑鬼”。就連那個對黑人持開明態度的律師加文也有著“桑博”的刻板心理。雖然他認為黑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好的,但是從內心深處,他仍然認為黑人是野蠻的,是缺乏教養與素質的。所以,加文對黑人有同情心的同時也防範著這些黑人,對待他們也像家長一樣恩威並用。
作品中的四類白種人對黑人都有著各自的種族意識,有著形態各異的種族刻板印象及偏執心理。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了他們錯誤的行動,直接危害到了兩個種族之間關係的發展。在這部作品中,路喀斯案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白人高裏陷害路喀斯,造成了路喀斯案這一冤案。在這個案件中,真正的凶手其實就是這件冤案的主謀克勞福德·高裏,而文森·高裏死去的時候,路喀斯正好被人看見站在死者的旁邊,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他還拿著一把剛剛發射過的槍。很自然路喀斯成為了嫌疑人,被冤下獄。但是詳細分析案情我們可以發現,槍聲響過後兩秒鍾,路喀斯才被人發現在現場出現,沒有人能證明他打死了死者,沒有人證明高裏死的時候路喀斯就在現場。但是在小說中,正是這種種族刻板印象意識的作用,讓人們一致認為路喀斯就是真凶,造成了路喀斯案的錯判。
在路喀斯案發生以後,這些白種人憑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種種族刻板印象,認為殺死文森的凶手就是路喀斯,應該接受應有的處罰。而路喀斯是“第四巡邏區人”,這些對黑人有著強烈的仇恨的人們高聲呼籲要嚴懲路喀斯,他們決定在安息日以後對路喀斯用刑。這個決定還受到傑弗森鎮民的支持,他們盼望的機會來臨了,路喀斯案正好可以讓他們滿足那個讓路喀斯回歸“黑鬼”的願望。於是,在路喀斯受刑的這一天,刑場旁邊擠滿了傑弗森鎮民。從這一點上,傑弗森鎮民其實是第四巡邏區的幫凶,他們的報複心促成了這一悲劇。
加文律師在這裏表現出他對黑人的同情,他反對私刑,要求依法辦理此案,這與“第四巡邏區人”及傑弗森鎮民形成了衝突。但是他內心深處的“桑博”印象讓他同樣對案件失去了理智的判斷。案發後,加文積極地對案情進行了了解,他甚至拜訪了縣城的司法官並且到監獄詢問了當事人。但是他內心深處的種族刻板印象讓他認為路喀斯的確有著強烈的暴力傾向。因此,認定他所犯的罪是確定的,他應該受到嚴懲。於是,基於這種錯誤的判斷,加文開始對路喀斯采用那種恩威並用的“家長”作風。他命令路喀斯要首先認罪,但是承認自己是過失殺人,這樣就可以免去死罪,然後再找機會保釋出獄。倔強的路喀斯斷然拒絕了加文的解決方案。
三、反對種族刻板印象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