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你花園附近的小河去,”眾神說:“洗你的雙手,河水會解除你的點金術。”
邁得斯來到河邊洗手,然後,他趕緊奔向他小女兒變成塑像的地方。他再次親吻了她,她又變回了活潑可愛的小女兒。
邁得斯永遠也忘不了這個教訓。他深深地認識到:金子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給人帶來幸福。
幸福、快樂其實隻是人的一種感覺。
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對幸福的感受就不同。
2001年初,中央電視台《生活》欄目和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對全國10個城市的3000戶城市居民家庭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年來大部分中國城市居民生活得到改善,人們最向往的生活已經從“經濟富裕”轉變為更偏重“身體健康,心情舒暢”。5年前人們對生活中最向往的3件事進行選擇時選擇比例排在前3位的是:“經濟富裕的生活”,“能和家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時光的生活”,“身體健康,心情舒暢”。5年前和現在,人們對生活中最向往的3件事進行選擇,雖然內容沒有變化,但是次序卻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現在市民對生活中最向往的3件事進行選擇的次序分別是:“身體健康,心情舒暢”,“經濟富裕的生活”,和“老後無憂的生活”。這說明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它告訴我們“身體健康,心情舒暢”,比“經濟富裕的生活”更為重要。
意大利的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很有趣,所以記錄下來,美文共賞:想用財富來構築人類的幸福,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財富具有兩重性……即自然財富和人為財富。自然財富是指用來滿足人的自然需要的東西,如食物、飲料、衣服、車馬、住房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人為財富是指那些如貨幣那樣不能直接滿足人的自然需要的東西,人類用自己的記技藝發明出這些東西是為了交換的便利,把它作為衡量價值的尺度。
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人類的幸福並不由自然財富所構成,因為這種財富隻是被用來滿足人類的自然需要,因而不是人類的最終目的,而寧可說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目的而訂購的東西。所以,按著自然秩序,所有這些財富都在人之下,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生產出來的。……
“至於人為財富,它並不是人類為了節約自然財富而發明出來的,因為要不是人類想通過這種手段去取得生活必需品,他們是不會去發明這種財富的。因此,這種財富就更沒有人類最終目的的性質了。由此可見,作為人類最終目的的幸福不可能由財富構築。”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提倡的口號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經過20多年的奮鬥,現在我們提出的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二字不僅包括了物質財富的豐裕,而且它還包括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睦,包括了社會秩序的安定,還包括了精神生活的諧調,其實這才是我們發展經濟、實施改革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