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遊民:穿梭在現實與夢想之間(2 / 3)

二、城市遊民的現實與夢想

Pure,一個在廣州就讀的大四學生,在麵臨畢業的十字路口,Pure選擇考研,並且想考的學校仍是在廣州。因為學校的原因,雖然已是大四,但是在廣州也隻有一年多的時間。Pure認為自己從來都是這個城市的遊民,一年多隻是個很小的數字,有些人在一個城市十幾年都是遊民。

Pure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都是來來去去的人,‘飄’是我們生命的血液,也是一種莫名的權利。”寫出了城市遊民的一種狀態,一種不安的狀態。在她看來,在城市遊民融入一個城市的過程中,認同感,歸屬感,還有文化及生活背景的差異都是背後的問題,但是比起這些,不安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在一種環境中不能得到溫飽和安全,那是很辛苦的,這是很基本的生存保障。城市生活本來就是專業,每一個城市都是由陌生人的關係組成的,說什麼城市沒有鄉村的親密鄰裏或者親屬關係其實是多餘的,城市本來就是這樣,如果變成那樣,那就不是城市了。幻想有個城市很溫情,本來就很奇怪,鄉村的關係可以轉移到城市,但仍然是原來的關係,而不是與新的陌生人之間無端端建立的親密關係。”Pure如是說。

“在長大以後,愛一個人絕對不能隻是想著要和他/她去哪約會,而要想,我是否能給他/她下一個時間點,而是讓他/她在另一條路上對你無言思念。我們都知道,遇上一個很懂的人很不容易。可是,我們還是免不了要離開。若你不是遊民,請別輕易批判我們的愛情。”這是Pure的“城市遊民”愛情觀,“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未來我就不知道了。”Pure說,“現在你還沒畢業,等到大四,愛情跟現實比實在是太渺小了,或許有時候就算你想放棄一切,對方也不會讓你這樣做,如果你做了,這輩子就好像是他欠了你的一樣,他也不想。”

雖然在此隻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是這個城市的文化仍深深影響著她,就這種“混血文化”,Pure已經可以平靜對待了,“混血對我來說不再是困惑,因為我已經找到一種自處的平衡了。”當問到是什麼原因的時候,Pure說:“這是很自然的一個過程,或許是人類學的影響吧。如果理解中國的傳統,就不會整天都在說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了。很多東西,我們隻是因為不解才會大聲責罵,本來就不是你的錯的東西,不至於讓自己去痛苦很久,如果接受了這種困惑以及原因,自然會放下。就好像是,如果你相信上帝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而不是我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就不會那麼浮躁和狂妄了。人很渺小,很多事可以努力不可以強求,包括內心的不平靜。”

Pure說:“夢想在左,現實在右,而我在中間。向左,向右,向前,退後,十字路口,不斷徘徊,不斷選擇,不斷逃離。這就是我們,城市遊民的人生。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相信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我希望有一天,我能踏在某一塊土地上,感覺到它是屬於我的,我也是屬於它的。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在某一個地方,搭一個很大很牢固的帳篷,不管怎麼風吹雨打,它都不會壞,我也不用離開。”

三、“窮二代”的窮與富

小鳳,一樣是在廣州就讀的大三學生,“窮二代”這個詞她曾經對號入座過。“我,原來就是所謂的‘窮二代’,不是這個群體的旁觀者啊。”這是小鳳曾經說過的話。“窮二代”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和經受的辛酸過程,隻有自己知道,所以“醜小鴨”式的想法是大部分的‘窮二代’都會有過的幼稚的想法,那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證明給那些曾經給過蔑視眼光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