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比是猶太教的教士,也是猶太人生活中所有方麵的教師和裁判。一天拉比對自己的三個弟子說:“我要到一個遙遠地地方去,我給你們每個人五枚金幣,等我回來的時候你們再來見我。”
一年以後,拉比從遠方歸來了,他吩咐手下的人讓三個弟子前來。三個弟子來了,拉比問其中的一個:“你的五枚金幣現在還有多少?”
“尊敬的拉比,你給我的金幣我已經又賺了五個了!”第一個弟子向拉比彙報。
“很好,你幹得很出色!”
拉比又問第二個弟子:“你的五枚金幣現在已經賺了多少了?”
第二個弟子說:“尊敬的拉比,你給我的五枚金幣讓我放到錢莊裏生利息了,現在已經是六枚金幣!”
“你幹得也不錯!”
“那麼你呢?”拉比問第三個弟子。
“尊敬的拉比,因為對你的敬愛,您給我的金幣我一直珍藏著,埋在我家的樹下,還從來沒有動過呢!”
“你這個可惡的家夥,你以為給你的金幣是讓你收藏的嗎?你為什麼不把他送到錢莊裏去賺取利息呢?”
拉比很生氣,他又說:“把他的五枚金幣給我奪過來,都送給那有十枚金幣的人!”
仆人說:“拉比,那人已經有了十枚金幣!”
拉比說:“對,我要讓多的擁有更多,少的更少!”
這個故事出於《新約·馬太福音》,故事所表達的這個寓意被人們稱為“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的最根本的一句話就是:多的更多,少的更少。可以說,這句話在經濟領域裏的確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之言。
比如現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貧富不均。很少數的人掌握著世界的絕大部分財富,而極大多數的人卻擁有著極少部分的財富。
再比如,效益越好的企業銀行越願意給他們貸款,而虧損的企業雖然急需貸款救急,卻越是貸不到款。
個人貸款也一樣,有資產的人可以抵押貸款,沒有資產的人,沒有抵押物,所以就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比如政府的公務員、企業的白領、私營企業的老板,他們並不需要更多的貸款,但是他們卻很容易得到貸款;企業的打工仔、失業下崗的工人,他們是最需要貸款的人,但是他們很難得到貸款。
……
在國際貿易理論中“馬太效應”的作用更為明顯。有一個“產業積聚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是目前國際競爭過程中優勢產業所有的一個共同特征。它是說經營同一種產業的一群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這種集中常常使產業獲得超速的發展。不僅經濟效益越來越好,而且在技術上也會獲得超常規的飛躍,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先導區。
由於在這個產業積聚的區域裏,各個企業之間分工協作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品成本極大地降低。雖然每一個企業規模可能都不大,但是就整個區域來看,對外部環境而言卻形成了規模經濟的效益,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由於產業積聚在一個區域之中,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交通費用、運輸費用、信息溝通費用都極大地降低,而且提高了產業內部溝通的時間效率;另外,企業之間的學習和創新效應明顯。企業分布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裏,由於競爭激烈,壓力大、動力大,所以進步也快,使這個區域形成了一個學習與創新的溫床。也促使企業家的才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激發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和提高;這些企業由於對外的影響越來越大,從而也形成了廣告和品牌效應。區域的影響力使得區域內的每一個企業都獲得了極大的效益。
像美國的矽穀、法國的葡萄酒、德國的機械製造業、瑞士的鍾表業、瑞典和芬蘭的造紙業,產業的積聚使這些國家的“特殊產品”獲得了超常的發展,成為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品和品牌。
我國改革開放之後,在一些地方也相繼出現了一些產業積聚的現象,像廣州的南海市,一個縣級市僅鋁材廠就有幾十家,在這個狹小的區域裏,生產鋁材用的鋁錠、模具、機械一應俱全,圍繞鋁材這個產業產生的下遊產業,比如鋁材配件、玻璃膠更是鋪天蓋地,使這裏成為了中國鋁材最大的集散地,使這裏的鋁材生產技術居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山東現在成為了我國首屈一指的蔬菜出口大省,這裏的壽光圍繞蔬菜生產形成一條龍的服務和生產體係,不僅蔬菜的品種全,而且品質高、價格廉,服務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