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構投資者與盈餘管理的關係研究(1 / 3)

機構投資者與盈餘管理的關係研究

公司治理

作者:李惠 胡安琴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機構投資者持股、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及機構投資者類型這三方麵與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之間的相關關係,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機構投資者類型中證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券商、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不顯著相關。

【關鍵詞】機構投資者;盈餘管理;持股集中度

一、引言

近幾年來,會計盈餘信息越來越受到證券市場分析師和財務會計專家的關注,會計盈餘信息透明度等研究成為熱點。我國證券市場達到了半強式有效,這或許並不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良好的表現,而是內幕信息泛濫或者是其他因素所導致。企業的會計盈餘信息關係到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每個主體都很關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一股獨大現象嚴重,雖然經曆了股份分置改革,減少了非流通股股份數量,一股獨大現象有所減弱,但仍較為嚴重。基於不完美市場假設,存在信息不對稱、搭便車、外部性等影響,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工資待遇與公司績效掛鉤,上市公司當期利潤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管理人員的升遷、薪資、名譽等人力資本,所以高級管理人員存在盈餘管理動機。我國機構投資者是進行金融意義上投資行為的社會機構,包括通過金融工具籌集資金並且進行投資的非個人化機構,也包括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的機構。目前機構投資者類型可以分為證券基金、券商、保險公司、社保基金、QFII等類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提高了中小股東的話語權,抑製了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盈餘管理行為,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機構投資者的介入提高了監管效率(DeFond,1991),比較有效地解決了搭便車問題(Shleifer,1986),有利於提高企業長期績效。Firth(1995)實證表明機構投資者在公司中的控製權越大,其越傾向於更高的財務杠杆。Jenssen(2004)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機構投資者代表進入董事會參與資本結構決策與公司價值之間顯著相關。Dechow和Sweeney(1995)通過1994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785家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發現,管理者持股與機構投資者持股負相關,與大額持股成正相關關係。

機構投資者持股能夠影響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Klein(2002)指出,有效的公司治理機製可以約束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為。Ajinkya(2004)證明,機構投資者能監督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為,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發生盈餘管理的可能性越低。

國內已有許多學者研究了機構投資者對盈餘管理行為的影響,但並未達成一致結論,有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程書強(2006)、高雷和張傑(2008)認為,機構持股比例與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機構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製盈餘管理行為。陳炎炎(2006)的研究認為,機構投資者持股與盈餘管理行為是倒U字型關係,即持股比例高時同盈餘管理行為成負相關,機構持股比例低時同盈餘管理行為成正相關。高謙(2009)等眾多學者的研究證明,我國機構投資者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上市公司的治理,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機製可以抑製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為。

薄仙慧和吳聯生(2009)的研究表明,我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盈餘管理的方向顯著不一樣,我國監管部門主要關注正向盈餘管理,而很少關注負向盈餘管理。學者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盈餘管理程度,而較少區分盈餘管理的行為,但向下盈餘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當局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取私人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機構投資者與不同方向盈餘管理的相關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提出三個基本假設:

H1: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

H2: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

H3:機構投資者類型中證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負相關,券商、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不顯著相關。

(二)樣本選取

本文從數據庫CCER中下載並且經過整理得到所需要的數據,這些數據以深滬證券交易所2010年和2011年製造業類型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為了防止出現異常數據,我們對樣本進行了一定的篩選,剔除了上市年限小於三年的樣本、被ST的上市公司樣本以及被PT的上市公司樣本以後得到了1 459個有效樣本,其中2010年的樣本有723個,2011年有736個。

(三)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用DA表示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因為盈餘管理分為正向盈餘管理和負向盈餘管理,所以為了防止正向盈餘管理和負向盈餘管理效應互相抵消而使得盈餘管理效應不明顯,我們對盈餘管理行為DA加絕對值號進行表示,從而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出非操控性應計項目,從總應計項目中扣除,得到我國上市公司的操控性應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