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單方麵撕毀協議,撤走專家,撂下了數以百計的半截子工程,的確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和損失。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建設項目都很重要,哪些還能堅持?哪些暫時下馬?都必須作出實事求是的調整和妥善安排。這天,周總理在國務院的一間會議室裏,為決定中國導彈的前途問題,要親自聽聽中國專家們的意見。
會前,譚鐵矛就向嚴立功等十幾位中年科學家交了底,要求大家“一定要說真話!這可是通天的會議呀,你們白天提的建議,當天晚上就會向毛主席彙報。我們要為科學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為曆史負責!”
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有聶榮臻元帥,譚鐵矛,秦保國,嚴立功等中年科學家和年輕的科技幹部範誌強、方昆、吳為民。
周總理開宗明義地說:“目前有兩種選擇。有些同誌主張航天工業下馬,理由是我們國家還很窮,工業基礎落後,又得不到外援。這是實實在在的困難。毛主席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戰勝這些困難的法寶。聶老總和譚鐵矛同誌要求保住航天隊伍,這是一支剛剛建立起來的高科技隊伍嘛。陳老總說,我們再窮,當了褲子也要搞導彈!今天我要聽聽專家們的意見,說準確些,要聽聽中國專家的意見,因為外國專家的議論我們聽到過。嚴立功同誌,你說呢?”
嚴立功剛回國的時候,就曾經當麵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建議研製先進的導彈。而且跟陳毅、聶榮臻、葉劍英元帥和陳庚大將都談過,“我回國的初衷,領導上幫助我回國的目的,就是要把航天科學的專業知識貢獻給新中國!”他跟譚鐵矛談心時有關這方麵的想法說得就更多了,他知道,自己的很多建議和意見,都是通過譚鐵矛報告總理和聶帥的,而且得到了尊重和采納。“士為知己者死”,這種情操,與中國的航天事業相比,也許太渺小了,然而,這卻是嚴立功十分看重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道德信條。現在,周總理點名要他先發言,嚴立功激動地站起來,總理又打著手勢,“請坐,請坐下來說吧。”
“我說,咱們中國人絕不比洋人笨!”嚴立功身不由己地又站起來,“隻要中央領導下決心,技術難關我們是可以克服的。兩年,最多三年,保證拿出咱們自己的導彈來!”
科學家們都很激動,異口同聲地說,“保證完成任務!”
總理笑了,“你要領導下決心,其實,你們有決心,我也就有了決心。”
總理的傾向性很明顯,譚鐵矛心裏更是憋足了勁兒,“拿出咱們的導彈來,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壟斷,爭這口氣!”
聶帥說,“這第一枚導彈,可以叫做爭氣彈。”
總理很高興,“具體困難還很多,大家提個方案吧。我及時向政治局彙報。中央作出決定之後,還要組織全國大協作,這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