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公子發現勝利來得是如此的容易,都沒同劉裕交待一聲,又率著不多的人馬趕了上來,
這下,馬上暴露了追兵不多的事實,孫恩軍殺了一個回馬槍,鮑公子和他和一千人馬七零八落,甚至連累了劉裕的軍隊,在野外,孫恩軍憑著人數優勢把劉裕打得節節敗退,而劉裕也是且戰且退。
他漸漸退到原先鮑公子和孫恩軍交戰的地點,劉裕便命人停了下來列陣。讓那些民夫不慌不忙去剝死人身上的衣甲,顯得從容不迫,而追上來的敵軍也在列陣,看到對手在幹這個,疑心病又發作了。這幾天他在劉裕手下吃了太多的虧,軍中談劉裕色變,以為他們又要耍什麼花招,一個個陣而不戰,半天沒動。
海鹽這個地方地處王盤洋附近,可以說離海極近,不時就有海風吹過來,而原先劉裕埋伏的彩旗被海風吹動後,發出“嗚嗚”地響聲,甚至還有輕微的鼓聲,戰場上的敵我兩方都聽得見,劉裕趁此良機,大喊一聲,“殺啊,他們已經中了我們的埋伏了。”跟著劉裕的兵丁也是機靈,都是大喊敵軍中了埋伏了,趕緊殺個片甲不留,敵軍們先前就是在這裏吃了一個大虧,這時又看到劉裕衝了上來,腦海中不由閃過這個念頭,難道自己又中了劉裕的埋伏?
一想到中了埋伏,也不知哪個喊了一聲跑,馬上就有大批的人接著跑,劉裕率人追趕了一段距離後就不趕了,畢竟他的人馬不多,也不是真的有埋伏。
劉裕不得不率領著他的殘兵回到海鹽縣,顧不得鮑縣令是如何的傷痛,劉裕此時的想法就是盡量的補充自己的人馬,在這個亂世,他早就知道要是自己手上沒了人馬,那個鮑縣令肯定要抓自己替他兒子陪葬,盡管他兒子的死隻能叫咎由自取。
盡管鮑縣令的態度不明確,但劉裕憑著他先前在海鹽縣積累的聲望,很快又招到了幾百人馬,與他原先的幾百殘兵一加,差不多有一千之眾了,他把那幾百殘兵與新兵分開打散到一起,充做基層軍官,如十人長,百人長,讓老兵帶新兵,這支隊伍便很快進入磨合期。
而擺脫了劉裕的孫恩就如下山的猛虎,虎威震天下,而且這晉朝的官兒也真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那個滬瀆城的內史很不頂用,一戰而下滬瀆城,連他自己的腦袋和麾下四千多人一起被殺,而且孫恩此時的眼光也比前高了許多,大局觀也比前要強,他認為建康是為晉朝的心髒所在,隻要自己攻入建康,那麼各地的軍閥就會混亂戰成一團,自己不僅可以混水摸魚,說不定還能混個皇帝當當,這個鳥天師也當得夠久了。
乘著一戰而下滬瀆城的軍威,孫恩決定不再走陸路,畢竟陸路的人太多了,難保沒有劉裕一類的人再出現。反正這次剿獲了許多戰船,加上自己的小舟,順流而上,這麼多船嚇也要嚇死他們。401年六月,孫恩率軍殺入長江,兵鋒所指,正是晉朝國都建康,而且孫恩軍共有大小船隻千餘隻,條條船上都懸掛彩旗,迎風招展,沿路的百姓看了之後,大為震動,畢竟有好多年沒有看到如此多的船隻在長江裏行進了。
沿江的官吏見了這般盛景,馬上快馬報向京城,建康城中大亂,要知道建康城就在長江邊上,真要讓這孫恩幾萬人馬給圍了城,晉朝百年的威嚴就喪盡了,再加上西北邊桓玄,還有北方的秦國,燕國,恐怕都要來分一杯羹啊,這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如今的朝廷承受不起的。
朝中掌權的司馬元顯馬上發布了一係列的命令,調兵守衛建康城四周的重要軍事地點,又派精銳守護皇宮,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召劉牢之率軍勤王。畢竟除了桓玄之外,整個朝廷就隻有他的北府軍有點戰力,而此前占據會籍郡的劉牢之卻一直沒有動作,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後,聲稱馬上趕到,卻命令駐紮在海鹽的劉裕全速前進,阻擊孫恩的軍隊,畢竟劉裕的軍隊離孫恩近一點點嗎。(注:其實隻隔了一個杭州彎,劉牢之有沒有消極怠工的想法是不得而知。)
接到命令後,劉裕沒有說什麼,隻是馬上日夜兼程,終於在丹徒趕上了孫恩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