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其他(7)(3 / 3)

有時候一張表裏可能兩種方式都要采用,決定的關鍵就在於,你想在多大程度上控製填表人的回答。如果控製需求弱,就用填空式,如果控製需求強,則用選擇式。

上邊列舉這兩種,隻是我目前用過的一些方式,應該還有其他的種類的吧,我這兩種方式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的表單,所以也隻是供大家參考,不能作為指導的。

最後一步,排列組合關鍵字段,構成表單。

這份工作本質上就是在排版了,一份表單要如何編排才顯得簡潔大方,是一門學問,我在這方麵很差,我自己做的表格,經常被別人嘲笑版麵醜不堪言,粗糙的像個野人,不過,好在我有一位十分細心十分龜毛的同學,對於表格設計簡直是出類拔萃觸類旁通,並且要求嚴苛,我每次要做一個表格,都會把我想要的項目逐項的列出來,然後去找她商量,看如何安排才合適。根據她對我無數次暴風驟雨式的教育(天生細心的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做事粗糙的人,所以每次必定修理我。)。我最終總結出了兩個排版的心得,供大家參考。

(1)關鍵字段需要輸入的內容決定空間長短

要填寫的內容的多寡和為此留出的填寫空間是成正比的,需要填寫越多的內容的字段,留出的空間要越多。這一點相信大家應該都有所體會,以至於我們現在甚至會有一種心態,那就是看到留出的空間足夠多,就會條件反射的想要寫多一點內容。所以對於那些你希望獲得詳細信息的字段,不妨留多一點空間,造成一種心理暗示,引導填表人做更多思考。

(2)上下字段和留出的空間單元格盡量統一規格,減少淩亂感工整對稱的表格給人的印象會更嚴肅並且專業,也更符合簡潔大方的標準,統一規格包括:

.列對齊,表格寬度盡量一致——我們可以為某個關鍵字段留出兩行以上的距離,但是要記得,這些行距本身應該是固定的,不要輕易調整,會影響整體布局的;.關鍵字段和表格空白處輸入內容的對齊方式——是左對齊右對齊還是居中,如果選定了某一種,就盡量要保持統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表格空白處輸入內容的對齊方式,對於那些手寫的表格可能這個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是需要提交電子檔的表格,表格空白處的對齊的方式會直接反映在表格上,對齊方式不統一的表格,內容填寫完畢之後,很可能顯示出來的效果是慘不忍睹的,因此要格外的留意。

.邊框粗細——表格的邊框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盡量不要選擇粗線條和有顏色的線條。如果實在是要強調某個字段的作用或者想要引起填寫人的注意,可以用某種顏色顯示該字段或者該字段對應的填寫空間,但是盡量不要改變邊框的粗細,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來總結一下信息收集類表單的設計思路,就我個人來說,我是覺得,說了這麼說,歸根結底,其實幾句話就可以講完,設計一份信息收集類的表單,我們主要需要考慮,這份表單主要用來幫助我們完成哪件事,為此需要收集哪些方麵的信息,采用何種方式最為妥當,把這些問題回答了,基本上,應該就夠了吧。你覺得呢?

3.彙總信息類表單的設計

這一類表單有很多,最典型的,當屬人事檔案表和工作周報表,聯係通訊錄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彙總信息類表單。這一類表單相比前兩種,以及稍後我要說的較為複雜的管理類表單,確實是較為容易的表單了,不過,做這類表單也有它的要求,並不是想當然的。

人們可能普遍會覺得,彙總信息類的表單,主要用途是用來統計信息的,所以表單的內容設計,要盡量大而全,我自己開始其實也是這麼認為的,並且堅定的認為實情也應該是這樣,後來才發現,其實不盡然的。

拿我自己做的人事檔案表來做個例子說明。

我最初開始做人事工作的時候,公司規模還很小,我一個腦袋足夠把所有人的檔案都記住了,隨著公司規模漸大,我發現自己遺漏和忘記的事項越來越多,用老板的話來說就是,開始漏洞百出,好像被人紮了眼兒的輪胎,天天漏氣。於是我開始謀劃著,要做一份人事檔案表。我的這份人事檔案表,最初隻有員工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學曆、學位、畢業院校、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家庭聯係電話、以及入職公司的時間,最後這項是用來計算工齡的。

這張表用了一段時間後,我想到時不時都有員工告訴我說明明自己的試用期已經過了但是公司和部門都沒人張羅給他轉正的事,於是我又加了一欄試用起止時間在內,同時增加了勞動合同和聘用合同的簽訂記錄(在這家公司,勞動合同和聘用合同是不同的,勞動合同是人事局出具的標本合同,內容寬泛,隻是個框架性規定,聘用合同是我根據我們公司的實際情況寫的合同,內容更有針對性,這兩種合同的簽署時間是不一樣的,勞動合同因為要備案,通常我會一次簽較長的時間減少備案的次數,聘用合同則要根據崗位來調整期限)。

一段時間之後我又發現,其實五險一金的繳納和退繳也是一個容易出紕漏的地方,因為這些工作都不是員工入職當日或者離職當日就必須要完成的,也沒有必要——做過這塊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當月需要繳納或者退繳的五險一金,是可以集中到月底一次性辦理的——於是我又在我的人事檔案表裏增加了一個五險一金繳納時間和退繳時間,到月底的時候翻出來看看,有沒有忘記幫人繳納或者退繳。

而我在清理五險一金的繳納情況,輸入數據的時候,又發現,有一些不是公司員工,但是掛靠在公司繳納五險一金的人員(我估計許多公司也都會有這種情況吧),要催收他們的五險一金,但是經常找不到他們本人,於是我在人事檔案表裏又增加了兩欄:一欄備注,說明此人是掛靠的,非公司員工;一欄聯係人及聯係方式,寫的是其本人或者和公司裏的相關人(這種人多數都是公司的員工引進來的,或者就是老板的親戚了)的電話。

然後我又發現,有些畢業生的人事檔案是掛靠在公司、由公司代為繳納人事代理費的,有些人的戶口是在掛在公司集體戶下、由公司繳納費用的,這些都要記錄,因為同樣會牽涉到費用的繳納和退繳問題。

不久以後我又發現,隨著公司外地分公司的成立,我收集上來的員工信息,需要分公司分部門統計,於是我又擴充了我的人事檔案表,這次增加的是所屬公司。然後我又發現,同一個員工在我公司的晉升過程,我想要有一個跟蹤過程,於是又增加了一個晉升記錄。

……

等到2008年的時候,我很鬱悶地發現,我的人事檔案表雖然收集了很多信息,但是我用起來非常吃力,打開這個大表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不說,有時候為了查找一個人的某項信息,不得不來回走動光標,因為該個人的信息紀錄實在是太長了,而因為大表太大以至於有些細致的信息,就無法在大表中反映出來,結果到最後盡管我的大表已經很全麵了,但是我想要的信息卻還是無法即時獲得。

尤其是當我開始寫公司的商業計劃書,要對組織的人力資源結構進行分析的時候,我越發的發現,我那一張在外人看來無比強大的檔案表,幾乎不能給我任何幫助。

我不得不開始重新設計這個表格,根據我現在的需要,對大表各個項目進行了定向的分拆,把一張表拆解成了五張表,內容各有側重,如此才算勉強解決了我的問題。

等我把這件事做完了以後,我再也不敢像從前那樣,認為信息彙總表就是把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信息放在一起就了事了。相反,我深刻地意識到,沒有經過任何分析加工而胡亂放在一起的信息,就好像一個大號的倉庫一樣,隻會給拜訪的人製造麻煩,不可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彙總信息類的,應該如何設計會更好一點?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沒有特別的建議,因為我總體覺得,這類表格會和一個公司的部門設計,或者說,組織結構有關,也會和一個公司所處的行業有關,崗位的粘合度越高,部門的聯係越緊密,對彙總信息類表格的精確度要求,反而會越低,因為部門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共享或者趨同的,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一張雜亂無章的人事檔案表也能應付我三四年的使用要求的原因,因為我們公司的崗位本身粘合度就很高,開發崗位可以轉去做測試、實施、維護、客服甚至銷售,同樣,這些崗位也都可以轉為開發或者彼此之間相互轉換,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但是其他行業甚至其他類型的同行業公司,就未必了。所以,對於彙總信息類的表單,我接著要說的,僅僅隻是我的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心得,而且這些心得還要放在同類型的公司、同規模的公司裏,估計才會有用吧。以我個人的看法,設計彙總信息類的表單,有以下兩個地方,是值得注意的:

①盡量單一化表單的作用

對人事管理來說,彙總信息類的表單,它存續的時間可能是無窮盡的,這意味著它的維度不可以太多,一份表單完成一個主要任務就好了。人事檔案表就是用來紀錄人事檔案的,一切能歸到人事關係名下的信息,都可以放在人事檔案裏邊,但是非此類別,就要移出去了,勞動合同/聘用合同可以專門設計一個合同簽約情況表,順便把試用期協議也統進去;員工晉升可以專門做一個員工晉升跟蹤記錄;當月的入職、離職、調薪等情況,可以專門彙總出一個人事異動表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論。

②要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這是有原因的。有許多表單,當它收集的信息被使用過後,它本身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了,但是彙總類的表單不一樣,彙總信息類的表單,從本質上來說,我覺得,它具有檔案的性質,被反複查詢的可能性相當大,因為它比其他類型的表都更能反映事務的發展過程,甚至可以說,彙總信息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記錄過程。所以時間這個節點是非常重要的。更不用說,有些彙總信息的表單,時間本身就是它需要記錄的關鍵字段,比如人事異動表。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將原來的人事檔案表拆開之後,將員工的晉升部分數據挑出來,專門做了一個晉升記錄跟蹤表,在還原員工的晉升記錄的過程中,我不得不去查詢員工的薪酬記錄,從他加薪的時間來倒推他的晉升時間,等到我開始啟用寬帶工資體係的時候,我則發現連這條路都行不通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加薪不見得是因為晉升,有時候僅僅是因為你的技術能力或者業務能力有了提高,但是你的崗位並不見得會調整,因為你還不到調整崗位的能級。這個問題出現後,我就改變了我的晉升表,我把員工崗位由低到高橫排,員工姓名按照部門縱排,中間空白全部用來填寫時間。通過這種調整,我對員工的晉升情況才算做到了動態的掌握。

我對這類表單做的不多,暫時想到的就是這麼多,等以後有新的想法,再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