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以希望領軍(2)(1 / 3)

如果你是一位被自滿蒙蔽的管理者,那麼你可以自信地說,這絕對不是比利的問題,是那些畢業生不能堅持。但管理者之所以被稱為管理者,就是因為他們擁有可以管住不同人的能力。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精英,隻有你把他們當成精英,或者通過了解知道他們所擅長的,去利用,去安排,才會更像一個織網的操控者。而你所操作的就是他們每一個人所希望的。

蜘蛛是我見過的最會管理的動物,它們總會從希望出發,一步步去布置整個局麵。它們會找最偏僻、最不容易被發現的位置去織網,然後將這片網織得更大。一有獵物,它們不會先把它們吃掉,而是預放在那裏,吸引更多的獵物。它們就像是統治者,統治著自己那片領域。其實管理者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一個全局的思維,你如果希望你的團隊成為最優秀的團隊,就要熟悉你所統治的那片領域的人與環境。

第二個方麵,你要善於利用希望。

希望是一種非常能夠推動人的力量,它能區別於其他的力量。前麵已經說過,希望是一個人的動力,我們要讓這種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比如,你手下的員工非常消極,你要給予他希望,他才會有動力。這種動力比你用金錢帶來的誘惑更有價值,因為你給的希望足以讓他覺得生活有了存在的意義。生活中往往會有消極情緒的人,其實大部分是因為認為在這裏工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存在感。離職的原因大多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得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第二種是金錢上的滿足度不夠。

基於這兩種情緒,希望更值得我們去思考,這個社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剛畢業的學生往往會選擇待遇沒有大公司好的小公司。他們就像賭徒,在選擇未來的路上,更相信在小公司裏他們所能創造的奇跡會比在大公司裏要大得多。就這個現象,我曾做過調查,我讓100名剛畢業的學生填寫我的問卷,有60%的人選擇了有發展潛力的小公司;而30%的人選擇了穩定的大公司;隻有10%的人選擇了創業。這份問卷裏蘊含著大學問。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去有發展潛力的小公司?

一個人的價值分為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要盡快實現價值,隻有機遇可以幫我們。而大公司的機遇就像是毛毛雨,已經成規模的企業很難推翻重新再開始,除非他們遇上了難以解決的危機,這種危機出現的概率真的太小了。相比大公司的機遇,小公司就明顯大了很多,這種機遇我們可以稱之為希望。然而選擇創業的人們不相信別人給予的希望,他們隻相信自己給予自己的希望。

就管理而言,你首先需要自己給予自己希望,才能做希望的將領。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未來,怎麼帶領其他人一起相信呢?

你要善於利用你所相信的希望,將你的希望傳播下去,讓你的下屬也一同這樣相信,你們才能融合在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前進。隻有團結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就像狼群一樣,你需要盟友。

喜歡單打獨鬥的人往往不是傷就是殘,但一個團隊的戰鬥則不是輸就是贏,這是從曆史發展中得來的道理。每個人都要學會帶動身邊的人,這樣才有可能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力量是巨大的。

而你現在要懂得怎麼利用。你或許會問:”我應該怎麼去利用?“首先你是A點,而你所擁有的希望是B點,在你從A點走向B點的時候,你需要盟友,這些盟友就是你所帶領的那些夥計。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溝通,這種溝通是指有效的溝通,你要將你的希望講給他們聽,讓他們盡可能地認同你的希望,朝著你所規劃的路去走,並且你需要給他們承諾希望的未來。把這件事做得非常完美了之後,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夥計看你的眼神都會發生變化,你會化身為他們眼中的希望,他們會認為:”跟著你幹,準沒錯!“當你的溝通達到了這個目的,你的第一件事就幹得非常漂亮了。但有些管理者並不是那麼善於溝通,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