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電信運營商的轉型之路
互聯網+
作者:劉鴻
移動互聯網開啟一個新時代,它正在深度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電信業也將發生諸多結構性變化。麵對移動互聯網給中國電信運營商帶來的威脅與機遇,國內電信運營商也在探索轉型之路。
移動互聯網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從終端、技術到業務的全麵深入的融合。移動互聯業務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業務。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人均每周上網26.1小時。中國4G用戶總數達9728.4萬戶,4G網絡的推廣帶動更多人上網;根據調查,2014年新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是手機,使用率為64.1%。手機即時通信由於其隨身、隨時、擁有社交屬性和可以提供用戶位置等特點,已經從單一的通信工具演變成支付、遊戲、O2O等高附加值業務的用戶入口,同時,以其龐大的用戶基數為其他服務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
移動互聯網不是簡單的移動+互聯網,它有很強的乘法效應。移動互聯網具備了互聯網的基礎特征,如開放性、創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戶需求長尾化、交互性等;但是移動互聯網又具備不同於互聯網的本質特征,如便攜性、身份可識別性、可定位性三大特征。移動互聯網經濟本質上是一種“離散眼球經濟”。身份可識別性特征決定了移動互聯網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即基於用戶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應用,移動支付、優惠券下載、移動電子商務等也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可定位性決定了移動互聯網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位置信息和身份識別的融合應用,可催生出移動信用服務、精確廣告推送、基於位置的SNS等更多、更有趣的應用。
移動互聯網開啟一個新時代,它正在深度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動互聯網商機巨大。從大型機到小型機到PC再到桌麵互聯網,每個時代都創造了比上個時代更多的財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規模和使用場景的井噴式增長,將會帶來更多的業務發展與創新機會。
在此背景下,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如騰訊、新浪、盛大、搜狐、百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在布局移動互聯網,原有的SP業務部門在轉型為移動互聯網部門。大量創業者、互聯網從業者甚至是傳統領域的企業都在積極進入,這種投融資熱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得到持續。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更加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資本市場正噴出互聯網社交化的熱浪。移動互聯網社交化對電信運營商流量經營很重要。從用戶的角度看,移動SNS是用戶信息最密集、用戶付出時間最多的平台式應用;從運營商的角度看,UGC內容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的主要來源,而SNS又是UGC的主要來源。在移動互聯時代,電信運營商應如何有效地開展業務經營呢?
電信運營商戰略轉型初見端倪
中國正從傳統工業時代邁入移動互聯時代,商業邏輯正在切換。在工業經濟時代,稀缺資源是生產資料與貨幣,企業成功的關鍵是是產品規模化與市場細分化。由於電信運營業天然的規模經濟特征,運營商必須成功地穿越行業“規模化”拐點,否則難過衰落或被吞並的下場;但基礎業務同質化競爭,又必然要求企業實施差異化增值;電信運營商不可能長期安全地維持在規模化階段,它必然要跨越多樣化拐點。在移動互聯時代,稀缺資源是客戶的時間與注意力,企業成功的關鍵是客戶黏著化與業務平台化。在移動互聯企業的成長初期,規模化的用戶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通過新聞、遊戲、社區等各具特色的應用快速形成用戶流量規模,是跨越的關鍵;但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企業為構建核心競爭力,還必須充分利用新經濟價值要素的高度關聯性,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建立在對價值鏈的整體理解與運用上,即打造合作共贏平台以支持價值鏈各要素的協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