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閱卷手記之——全國課標卷Ⅰ
考試加油站
作者:焦文林
真題回放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發現並買下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鑽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讚賞,但為鑽石中有道裂紋表示惋惜,並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鑽石增值;隻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鑽石呢?商人谘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願動手,說風險太大。
後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後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麵,徒弟一下子就把鑽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鑽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要求選擇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考題解析
這是一則寓言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內容來自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報》梅西編譯的《不知道價值,手就不發抖》,命題人加入了一些議論句子。材料主要內容體現為對“經驗、技術與勇氣,勇氣與價值”等問題的思考。作文命題趨向“淡化審題,注重表達”,回歸作文考查本質要求。
考生思考這則材料可以有三個途徑:一是著眼於寓言中的人物思考,發掘人物身上存在的優秀的人格內涵,那位年輕的徒弟,他能按老師“周密的切割方案”,果斷地完成操作,表現出非凡的勇氣;二是著眼於寓言中的事件思考,年輕的徒弟,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他有老師的經驗為指導,因為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更因為他不去想鑽石的價值;三是著眼於材料的關鍵句思考,“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手就不會抖。”
例文
成功三重奏
□河南一考生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成功,但正如切開這珍貴的鑽石,隻擁有經驗、技術等某一方麵都是不夠的。我認為,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師所言,具備三點,即經驗、技術、勇氣與拋開顧慮。
一重奏:廣泛涉獵,潛心鑽研,習得豐富的知識與技巧。
常言道: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仍堅持讀書,才有了豐富的知識,成為了大學士;李時珍遍嚐百草,十年一日潛心鑽研,才著出聞名世界的《本草綱目》;雙腳鋼琴家劉偉同樣也是在經曆了無數的訓練後才有了如今驚世的技巧。可見,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刻苦學習知識,潛心鑽研以提升自身經驗技術,自身條件過硬是成功的基礎。
二重奏:果敢向前,敢做敢拚,擁有一顆勇敢的心。
機遇對於懦弱者是深坑,對於勇敢者是天梯;機遇對於懦弱者是固步自封,對於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徜若馬化騰沒有勇氣,他又怎麼在創業初期,選擇投身看似無人問津的即時通訊領域,並從此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徜若鄧小平沒有勇氣,他又怎會在內憂外患之時,轉而投身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並使中國騰飛?徜若小米公司沒有勇氣,又怎會有其投身低端市場,一舉創下效益冠軍的奇跡?是的,擁有勇氣,打開束縛雙腳的鎖鏈,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拋開雜念,讓自己得到一份純粹前行的動力。
歌德說,“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確實,阻礙個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過多的雜念與憂慮,為什麼眾多田園詩中,隻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人稱道?又為什麼克林斯曼總能踢入點球而保持紀錄?我想正是因為他們心無雜念,他們並不過多去考慮自己能否成功,而是不懼失敗,一心向前。
可見,習得知識,擁有勇氣,拋開雜念,正如一部恢弘的交響樂的三個樂章,相互關聯,缺一不可,隻有當具備這三個要素時,才能奏響那勇往直前的頌歌。所以,讓我們牢記這三點,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揚帆遠航!
評點:焦文林
這是一篇閱卷專家組評定的標杆範文。文章具備以下亮點:一是中心突出,切合題意。考生立足於探究成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將其歸納為習得知識、勇於探索、拋開顧慮三個方麵,視野開闊,內容集中,切合題意。二是結構嚴謹,開合有度。文章標題“成功三重奏“,借用音樂術語構成比喻,以此為核心,將主體部分內容設定為三個方麵,並輔以充實的材料進行論述,結尾總結全文。三是語言比較有文采。
閱卷現場評分:內容分30分+表達分20分+發展分10分=總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