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們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理性的預期。在現代的市場經濟社會裏,與過去的計劃經濟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不同,不穩定的因素增高了,工作不穩定,企業絕大部分實施的是全員聘任製;人口的流動也比以前更寬鬆了,居住地不再是終生不變的了;人們對未來經濟收入的預期也不明朗。這些因素使人們對結婚充滿了一種恐懼感。過早地結婚使兩個人彼此限製了對方的自由,這是不利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需要的,不利於個性自由發展的要求。
第二,現代社會裏,性別歧視雖然還依然存在,但是已經不是很嚴重了,女人找工作也不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很多女人已經實現了經濟獨立。對經濟獨立的女人而言,她們不再需要通過婚姻這個長期的契約來捆綁住彼此的自由,不需要彼此為對方承擔責任。就是說雙方沒有長期的正規的契約關係,可以說隻是一種合作的“意向”。雙方都更靈活。所以,在這種條件下,人們更喜歡選擇同居這種生活方式。
第三,男女相識的成本也越來越低。男人和女人的交往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這也是現代男女喜歡采用同居這種生活方式的一個原因。認識的成本低,所以認識得快,熟悉得也快,分手也快。認識和熟悉的成本不過是一餐便飯,一次聚會或者是一次網上聊天……因為在一起容易,彼此也就不夠珍惜,分開也容易。這種條件下雙方最合適的選擇就是同居。
此外,外部的經濟環境相對較好。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閑置的房屋日益增多。空房率高,租房子變得比較容易,而且房子裏的各種設施齊全。這也為現代男女們選擇同居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不然的話,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要購置很多生活器具,如果兩個人同居了一個月就分手了,這些東西怎麼處置?方便的出租房屋給現代的青年男女們解決了這個現實的難題。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社會的進步,由於社會保障措施的不斷完善,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這些觀念已經在現代人的頭腦裏日益淡化,這些已經不是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是追求快樂、愉悅。沒有了孩子的拖累,兩個人不需要承諾,處得好就在一起同居,處不好就分手。倒也痛快。
還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條件的變化必然要影響到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人們對同居現象也越來越寬容了。可以預料,將來隻同居不結婚,或者同居一段時間再結婚,或者不斷變換同居對象的社會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因為人們付出的機會成本低,相對來說,收益就相對地說要更高一些,這也是理性經濟人的一種理智的選擇。這遠比結婚再離婚或者兩個不合適的男女在一起湊合一輩子要好,要好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