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實踐研究
地方經濟
作者:唐宗宜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依法維護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其實,為了充分保障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江陰市早在2004年就啟動成立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通過9年的努力,江陰市推行的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對於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等方麵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操作程序也日趨規範,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操作程序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2
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是指把村級集體資產的股份量化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成員,使每個成員都享有集體經濟明晰的權益,重新確定農民對集體財產的個人占有權、利益分配權、民主決策權、民主管理權和民主監督權。江陰市從2004年開始進行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製改革試點,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和各行政村的共同努力,現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止到2012年底共成立158家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占行政村總數的65%。村集體年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已成立61家,約占該級別行政村總數的75%。目前入社股東人數已達45萬人,占農村總人口61.6%。
一、江陰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意義
江陰市推行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對於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保障農村社會穩定,促進基層幹部勤政廉政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曆史意義。
1.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
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製改革,農民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江陰市已組建的158家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通過資產量化,每個個人股東平均擁有集體淨資產已超萬元。2012年江陰市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總分紅達1.62億元,24.8萬人參與分紅,人均653元,其中臨港經濟開發區的長江村人均分紅達2萬元,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
2.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通過組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加強了集體資產管理,增強了集體經濟實力。以2011年全市147家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為例,這些合作社在沒成立之前其村級淨資產為45.5億元,到2011年這些合作社淨資產達到86.08億元,增加了40.58億元。其中澄江街道通運村,2006年9月組建股份合作社時,村級總資產9989萬元、淨資產6506萬元、可支配收入978萬元,通過合作社五年多的運作,村級經濟實力得到壯大,2011年底村級總資產11999萬元、淨資產9309萬元、可支配收入1347萬元,分別增長了20.1%、43.1%和37.7%。
3.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製改革,進一步樹立了民主管理意識,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保障了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澄江街道浮橋村,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後,每半年召開一次股東大會,每季召開一次監事會,每月10日由村民主理財小組對村級每筆收入、支出審核簽字,每月11日由村務監督小組進行過目把關,每月12日村裏將項目投入、重大決策、村級財務等在“村務公開欄”中公布,從而確保了村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4.農村社會日趨穩定
江陰市通過實施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製改革,明晰了集體資產產權,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也使農民在改革中享受到了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保障了農村社會的穩定。澄江街道22個村全部實施了股份製改革,有效防止了“撤村建居”過程中集體資產的平調和流失,保障了農民的切身權益,農村社會信訪事件明顯減少,農村社會日趨穩定。
二、江陰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操作程序
江陰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主要包含成立改製組織,積極宣傳發動,搞好清產核資,清查核實人員,擬定量化方案,製訂合作章程,方案報批,選舉股東代表,召開成立大會,發放股權證書,召開董事、監事會,備案與資料歸檔等操作程序,其中前六步是股份合作製改革的關鍵環節。
1.成立改製組織
成立由村書記為首的村集體資產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工作。改革領導小組下設集體資產清理小組、人員調查小組、文件起草小組。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原則上由村領導班子成員和部分村民代表組成。