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騙局升級:購畫返還式理財靠譜嗎(1 / 1)

騙局升級:購畫返還式理財靠譜嗎

藏界萬象

近日,重慶臻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臻紀”)法定代表人馬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重慶市檢察機關批準逮捕。據了解,重慶臻紀以字畫銷售、認購收藏、代為保管、委托銷售為幌子,以承諾年利率22%至34%投資回報為誘餌,吸納客戶資金,其行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類似的融資手段在國內藝術品行業中並不是個案,由於藝術品市場機製和環境尚不完善,使得融資騙局有機可乘。

“升級版”騙局

“加價回購”、“保值回購”、“增值回購”之類的“回購”式藝術品投資理財模式其實並不新鮮。不過,重慶臻紀的“預付訂金+原價回購”堪稱升級版模式。

今年初,重慶警方接群眾舉報,反映臻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重慶臻紀以字畫銷售、認購收藏、代為保管、委托銷售為幌子,以承諾年利率22%至34%的投資回報為誘餌,在2013年至2014年5月間吸納客戶資金達3億餘元。

大致過程為,投資者須先在重慶臻紀購買一幅字畫成為會員,所購字畫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委托臻紀銷售,但委托銷售的藏品必須價值在2萬元以上。如果半年時間未能成交,重慶臻紀可以向收藏者支付畫作原價一定比例的“定金”,來對畫作進行鎖定,並在合同到期後以原價進行收購。

重慶臻紀將簽約藝術家的字畫價格虛標了10倍甚至幾十倍,有的甚至假冒藝術家的名義進行推銷。可想而知,這樣的字畫很難如期售出,對此重慶臻紀的員工表示公司背後的“團購方”會收購這些畫作,但他們在與投資者簽訂的委托銷售合同中並未提及此事。

隨後公安機關發現,馬某某等人承諾的所謂“第三方團購增值”,係虛構的第三方公司,並無任何真實字畫交易,實際是用後簽約者的資金支付前簽約者定期分紅,其非法吸收的巨額資金大部分被揮霍。

增加了判定難度

據了解,重慶臻紀是一家注冊資本500萬元的企業。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

重慶臻紀自稱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書畫經銷商”。該公司發布的公開資料顯示,其在全國有13家辦公場地,除重慶外,在武漢、長沙、上海等地設有分公司。簽約畫家100多人,銷售藝術品6000餘件,擁有藏家3000人以上。其中絕大多數簽約畫家都是該公司認為的“具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重慶臻紀一位內部員工稱,公司通過推廣和宣傳來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從而提升作品價值。

有關專家認為,隻要具有基本的經濟常識,重慶臻紀的投資理財騙局還是很容易被識破的。但一方麵,由於投資者在麵對經過多方背書之後的高額投資回報誘惑時,喪失了基本的理性判斷;另一方麵,則是由於當前出現的投資理財騙局比此前的類似騙局更加精致化,從而增加了判定難度。因此,投資者在麵對所謂的新型藝術品投資理財模式時,必須擦亮自己的眼睛,看住自己的錢包。

資金鏈脆弱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重慶臻紀涉嫌非法集資案,對藝術界的經營衝擊非常大,因為國內一些機構做的也是類似模式,隻不過規模遠沒有重慶臻紀大。

近年來,藝術品產業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一位畫廊業從業者向媒體透露,這些民間資本中,除了少數人是真正想從事藝術品交易外,更多人看中的是藝術品產業作為融資和資本運作工具的獨特條件。

“大規模商業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一旦銷售不能同步跟上,資金鏈就會吃緊,危機出現時,商業投機資本便會跑路。”業內人士陳先生認為,尤其是像重慶臻紀等藝術品經營機構依靠代為銷售字畫和高額返利吸納投資者資金維持運轉,其自身並無其他資金來源。高提成、高返還使其資金鏈極度脆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徹底斷裂,導致多數投資人血本無歸。(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